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師生關系
談師生關系1
輔導員是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其中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到輔導員工作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輔導員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 者: 馮泮香 作者單位: 山東警察學院,山東·濟南,250101 刊 名: 科教導刊 英文刊名: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34) 分類號: G645 關鍵詞: 輔導員工作 師生關系 學生工作談師生關系2
摘要:為了給技工院校的學生們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加強學校班級的管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本文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入手,簡單的介紹一下技工院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技工院校;班主任;班級管理;師生關系
一、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
第一,忽視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在一個班級的管理中,學生才應該是最具有發(fā)言權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很少甚至幾乎都不問學生們的意見,只憑著自己以往的經驗或主觀意識就下決定。造成了學生與教師的關系變成了“管與被管”。但是一個好的管理模式不僅能讓班主任滿意,還需要學生們感到滿意,只有雙方都滿意了,才能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只有一方滿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第二,缺乏班級管理中的凝聚力。如今,有很多的班主任在選舉班干部時要不是自己選的要不就是投票選的,在選舉之前并沒有特意的培養(yǎng)他們,也沒考慮他們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勝任這個職位,在選舉之后也沒有對他們進行思想的教育。班干部的職位也沒有輪流的更換,導致了學生之間的不團結,凝聚力不強,遇到義務勞動時也沒有學生積極報名。第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在大多數的技工院校里,每個班集體都制定了自己的規(guī)章制度、班級目標、班規(guī)以及獎罰制度,但班級的執(zhí)行力度卻跟不上,導致很多內容都是形同虛設的',甚至有些內容根本就沒法實施,更多的內容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偏失。這樣的班規(guī)跟一張廢紙沒什么差別。也很容易造成學生對班集體的不信任。第四,學生與教師矛盾較多。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中考失利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同時周圍人群對他們的態(tài)度導致很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從而進一步導致學生失去學生的熱情與信心,久而久之產生了厭學情緒;同時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他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跟不上學習進度,容易導致學生自暴自棄,對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持懷疑態(tài)度,甚至有的學生與班主任產生對立情緒。
二、如何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
第一,構建多元化管理模式。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抓紀律,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習慣,同時也需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一些好的品質,如教導他們樂于助人,團結友愛,并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讓他們參與班級的管理。主任對技工院校的學生們可以適當的“放權”,畢竟學生們才是班級的主體,班干部可以通過投票來決定,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個人做決定,當然選出來的班干部需要責任心強、有能力。班級要是有什么事,班主任也可以通過開班會的形式聽取建議再做決定,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讓學生熱愛自己的班級,從而讓學生更加的珍惜自己的班級,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這樣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就存在了。第二,幫助學生制定目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不然就是無用功,學習也不例外。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和拼搏意識,讓他們?yōu)樽约旱哪繕巳ヅ、去努力拼搏。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進步的空間,輔助他們制定三個目標,三個目標是三個不同層次的,一個是理想目標,一個是一般目標,最后一個是最低目標。讓學生們把自己的目標寫在二張紙上,一張紙貼在后面的黑板上,讓學生們之間互相知曉,監(jiān)督。還有一張紙貼自己的桌子上,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要加油,勇敢奮斗,不要失去奮斗的激情。第三,合理激勵學生。激勵學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就介紹一些最簡單的方法;其一,我們可以用語言激勵他們,在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一個閃光點時,我們立馬進行表揚,表示對他的肯定;其二,可以采用榜樣激勵的方法,利用考試的名次表,對前幾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后面的學生加油,爭取下一次表揚的名單中有自己的名字;其三,采用競爭激勵,利用考試的名次表,在班級內部形成一股競爭的風氣,鼓勵學生們不僅勇敢戰(zhàn)勝對手,更要戰(zhàn)勝自己,樹立更遠大的目標。教師做好榜樣,使學生真正的信服教師。第四,與家長合作。學生在技工院校學習階段,老師與家長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老師需要給家長提供更多的有關就業(yè)的信息,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緒上的變化,另一方面,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避免一切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問題,搞好學生們的飲食起居,讓學生無后顧之憂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管理班級,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自律性很好,很少有大的違紀情況發(fā)生。對于技工院校的管理最重要的還是對學生心理的管理以及學習上的管理,當學生的情緒出現(xiàn)波動時,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開導。當學生的心不在狀態(tài)時,我們要把學生的心收回來,放到學習中去。讓學生把精力都放到學習上去,要求學生不是三分鐘熱度的狀態(tài)。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來,努力拼搏,贏得輝煌未來。
參考文獻:
[1]吳淑瑩.基于高中畢業(yè)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08):160+180.
[2]李敬肖,劉霞.高中畢業(yè)班工作的實踐與研討[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xx(12):8-10.
談師生關系3
錢志亮,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我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近日,他應芙蓉區(qū)教育局的邀請來到長沙,為老師們上了一堂心理調壓講座。講座中,他談到的社會轉型時期的師德建設和師生關系,引起了眾多老師的心理共鳴和思考。從較長的時段來看,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校園的圍墻被無形地沖破,學校和社會融合得日益緊密,師生關系變得微妙起來,老師壓力也成倍增長,教育環(huán)境面臨新的挑戰(zhàn)。
a 現(xiàn)在學生難教,怎么辦?
孩子有個性,也更難管理
“現(xiàn)在的學生難教,不愛學!庇浾咴趯W校與老師聊天時,常能聽到這樣的感嘆。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沒有一個老師能說出這種變化出現(xiàn)的具體時間、地點。從教20年的陳紅老師常常忍不住把現(xiàn)在的學生與當年的自己進行比較:“我們那時候和老師的關系,是傳統(tǒng)版的貓和老鼠,遠遠地聽到老師的腳步聲,就會安靜下來。現(xiàn)在的孩子比我們有個性,也更難管理,是動畫版貓和老鼠,犯了事被老師逮著,還口口聲聲要老師拿出證據來!
錢志亮講了一個身邊的例子。他路遇一手部骨折的男孩,男孩家長和朋友有如下對話:家長說,孩子在地鐵口摔傷了手。朋友感嘆,真可惜,怎么不在學校里摔傷呢?對這個例子,聽講座的老師感觸頗多。聽課的一小學負責人說,社會競爭壓力加大,家長一方面重視孩子的教育,一方面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情,老師承擔著越來越多教書育人之外的責任,上下樓也要看著學生等等,壓力非常大。
b 師生相處難,為什么?
社會因素影響對老師的評定
家長教育期望值提高,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績效要求加強,日復一日的常規(guī)教學帶來的職業(yè)倦怠,轉型時期帶來的社會誘惑,讓站在三尺講臺上的老師倍感壓力。錢志亮的現(xiàn)場調查顯示,60%的老師認為“當老師的煩惱大于快樂”。
在分析造成老師心理壓力的社會原因時,錢志亮談到擇校對于師生關系的影響。他認為,家長搶占名校資源,為孩子的教育進行投資,無形中形成家長與老師之間知識消費關系,而老師實施教育過程,在家長眼中成為服務“消費者”過程,“買賣”關系滲透師生關系,給老師帶來社會壓力。
在采訪中,很多老師認為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因素影響了孩子對于老師的評定。一位老師以媒體廣議的教師節(jié)禮物為例,她說不排除有個別老師收受家長禮物的情況,但絕大多數老師一再告訴孩子們,一句祝福的話、一個擁抱都是教師節(jié)禮物,還有很多學校通過禁止家長入校、在校門口設立祝福樹的辦法引導學生,但各種來源的信息沖擊著老師的正面引導,降低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度。
c 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什么?
老師行使主導作用是關鍵
什么樣的'師生關系最理想?亦師亦友。老師們普遍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更有個性,更樂于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觀點,不再像他們當年一樣在老師面前唯唯諾諾。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不是降低老師的威望、放棄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校園師生關系給老師帶來的壓力之一就是,老師如何在維護自己的權威同時,尊重學生權利和個性。
教育部在20xx年曾頒布《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對于老師的批評權作出了規(guī)定,而其他的教育懲戒方式如體罰被劃定為禁區(qū)。長沙市一小學負責德育工作的楊老師說:“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每個家長都能換位思考,但現(xiàn)在我們拿書輕拍一下學生的腦袋,都有被家長投訴體罰之嫌,對于不求學,甚至厭學的學生,老師更是糾結,如果不管他們則對不起教師這份職業(yè),但是管了他們又怕引火燒身!
“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早戀了,你會怎么處理?”錢志亮在講座中用一個學生早戀的問題,解析老師在教育主導作用中拿捏的度。錢志亮提供的建議是,將男孩和女孩早戀的事情發(fā)短信告訴雙方的父母,讓他們的父母參與到教育中來,因為處理這個問題不是老師一己之事,老師需要明白哪些是需要學校、家長、老師和學生合作解決的教育問題。
為了調適老師的心理壓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芙蓉區(qū)教育局面向全體教師開通了心理咨詢熱線,聘請了十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定時為全區(qū)千余老師適時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并將在每所學校培訓一名心理專業(yè)老師提供心靈按摩。
談師生關系4
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時也是最經常、最活躍的人際關系系統(tǒng)。師生關系的狀況直接影響并決定著教育活動的背景和情景,影響著最終的教育結果。關于師生關系問題的研究,目前已有很多成果,不少專家已從不同側面對師生關系進行了很有建樹的考察。但是,筆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目前關于師生關系的論題尚缺乏心理學的審視,存有缺憾。眾所周知,師生關系具有很強的情感特征,而這種客觀存在的情感特征又決定了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效果和師生主體性建構及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師生間情感的強度和積極性變化反映著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的遠近。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師生間的心理互動作為一種動力系統(tǒng)就決定著師生間心理互動的形式及其角色行為,并最終影響教育的結果。
一、師生關系的本質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關系
師生關系,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它在本質上反映著師生間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其變化與發(fā)展取決于師生雙方社會需要滿足的程度。在教育活動中,師生雙方如果都能如對方所愿,相互之間就會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體驗,如高興、愉快、滿意等,并保持接近或親密的心理關系;相反,如果其中一方不能滿足對方的期望和需要,或者一方對另一方表示不友好、不真誠或發(fā)生不利于另一方的行為,就會引起另一方的不安,相互之間就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情感體驗,如抑郁、焦慮、煩躁等,此時雙方的友好關系就會中止,或產生疏遠、淡漠甚至敵對關系。師生之間無論是親密關系,疏遠、淡漠關系,還是敵對關系,都是師生以情感為中介,以個體的好惡為立足點對對方趨利避害所選擇的結果,反映了他們之間心理上的距離。師生間心理上的距離越近,彼此越易情感相悅,坦誠相見,無所不談,互相包容,達成共識,進而實現(xiàn)經驗的共享,共同成長。此即“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所在。師生間心理距離的疏遠則會使雙方情感相背,不僅影響各自的身心健康,還會使正常的課堂教學彌散著令人窒息的郁悶氣息,甚至是火藥味,使教育活動難以開展。
師生關系是人與人的關系在教育領域中的體現(xiàn),是教師和學生作為人而存在和發(fā)展的獨特方式。教師和學生分別作為一種社會角色,雖然其因特定的目的和任務在諸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又常常在互動中擺脫既定的“教師”和“學生”角色的束縛,把雙方聯(lián)結在一定的情感氛圍和體驗中,實現(xiàn)著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傳遞和交流。人們常常強調教師和學生是兩種“社會角色”,而忽視了他們首先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現(xiàn)實的人,從而導致師生關系的工具色彩太濃,而情感色彩太淡。其實師生之間的交往不僅是知識的授受,更是一種知識、經驗、思想和情感全方位、深層次的相互交流。在現(xiàn)代教育活動中,任何先進的傳播媒介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教育活動中惟有教師才能創(chuàng)造富有情感的教育氛圍。事實上師生關系也正是在這種富有情感的氛圍中存在、發(fā)展和變化著。教師只有認識到師生關系既有特定角色之間的職能關系,也有一般意義上的人際交往關系,既有教學關系,也有情感關系,才可能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投入更多的情感,才可能發(fā)揮師生關系中人際情感因素在促進學生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
二、師生關系存在客觀的心理位差
師生關系與其他人際關系的重要區(qū)別就在于它因教育而生,又為教育而存。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承擔著“教”的社會角色,學生承擔著“學”的社會角色。社會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期待是一種客觀存在,并受一定社會形態(tài)下社會關系的制約。教師和學生對角色的期待產生角色意識。教師和學生在角色意識的支配下,彼此又作出行為抉擇,“我應該……”“我不能……”。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是一種客觀存在,單一個“受”字就使教師處在心理的上位,學生處在心理的下位,使師生間存在著天然的心理位差。更何況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又被賦予了管理學生的權力,學生在學習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過程中也就理所當然地被置于半依賴的境地,這種情況尤以集體教學的情景為甚?傊,教育活動的這些特點不僅在客觀上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較為充分且持久的交往機會,而且也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特征帶有“先天”的心理位差。
“尊師愛生”可謂千年古訓,很少遭到人們質疑。在現(xiàn)實的教育實踐中,依筆者看,為何不可以是“尊生愛師”呢?這一切皆因社會賦予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地位的定勢關系所致。在傳統(tǒng)教育背景下,“尊師”不以“愛生”為前提,“愛生”也不以“尊師”為條件。由于師生關系的不平等就導致了學生無條件地“尊師”。即使在應然狀態(tài)下(如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中,不管一方如何對待另一方,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遵守各自的行為規(guī)范),由于師者“聞道在先”、“術業(yè)有專攻”,而且受過專門訓練,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更擔負著傳承文化、培育人才的社會責任,因此即使師未必賢于弟子,甚至在年齡上與學生相差無幾,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也始終處于心理的上位。學生要實現(xiàn)主體性的發(fā)展,必須接受教師的熏陶和教誨,盡管弟子未必不如師,也必須始終居于心理的下位。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即意味著學生對教師的半隸屬關系,有人稱其為“師生代際關系”[1]。像家庭代際關系一樣,師生關系中的心理位差雖然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設置了天然障礙,但它也為教師正確地行使和利用權力以完成教育使命提供了外在的優(yōu)勢,使學生的“聽從師命”成為自然。研究結果表明,在師生互動中,無論是互動內容、形式還是互動過程,均帶有比較明顯的兩者相互影響和彼此作用的特征,這與師生關系的主體間存在有客觀的心理位差有著直接關系。從積極意義上看,師生間的心理位差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主動引導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別是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實際上,也正是師生間的心理位差使師生關系成為一種教育背景并具有教育性。但同時,在現(xiàn)代教育活動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持僅靠教師對學生的支配和管理是難以奏效的。如果教師不注意正確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師生間的心理位差就有可能加劇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的被動地位,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教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縮小心理位差以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密切心理聯(lián)系。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2]。師生間在心理上一旦產生較大的距離,教師也就失去了對學生的教育力量。因此,教育的價值內涵和人文旨趣都可以蘊含在師生關系之中,教育過程甚至可以看做是師生關系形成和完善的動態(tài)過程。
三、師生關系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是教師和學生間的心理互動
毋庸置疑,教師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中應當而且必須發(fā)揮主導和主動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師生關系的構建是教師的一廂情愿。真正意義上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有賴于師生間相互的交往和影響,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心理互動的結果。沒有師生間的心理互動就沒有師生關系。師生間的心理互動是師生關系的動態(tài)表現(xiàn)。
師生關系是“人―人”的關系,是師生互相對話、包容和共享的互動關系。雖然師生間由于社會角色的不同存在著一定的心理位差,其心理互動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規(guī)定性和“控制―服從”的特征,但就其本質而言,師生間的心理互動是師生雙方發(fā)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響,是一個包括發(fā)生在多種情景中的,具有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綜合互動關系系統(tǒng)。
師生雙方在心理互動中互為主體,同等重要。教師的角色因學生的存在而有意義。一方面,由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教師自覺或不自覺的言行,如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期望和評價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行為,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必然會依據教師的要求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尤其是年幼的學生更以“老師是否喜歡我”、“老師認為我怎樣”作為判斷自己的行為、能力和自己與老師關系的依據,并因此而影響其學習態(tài)度、行為動機及其與教師的關系。另一方面,學生的言行,無論是積極主動的參與,還是對教師影響的回應,都會促進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期待會激發(fā)教師自我發(fā)展的動力,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會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技能,學生接受和掌握的新知識會給教師的知識結構增添新的內容,學生表現(xiàn)出的時代氣息和蓬勃活力又會給教師以鼓舞。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能從我們的學生那里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在師生關系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在與學生交流中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實現(xiàn)自己的事業(yè)理想與人生價值。教師的付出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而且也能使自己精神充盈,品格升華。師生間的這種雙向心理互動不是一次性的或間斷的,而是一個鏈狀、循環(huán)的連續(xù)過程,不僅對當時的師生雙方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還會對其以后的心理互動產生影響。師生正是在這一連續(xù)的動態(tài)過程中不斷地交互影響、共同發(fā)展的。
師生間的心理互動通常是為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務而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如在集體教學的情境中,每個教師通常主要以學生集體為教育對象,每個學生又接受多位教師的教誨,使師生間的相互影響具有輻射性和彌散性,這是師生間心理互動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師生間的心理互動在更多的時候并非是一對一的,而是表現(xiàn)出一個教師與多個學生之間的互動,這就使師生關系失去了專一性,不利于師生間情感的充分與及時的交流,師生間的情感趨于淡化。此外,師生間也存在著大量的非正式的心理互動,如師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個別接觸、對話交流等。這些非正式的師生間的心理互動為師生間進行更充分、更有效的情感溝通和人格熏陶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師生或因志趣相投,或因性格接近,或因特長相同而建立起多種非正式色彩的個人關系。這種師生間的個人關系具有更充分的情感特征,在這種情境下,師生間可以無拘無束地流露真實思想,自由地實現(xiàn)面對面的較為深入的雙向溝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師生在課堂上情感交流的欠缺,使師生關系始終充滿著濃厚的情感色彩。
師生間的心理互動不僅僅是師生雙方交往或各自個性、特征的總和,而且是一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包含多種成分在內的綜合網絡系統(tǒng)。師生雙方以往的交往經驗、相互間的認識、對交往和雙方關系的期待、互動過程中雙方不同的反應,甚至外界的評價等,都會影響到師生互動。
如果師生之間具有和諧的關系,學生對教師充滿信心,把教師視為知己朋友,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并把這種情感通過多種方式反饋給教師,教師便會不斷增強其完成教學任務的決心,為學生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且教師在與學生良好的合作過程中也體驗著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樂趣,并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中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體現(xiàn)其勞動價值;學生也會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fā)展自己,獲得生命的價值體驗,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嚴。此即“教學相長”。相反,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彼此缺乏心靈的溝通,教學勞動就會成為缺乏效果的勞動,進而使教師對自己的職業(yè)產生否定態(tài)度。更有甚者,不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會使師生產生破壞性沖突,沖突的結果使教師無法專注于教學,并處于緊張不安和激怒狀態(tài),甚至會使消極情感泛化,對工作產生厭倦和懈怠,繼而引起學生的不滿。師生關系對師生雙方的影響會在師生間的心理互動中作用于另一方,產生或者“情通理自通”、“愛屋及烏”,或者“情不通理難達”、“恨及和尚,殃及袈裟”的結果。
總之,對師生關系進行心理學思考的積極意義在于,不僅使我們在教育活動中能兼顧多個角度審視師生關系問題,而且也能使我們在教育活動中以此為基點,更新教育觀念,發(fā)揮師生間心理互動的教育影響作用,置師生于充滿情感氛圍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學相長。
【談師生關系】相關文章:
構建師生關系03-12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04-26
和諧師生關系之我見04-26
師生關系發(fā)展交流材料03-08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01-27
構建師生關系【范例15篇】03-13
淺談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04-26
和諧師生關系心得體會03-23
在英語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04-26
談父親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