- 相關推薦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公民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公民教育課,小學生公民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品德與社會》課中。本文分析了我國公民教育的現(xiàn)狀,并結合教學實際,闡述了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開展公民教育活動,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一個小公民的身份參與社會實踐。
【關鍵詞】 小學 《品德與社會》課程 公民教育
近年來,某市開展公民教育研討會的活動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也激起了筆者對公民教育的思考。筆者所理解的公民教育即是以培養(yǎng)愛祖國,愛他人,遵紀守法,履行公民義務,人格健全等基本素養(yǎng)為目標,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教育。在我國目前的課程體系中,小學生公民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品德與社會》課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公民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我國公民教育的現(xiàn)狀:
1.重思想政治教育,輕公民意識培養(yǎng)
現(xiàn)行的《品德與社會》課程在內容的選擇,活動的設置等方面較以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改進。它涵蓋了心理素養(yǎng)與道德,法律法規(guī),權利與責任,公共參與等公民教育方面的內容。但實施過程中,教者極易將其演變?yōu)橐还?jié)思想政治教育課,讓課堂了無生趣。有人說公民教育涵蓋思想教育的內容,但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更強調的是對現(xiàn)行規(guī)章制度的認可、服從。長期進行這樣的教育,學生的公民主體意識,理性的批判精神,堅定的權利意識就會受到壓制,不利于學生現(xiàn)代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
2.重知識傳授,輕良好行為培養(yǎng)
良好的公民教育需要學生自主實踐、體驗參與,從而將公民意識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但在現(xiàn)行的課程運行中,學生由于受到升學的影響,加之一些教師對公民教育的認識不足,品德課上許多教師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讓學生不斷地記,不斷地背書上的內容,以應付考試。有的學生考試分數(shù)很高,但公民意識淡薄。知識的多少與公民意識并不是對應關系。有的人知識很淵博,在生活中卻不能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實學生公民意識的內容,更應該把公民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公民意識,外化為學生良好的行為。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在小學階段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程開展公民教育的活動尤其重要。
一、游戲感悟
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形式,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無比興奮中將知識進行內化。
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我不耍賴皮》一課時,教師和學生一起玩“魔力眼”的游戲。即班長給學生們看多張圖片,然后迅速藏起一張,教師和學生搶答,說說班長藏起來的是什么圖片。由于班長是站在講臺前組織學生玩這個游戲的,教師站的位置在講臺旁,猜中的幾率當然要比學生高,最后游戲玩不下去了?粗鴮W生沮喪的樣子,老師問:“為什么不再玩了”,好幾個學生說道:“不公平,不公平!庇钟袔酌麑W生說:“老師耍賴,你站的位置可以偷看到班長藏的圖片。游戲中學生們感受到了規(guī)則的重要性,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再如:教學三年級上冊《自畫像》一課時,教師和學生一起玩了“身邊的他/她”的游戲。教師和學生們將本班自己朋友的特點和長處寫在一張小卡片上,交給老師后,通過抽簽的形式猜一猜“他/她是誰”。由于此游戲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每次抽中的卡片有可能就是自己,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生明白了,每個人都很棒,但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主動改正,大家就會更棒。通過此游戲,學生們不僅對自身更加了解了,對身邊的朋友也多了分理解。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游戲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對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景體驗
教學中教師常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景,引導學生參與并融入其中,學生通過一定的體驗,理解知識,明白道理,并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教師可利用音樂,語言描述等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父母的疼愛》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家里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在我......的時候,爸爸、媽媽......。然后讓學生將所講的故事編成一個劇本,自己扮演父親或母親。接著讓學生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背景音樂聲中欣賞美文《媽媽的愛》,并談一談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講故事環(huán)節(jié),教師一石激起千層浪,勾起了學生對生活的回憶,為后續(xù)的情景體驗做好了鋪墊。學生表演時通過角色扮演,體會了父母的那份深深的愛以及父母的艱辛與不易。美文欣賞將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學生談一談時,他們都被父母的愛所深深感動了,激發(fā)了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本節(jié)課學生們在真實的情景中感知、體驗,教學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組美麗的圖片、一首動聽的歌曲、師生間和諧的氛圍等都可以形成教學情景,良好的情景能夠讓學生的自我意識、公民意識在樂觀開朗的氛圍中發(fā)展。
三、案例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源于生活,最終又回歸到生活,指導生活。教學中教師將身邊的事情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討論分析,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
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心中有規(guī)則》一課時,教師從國家把酒駕列入國家刑法的范圍開始引入,進而把酒后駕車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帶給學生分析。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得出:酒后駕車事故率高,給自己,他人,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因此,把酒駕列入刑法之列,正是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杜絕此類事情再次發(fā)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的責任意識,法制意識都得到了增強。當然,教學中《不和煙酒交朋友》《我的課余生活》等課亦可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學生的思辨能力,對是非的判斷能力,合作能力,公民素養(yǎng)定會不斷提升。
四、體驗實踐
實踐、體驗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學之所用,學有所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內化書本中的知識,進而提高他們作為社會小公民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不說話的“朋友”》時,筆者嘗試著進行一次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教師
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到各村組,廣場,公園......去觀察,了解我們周圍公共設施的種類以及利用情況。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查、了解,學生小組整合資料并匯報。結果大家發(fā)現(xiàn),人們并沒有善待我們身邊這些不說話的“朋友”。許多健身器材被毀壞;村頭的垃圾桶東倒西歪,有的甚至被燒了個洞;公園的座椅毀壞嚴重......所有的這些都讓學生們感到很難過,有的學生還為自己曾經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而內疚。學生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破壞公共設施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筆者接著引導談一談:“我們小學生除了從自身做起愛護公共設施,還有什么好方法,讓身邊的人一起來愛護公共設施?”學生們暢所欲言。接下來一周,教師組織學生上網或圖書室查資料,了解我國現(xiàn)有的公共設施的法律法規(guī);分小組調查并制定出保護公共設施的方案;走上街頭發(fā)放倡議書。學生們從此次活動中學有所思,思有所獲。
教學《平安回家》一課時,教者亦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實踐活動。學生們通過觀察,認識路標,通過參與交通管理,知道了作為一名小公民我們應該做。通過這兩次活動,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比以前更加關注社會問題了,他們自己能以小主人的身份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公民意識增強了。當然,在《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組織學生體驗、實踐耗時較多,加之有安全等方面的種種顧慮,許多教師不愿參與其中。但組織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的確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社會的小公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活動真是利大于弊,何樂而不為呢?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時代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提高全社會公民的素質,筆者認為應該從小學生抓起,讓公民教育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有機融合。教學中教師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應通過多種渠道,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以期不斷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將來踏入社會成為有責任感的主人不斷努力。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論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論文12-28
品德與社會活動式教學的幾點思考的論文04-2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02-23
品德與生活同行論文04-28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論文論文04-29
讓學生的品德在語文教學中成長論文05-02
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文()01-21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1-03
小學合唱教學的論文04-27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