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希臘阿萊賽亞的內涵與哲學生成
希臘"阿萊賽亞"的內涵與哲學生成
"阿萊賽亞"(希臘文" λ θεια"的音譯)是希臘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因理解有異,中國學者對這個詞有"真""真實""真理"等多種譯法。在前期學界有關"是"的討論中,也有學者在討論"ε μ "(是)時涉及該詞,提出" λ θεια"是否"希臘文中最典型的表達真的方式"①的問題。筆者認為," λ θεια"不是希臘文中表達"真"的日常觀念的最典型方式,而是希臘文中表達"真"的哲學概念的最典型方式。要理解這個詞需要具備跨文化的視野,要用發(fā)生學的方法揭示這個術語的哲學內涵。
一、"阿萊賽亞"的日常詞義
以往中國學者在對希臘哲學概念進行考察時,十分注意對相關語詞進行詞義分析。我們知道,在語法學中,詞義有兩類:語法意義(grammatical meaning)和詞匯意義(lexical meaning)。"沒有意義的詞是不存在的。詞里包含兩種不同性質的意義: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
詞的語法作用或功能方面的意義,叫做語法意義。詞本身的意義,亦即詞的內容稱作詞匯意義。虛詞(如冠詞、介詞、連接詞)只有語法意義,實詞(如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既有語法意義,又有詞匯意義。然而,在對詞義進行分析的時候,語法意義和詞匯意義經(jīng);旌显谝黄,比如各種詞典既列出詞的詞性(語法意義),又列出詞的內容(詞匯意義)。但語法意義和詞匯意義是兩類意義,不應混淆。為明晰起見,筆者在本文中將"語法意義"統(tǒng)稱為"語法功能".
《希英大辭典》對"阿萊賽亞"作了下述解釋:" λ θεια",陰性名詞,多利亞方言寫作" λ θεια",亦寫作" λαθε ";早期阿提卡方言中寫作" ληθε ";伊奧尼亞方言中寫作" ληθε η".辭典用英文解釋" λ θεια"的詞義是:(1)truth(真相、真話),其反義詞是"appearance"(外表、外貌、露面、出場)和"Lie"(假話、謊言、謊話);(2)reality(真實、現(xiàn)實、實際);(3)realwar(真戰(zhàn)),其反義詞是"exercise"(訓練)或"parade"(游行、演示);(4)Trueevent(真事),realizationofdreamoromen(夢想或預兆成真);(5)用于人的時候,truthfulness(率真),sincerity(誠實),frankness(坦率);(6)擬人化的用法,"真理女神";(7)象征用法,指埃及大祭司戴的珠寶。" λ θεια"的形容詞形式是" ληθ ",多利亞方言寫作" λ θ ",它的副詞形式是" ληθ ".
" λ θεια"的形容詞形式有性、數(shù)、格的變化:單數(shù)" ληθ ",雙數(shù)" ληθε ",復數(shù)" ληθ ".單數(shù)主格陽性陰性" ληθ ",中性" ληθ ";呼格" ληθ ",賓格陽性陰性" ληθ ( ληθ α)",中性" ληθ ";所有格陽性陰性中性" ληθο ( ληθ ο )",與格陽性陰性中性" ληθε ( ληθ )";雙數(shù)主格呼格賓格" ληθε ( ληθ ε)",所有格與格" ληθο ν( ληθ οιν)";復數(shù)陽性陰性主格" ληθε ( ληθ ε )",中性主格" ληθ ( ληθ α)",陽性陰性賓格" ληθε ", 中性賓格" ληθ ( ληθ α)",所有格" ληθ ν( ληθ ω)",與格" ληθ σι".
哲學詞匯源于日常用語。" λ θεια"這個詞在希臘文中出現(xiàn)得很早,荷馬史詩中就已經(jīng)有了這個詞。美國學者卡恩(Kahn, C. H.)說:"它(指 λ θεια)在《伊利亞特》中只出現(xiàn)兩次(23.361,24.407);相應的中性形容詞 ληθ α 只出現(xiàn)一次(6.382)。 ληθ 這種形式也出現(xiàn)一次,在 12.433 處,相當有問題地用于一位女仆,此處亦可視為 λ τι 的變體讀法。"
筆者檢索荷馬史詩的結果如下:《伊利亞特》出現(xiàn)形容詞" ληθ α"一次,出現(xiàn)名詞" λ θεια"兩次!秺W德賽》出現(xiàn)形容詞" ληθ "九次,名詞" λ θεια"九次。
這個詞在史詩中的含義也比較單一,基本上可用英文"truth"(真相、真話、真事)和"true"(真的)來翻譯。下面列出《伊利亞特》中使用這個詞的出處和譯文:(伊利亞特 6 :382)… κτορ πε μ λ νωγα ληθ α μυθ σασθαι,"Hector, seeing thoustraitlybiddestustelltheetrue, ……"赫克托爾,由于你要求我們說真話……(伊利亞特 23 :361)… μεμν το δρ μου κα ληθε ην ποε ποι。
"that he might mark the running and tell the truth thereof."讓他能督察賽馬,報告真實情況。(伊利亞特 24 :407)… γε δ μοι π σαν ληθε ην κατ λεξον,"tell me all the truth."把真實情況告訴我。
" λ θεια"及其形容詞形式是荷馬時代的希臘人表達"真"的觀念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我們在討論中要注意區(qū)分荷馬的"真"的觀念及其語言表達方式,(m.msguai.com)荷馬的"真"的觀念不能與對" λ θεια"這個詞的解釋等同。"應當注意, λ θεια 在荷馬那里不是唯一的或最典型的表達 truth 的詞。"
卡恩這個說法是對的,荷馬除了用" λ θεια"表達真的觀念以外,還用其他一些詞來表達,比如用希臘文"愛米"來表真。
卡恩將"斷真"作為希臘詞"ε μ "的主要含義之一。他說":我們將考察希臘文動詞 be 擁有‘是真的’(betrue)‘、是這樣的’(be so)‘、是這么回事’(be the case)這種意義(亦即具有這種翻譯價值)的一系列用法。
這就是我所謂的 ε μ 的斷真意義(the veridical nuance)或斷真的詞典價值(veridical lexical value)!當嗾嬗梅ā╲eridical use)這個術語將用于所有 ε μ 擁有這種詞典價值的任何句子。為了能夠與本研究的一般方法相一致,我試圖盡可能地將這種詞典價值與一種或多種確定的句型聯(lián)系起來。這些句型中最重要的是類型一,我稱之為斷真結構(the veridical construction),一個含有 ε μ 的從句與另一個含有說(不那么頻繁的還有‘想’或‘感到’)這個動詞的從句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構成一個具有‘事情就是你所說的那樣’(Things are as yousay)的比較結構。"
在以往討論"是"的問題時,王路吸取卡恩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視"是"與"真"的關系問題。他說":求是、求真乃是西方哲學,特別是形而上學最核心的本質,而且這一思想和精神在西方哲學中是一脈相承的。"
"根據(jù)卡恩的考察,希臘文中最典型的表達真的方式不是用 aletheia 這個詞,而是 einai 的斷真構造。"
"在西方語言中,不僅古希臘文 einai 這個詞本身就有斷真用法,即說出‘是這樣的’就意味著‘是真的',而且斷定句本身就含有真乃是西方人從古到今的一致看法。"③可以看到,王路所說的"真"主要不是" λ θεια"這個詞所表達的含義,而是蘊涵在"ε μ "之中的"真",或作為"ε μ "諸種用法之一的"斷真用法".此真( λ θεια)非彼真(ε ναι),盡管在特定語境中,二者可以替換。從哲學概念生成的角度看,真(真實、真理)主要源于" λ θεια"而非"ε μ "的"斷真用法".這兩個詞并非同根同源。也就是說,揭示西方哲學概念"真"主要應從" λ θεια"入手。
卡恩雖然強調"ε μ "的斷真用法的重要性,指出"哲學家們常常易于忽視它的表真用法,或將其與存在性用法相混淆"④,但他也說過,"盡管我一般不情愿斷定一種不同的用法在何時變成了一種不同涵義,但我還是傾向于在這里提及 einai 的表真涵義或內涵,在這些情形下只譯成系詞或 is 的慣用法是不恰當?shù)摹?/p>
當分詞(to)on 用于意謂’真‘或’事實‘,以及它在希臘語中可以被一個詞如 aletheia 或(to)alethes 所替換的時候,這一點是最突出的"⑤。
卡恩在討論希臘語動詞"be"的時候指出:"討論希臘哲學家的真的概念,不屬本研究的范圍。然而,我們已經(jīng)看到,由亞里士多德提供的古典公式--to say of what is that it is and of what is not that it is not--只是清楚地表達了希臘人日常斷真習語的類型。"⑥在了解了" λ θεια"的日常語義后進一步探討" λ θεια"的哲學內涵是本文的重點。
二、"阿萊賽亞"的譯名與理解
語言是文化生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作為理論思維的哲學生成的基本要素。研究古希臘哲學,可以從宏觀層面展開,也可以從微觀層面切入。用各種方法考察" λ θεια"等一系列希臘哲學術語,學者們所做的工作實際上是在微觀層面揭示希臘哲學的跨文化傳播。這樣的研究對已往的研究既是一種補充,也是一種深入。
中國學者研究希臘哲學本已是一種跨文化的行為,理解與翻譯希臘哲學術語更需有跨文化的視野。與希臘詞"ε μ "相比較," λ θεια"的譯名問題相對簡單,但也不是毫無問題。王路教授在前期關于"是"的討論中表達了對"truth"的現(xiàn)有中譯名的不滿。他指出":在我國的哲學譯著中,關于'truth’(或‘wahrheit’)這個極其明確而清晰的概念的翻譯,我不知道是不是最混亂的,但是我可以肯定是非;靵y的。它的譯法有:
真,真性,真理,真實性,真理性,真值,為真,真理概念,成真,真,等等!谖覀兊淖g著中,對‘truth’(或‘wahrheit’)有多種翻譯,甚至在同一段落,在同一頁上,也有多種翻譯。因此我首先要問,這些中譯名詞的意思是否相同 這些中譯名詞和形容詞的意思是否相應 這樣的混亂翻譯是否給我們理解原著帶來了困難 "
筆者認為,判斷一個譯名是否混亂,不能只看它有多少種譯法。首先,一詞多義是普遍現(xiàn)象,兩種不同語言之間要找出外延和內涵完全吻合的詞是極其困難的。其次,不同語詞的意義是開放的,不同的譯者對原文的理解是多樣的。所以譯名是否"混亂"不是問題,更不是判斷譯名正確與否的標準。判斷譯名正確與否的標準是譯名在具體語境中是否正確和貼切。
要正確翻譯"阿萊賽亞",關鍵還在于譯者對原文的理解。譯名問題是表層問題,對西方哲學和形上學的理解是深層問題。翻譯即理解。"一切翻譯就已經(jīng)是解釋,我們甚至可以說,翻譯始終是解釋的過程,是翻譯者對先給予他的語詞所進行的解釋過程。"
筆者認為,要選擇或創(chuàng)造"阿萊賽亞"的中譯名,最重要的是區(qū)分"阿萊賽亞"的語境,區(qū)分它的日常含義和哲學含義。選用富有中文哲學意味的詞匯來翻譯它。
由希臘哲學家使用的原創(chuàng)性哲學詞匯蘊涵著多種含義,為后來的使用者留下了廣闊的解釋空間。在譯名問題上,語境化的處理是唯一正確的出路。語境論的譯名主張保持了理解、詮釋、翻譯的開放性,為比較準確地理解西方的形上學、本體論層面的問題提供了保障。翻譯西方哲學原典,不僅需要,而且必須對原文的語詞作語境化或情景化的處理。在翻譯中僵硬地堅持某一固定譯法,不僅不可能達到我們理解西方哲學的目的,反而有誤解之嫌。
荷馬是他所處那個時代的思想者,但還不是一位能夠進行理性思維的哲學家。使用" λ θεια"這個詞來表達"真"觀念并將其形而上學的內涵揭示出來的希臘哲學家是巴門尼德,以及后來的德謨克利特、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巴門尼德既用" λ θεια"來表達"真"的觀念,也用"ε μ "這個系動詞的表真用法來表達"真"的觀念,但他在揭示其形而上學內涵時的用詞是" λ θεια".
陳村富在解讀巴門尼德殘篇時對" λ θεια"作過詳細的詞義解釋。他指出,巴門尼德長詩《論自然》的現(xiàn)存殘篇中,有七處使用" λ θεια".他說:"在這七則中,第二、四、五則用的是形容詞,第六則用的是副詞,都有常識意義的‘真正的'’真實的‘’真實地‘的意思;又有巴門尼德自己的哲學含義,即唯有他所說的關于存在的理論才是真正的、真實地,具有真理性的意思,其他學說都是不可信的,不真實的。第一、三、七則用的是名詞,就是’真理‘,最后一則是全部存在學說的總結。"
陳村富的詞義解釋很準確,但對第六則的" ληθ "的詞性解釋可能有誤,這個詞是形容詞的主格復數(shù)形式,不是副詞。" λ θεια"的副詞形式是" ληθ ".巴門尼德長詩殘篇的相關希臘原文如下,為有助理解,配上英譯文和中譯文:
(DK28B1,L29)Χρε δ σε π ντα πυθ σθαι μν ληθε η ε κυκλ ο ,…as well the unshaken heart ofpersuasive truth, 有說服力的真理的不可動搖之心。
(DK28B1,L30)…τα ο κ νι π στι ληθ …,…in which is no true belief at all., 完全沒有真正的信念。
。―K28B2,L4)… ληθε ηγ ρ πηδε ., …for truth is its companion…真理是它的同伴。
。―K28B8,L17)… ο γ ρ ληθ , …for it is no true way, 因為它不是真正的道路。
。―K28B8,L28)… π σεδ π στι ληθ , …true belief has cast them away. 真信念把它們拋棄。
。―K28B8,L39)…ε ναι ληθ …, …to be true, 是真的。
(DK28B8,L50)…ν ημα μ ληθε η , …thought about the truth. 思考真理。
三、作為哲學概念的"阿萊賽亞"的生成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從發(fā)生學的角度看,哲學概念大部分起源于日常生活語言,但也有一些是哲學家的新創(chuàng)。我們討論" λ θεια"的目的不是純語言學的,而是哲學形上學的。因此,掌握希臘詞" λ θεια"的語法功能和詞匯意義對我們來說還不夠,還需要把握它的哲學化歷程,亦即" λ θεια"如何成為一個哲學概念。希臘詞" λ θεια"如何從一個日常詞匯成為一個哲學概念,它在成為哲學概念以后在含義上有什么變化,這是一個可以放在希臘哲學常規(guī)研究范圍內解決的問題。中國學者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已經(jīng)程度不同地做了這方面的工作。
以往學界對" λ θεια"的哲學內涵已經(jīng)有過許多闡釋。從希臘哲學基本概念生成的角度看," λ θεια"的哲學內涵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蹈5拢–ornford, F. M.)指出:"巴門尼德是正式從前提推論到結論而不是獨斷地’宣稱‘的第一個哲學家。"③理性思維不是只有概念(語詞)就可進行的,還要有判斷和推理。
巴門尼德以前的思想家在提出自己的思想觀點時固然也提供了一些理由,但大都基于神話和經(jīng)驗觀察。而巴門尼德的長詩帶有邏輯推理的性質,他運用的這種推理方法比他提出來的具體觀點對于希臘哲學的發(fā)展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
巴門尼德的邏輯論證從今人的眼光看來并非合理或者不夠嚴密,但我們確實看到他已經(jīng)在不自覺地運用邏輯推論,他的相關論述締造了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存在論".陳村富說:"從這幾則資料可以看出,巴門尼德認為只有他的存在學說才是可靠的真理,它只能是依靠思想,用推論和證明的方法得到的普遍知識,它同用感覺得到的意見恰成鮮明的對照。這樣,aletheia 這個詞到巴門尼德這里就成為一個有確定意義的哲學范疇--’真理‘了。"
王路在解讀巴門尼德長詩時指出:"這部著作主要談的乃是是與真的問題,大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談論這一問題的著作,因此巴門尼德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位明確提出或談到是與真的人,所有關于是與真的討論自然也要追溯到他。"③王路的這一觀點對我們富有啟發(fā)性,它提醒我們要注意"是"與"真"的關聯(lián)。
但這一觀點也有混淆巴門尼德兩種"真"之嫌。巴門尼德那里確有兩種真:一種是" λ θεια"(真、本真),一種是"ε ναι"(斷真)。前者確實已是一個哲學概念,后者仍是日常意義上的真觀念的表達,就相當于"是"或"對".巴門尼德不再像自然學家那樣追問"本原",而是直接追問"本真"( λ θεια)。本原與事物的發(fā)生變化(γ γνεσθαι,to become)相關聯(lián),本真與事物的持續(xù)在場或存在(ε ναι,to be)相關聯(lián)。巴門尼德站在持續(xù)存在的立場上反對發(fā)生,因此他強調在者(τ ν,Being)的非時間性。巴門尼德本來想要追問的是" λ θεια",世界的本真狀態(tài),但是問題最終卻轉入了存在與在者的問題(是或是者的問題)。
從思維內容的抽象程度來看,希臘哲學始于巴門尼德。從巴門尼德以后,希臘哲學明確地突破了對現(xiàn)象的描述而進入了本質層面的認識。"真理的出現(xiàn)乃至真理的可能性與希臘人對意見與知識的區(qū)分,及其恰當對象,密切相關。所以,巴門尼德區(qū)分存在與非存在,將后者與感覺相連,斷言意見的現(xiàn)象世界沒有真,并將它與’真之路‘相對立。"
人類在認識和思考運動變化著的現(xiàn)象世界時總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在我們感覺到的現(xiàn)象世界的背后,是不是還有更深一層的、本質的東西 我們的思想自身是不是有規(guī)律可循,依靠這種規(guī)律可以發(fā)掘、認識更深刻的存在領域 巴門尼德的哲學代表了人類思想的這種進一步發(fā)展的要求。
從早期思想家討論世界本原的各種本原論學說,到巴門尼德有關存在的思考,希臘哲學有了追求事物本性和本質的方向。巴門尼德把一般的存在和現(xiàn)實世界(非存在)區(qū)分開來,認為前者是最真實的,而后者是虛幻不真的,把抽象出來的最一般的屬性存在當作是獨立自存的最真實的存在物,這就是巴門尼德存在論的理論出發(fā)點。與此相應,他區(qū)分了運動和靜止、感性和理性、意見和真理,由此構建了兩個對立的世界,一個是真實的存在,另一個是虛幻的現(xiàn)象世界。在此意義上,巴門尼德的存在論是希臘哲學的開端,是第一個希臘哲學體系。
談論的真理用的基本上都是 λ θεια 這個詞。"⑤柏拉圖像巴門尼德一樣,在思考" λ θεια"時把真的問題與存在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在表達上用" λ θεια"來表達哲學之真,形上學之真。再往后,亞里士多德對真的多層哲學含義,甚至對真作了分類,"他在《形而上學》第四卷中則更加青睞比較綜合性的真的定義"⑥。
馬克思當年說過:"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反過來說,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后才能理解。"⑦馬克思的這一方法論總結對我們用發(fā)生學的方法研究古希臘哲學術語也有指導意義。巴門尼德的"本真"源自希臘人日常的"真"觀念,從荷馬的" λ θεια"到巴門尼德的" λ θεια",表真的用詞未變,但"真"的觀念大大深化了。我們考察希臘哲學的"真"觀念,有必要追溯它的源頭,但確實要等到我們認識了希臘哲學的"本真",我們方能理解荷馬的"真".
【希臘阿萊賽亞的內涵與哲學生成】相關文章:
阿德萊德04-29
哲學為什么在希臘降臨04-27
古希臘哲學與我們04-30
古希臘哲學的偉大遺產(chǎn)04-26
論古希臘哲學的天性與分析哲學的人性04-29
與時俱進的哲學內涵04-30
古希臘哲學的崇高精神04-28
希臘哲學思維的制作圖式05-01
懷疑論與希臘哲學的特質04-30
古希臘哲學對世界的認識歷程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