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叩問課堂》讀后心得體會范文
近期一直在看周彬老師的《叩問課堂》一書,作者用輕松、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方面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較高層次的叩問,以一種口語化的平易近人的風格娓娓道來,像是在和讀者促膝長談,平等地交流著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第二輯“讓學生學習走出迷失之境”讓我感觸良多。今天的學生什么事都可能干,什么事也都敢干,但就是不愿意讀書,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讓老師和家長都感到很困惑。作者在本輯中從學生的角度去解讀學生,去審視教師和課堂。他認為學生不愿意讀書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學習動機,而動機源于需要,也就是國家、社會、學校、老師和家長沒有滿足學生的需要。而且學生沒有天生的好生和差生之分,差生的調皮也只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因為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找不到學習的快樂,體會不到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反抗老師就成了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方式。
談到需要,就想到了馬斯洛的學術思想:每個人至少有五種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愛的需要與自我實現的需要。今天的學生基本上可以吃得飽、穿得暖,所以生理的需要已經滿足。而其它四種需要卻得不到滿足。
一、首先是安全的需要。
人的安全感來自兩方面:一是身體的安全感,一是心理的安全感。學生在學校,身體的安全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心理的不安全感卻很高,特別對于不愿意讀書的學生來說,當老師提出一個你不會回答的問題時,心里的不安全感便油然而生。所以學生會選擇逃課來躲避這個不安全感。
二、與安全感一樣,尊重與愛的需要,也是學生相對匱乏的。
作者認為,學生在家享盡“榮華富貴”卻難于享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與愛,雖然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然的,但加上了功利的色彩,愛就變質了,當父母每天關注“昨天考試考了多少分?”、“今天在學校表現還好吧?”、“老師今天表揚你了嗎?”等等這些問題時,這些關心已經遠離愛的本質,就更別說尊重了。對于后進生而言,是一種心理上的傷害。既然學生缺乏尊重和愛,那么教師是否能夠給于他們呢?要求教師要尊重和愛上所有的學生,這似乎對教師的要求也太高了。但教師對學生的愛有可能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愛,如果教師滿足了學生尊重與愛的需要,學生因此而喜歡上教師,繼而喜歡上教師所教的學科,那么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孩子愛上讀書。
三、是學生對自我實現的需要:
作者認為,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是讓學生獲得學習動機最為有效的方法。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要讓學生擁有自我實現的需要的前提是先滿足學生其它的需要,而且學校和教師還得為學生提供自我實現的機會。尤其是通過讀書和學習來實現自我的機會,否則學生就會想辦法,尋找一些不通過讀書但可以實現自我的機會,比如調皮搗蛋、不交作業(yè)、與老師頂嘴等等來證明自我存在價值的方式。所以,必須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首先,讓學生覺得讀書活動本身有內在的價值與樂趣,而不是為了滿足外在的需要,實現外在的目的和利益。其次,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多自我展現的機會。再次,還得給學生表達自己學習方法與能力的機會,當學生在學習上取得了成績,此時的歸因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有著重要的影響。最后,要善于用學生的學習成績激勵學生,而不是用學生的學習成績來打擊學生。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對作者為學生不愿意讀書的根本原因的透徹
分析而頓悟和震撼,這不僅僅是對課堂的全面叩問,更是對教師心靈的叩問。我們應該用愛心和真心,與每一個孩子架起一座心與心溝通的橋梁,用愛心去交流,用真心來對話,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給孩子一片屬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叩問課堂》讀后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書心得《叩問課堂》01-09
叩問課堂讀后感-真誠面對學生04-28
心靈的叩問作文11-20
叩問孤獨的散文04-30
距離的叩問芮拉04-30
關于叩問的作文(精選34篇)12-24
心靈的叩問作文900字05-01
以人生叩問為題的作文(精選10篇)03-10
《課堂掌控藝術》讀后心得體會04-24
課堂心得體會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