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說課稿
隆中對是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3課,
隆中對說課稿
。下面是由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隆中對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隆中對》,它是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3課。下面,我就六個方面展開說課。
先看第一部分:本課的地位。
《隆中對》出自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3課,這篇課文是人物傳記節(jié)選,它的核心部分是一篇才華橫溢的對策,這篇對策是諸葛亮在精辟分析當時形勢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對戰(zhàn)略形勢所作的天才預見。人們常說“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這篇對策而言。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諸葛亮作為“智慧之化身”的聰明才智,也可以體會到劉備做為一代梟雄的非同尋常的氣質(zhì),更可以借此感受整個的三國文化,還可以為下一課《出師表》的學習墊定基礎。
下面說學生情況。
九年級學生積累過一些文言虛詞,如:以、之、其、因、于、而等;實詞也有一定量的積累,但其掌握不夠牢固。一般同學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文言語感,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能基本翻譯距今較近的文章,但對于《隆中對》距今年代更遠的文章,學生在學習時字音認讀尚有一定難度,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更存在難度。
接下來說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及確定:文章通過隆中對策,給讀者塑造了這一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審時度勢,觀察分析形勢,并能高瞻遠矚,推知未來,這個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完成的,所以教學重點是:對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難點及確立:作者始終圍繞著諸葛亮對策這個中心思想,圍繞著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進行敘寫議論。結構布局為清晰十分嚴謹,這是學生學習全文的一個關鍵,更是一個難點。
接著看第四部分:學法。
九年級學生已完全具備搜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語文綜合能力,但如何更好地解決調(diào)動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手,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制定如下學法指導:
1、將課文學習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利用網(wǎng)絡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形成對三國文化的初步感知,
資料共享平臺
《隆中對說課稿》(http://m.msguai.com)。2、將語文學習與歷史學習結合起來。俗話說文史不分家,學習本課將文史結合起來勢在必行。從東漢末年到三國再到西晉統(tǒng)一天下的這段歷史應在課文當中有所體現(xiàn)。
第五部分,說教學流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我先通過《三國演義》主題歌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再出示三國掛圖分析形勢,導入新課。
2、通讀課文,讀通課文。通過多種多樣的朗讀,或齊讀,或默讀,將生字詞意義,疑難語句的學習權交給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個別示范等多種形式并舉,教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學生的參與度高。教師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能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他們不僅能真正學懂大綱要求的文言知識,還能遷移所學知識,閱讀課外文言文文段。
3.初步感知,互動感悟。
我依據(jù)學生自己的習慣、情趣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讓學生邊讀邊想邊記,獲取閱讀本文的初步印象——題材、內(nèi)容、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然后把閱讀所得在全班進行交流,生生、師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提高,形成對文章內(nèi)容、結構等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通過復讀印證別人的見解,完善自己的認識,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尤其是對諸葛這一人物的分析就是師生互動的結晶。
4、研讀“對策”,角色演讀。
我針對學習重難點,找到局部突破口——“隆中對策”進行引導分析,采用角色演讀的方法。這既是閱讀技巧的指導,又是文言字詞句含義理解的檢查。
在這環(huán)節(jié)中使用大屏幕展示重點問題,使教學生動形象,也可加深印象,更好地進行賞析。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在什么樣的情形之下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呢?
(2)是如何讓劉備折服的呢?(重點突破)
(3)諸葛亮對策,為什么還寫徐庶、關羽、張飛?
5、我評“對策”,拓展思維。
為使學生能主動探究的學習,我設計遷移訓練,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以便能正確看待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第六部分,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初中文言文教學,都是采取注入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造成了學生對文言文的厭學心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嘗試了以活動貫穿教學始終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的學習,降低了文言文學習的難度,增加了文言文學習的樂趣。學生在演中品,在評中發(fā)展自己的思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隆中對說課稿】相關文章:
8.《豐碑》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