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作效率》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一節(jié)課《工作效率》,聽課的不僅有全班的學生,也還有學校的一些老師。雖然有半公開的性質(zhì),但課堂教學而言,依然是實實在在的一堂“家常”課。
這節(jié)課,我是有所準備的,畢竟要有所亮相。從接到聽課通知到今天,足足有一個星期稍多。在教學準備的過程中,我自行參閱領悟教材,自己設計教學過程,包括課程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等,我曾兩度修改教案,幾次三番地梳理教學環(huán)節(jié)。所以,今天的教學過程還是比較順暢的。
當然,順暢并不是說我怎么有教學經(jīng)驗,也不是說我們班的學生就尤其的聰明。而是說,上好一堂課,必須準備充分。從教材分析到學情分析,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銜接到練習的層次梯度設計,從故事導課引入到課堂生成資源的挖掘,都應該在有所預期的教學設計范疇之內(nèi)的。
關于工作效率這樣的生活現(xiàn)象,我們時刻可以感受到。平常所說的速度快慢,效率高低,都為今天的課堂教學鋪墊了必要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因此,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也是從速度快慢之比較角度來開始的。都知道,這樣的速度比賽,能夠激起學生們的那種“比一比”、”賽一賽“情趣心理。以一種比賽的情景來引入,使得學生有種競爭的自我內(nèi)化意識。他們好比高低,他們愛爭快慢,于是,我順應了他們這種心理,從生活當中抽出現(xiàn)象片段,讓他們在比賽的過程中,體會比速度、比快慢的必要性,由此才能引起他們探索比快慢的策略的學習動力。這一點,也說明了,生活完全可以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一個舞臺背景,有些生活現(xiàn)象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素材。而關于某一個知識點的理性學習,也并非空洞無物地歸納演繹,也絕非一味地數(shù)理運算,還得為著有益于生活,有益于人們生存技能之增善而服務的。
從引課到新課探究階段之間的過渡,我是以“通過計算每小時做多少個維尼小熊”來確定工人工作速度快慢作為設疑環(huán)節(jié),學生們感到,單純從時間方面,或者但從維尼小熊個數(shù)的比較是不好去直接確定速度快慢的。于是,我們必須尋求另一種方法來合理比較。這時,他們討論方法,他們分析過程,他們自己說說應該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許多情況下,學生們往往能夠做到,或者能夠有所感悟,但欠缺規(guī)范,欠缺系統(tǒng)抽象的能力。比如,這個環(huán)節(jié),他們都會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解題經(jīng)驗,得知此時必須運用除法運算來解題。此時必須用維尼小熊的總個數(shù)來除以工作時間來確定每小時所作的維尼小熊的個數(shù),然后才能比較出誰快誰慢。
從引課時的快慢比較——只要通過比較時間或者工作量就可以很快地解決比快慢的問題,到過渡設疑階段的“通過計算每小時做的維尼小熊個數(shù)”來確定速度快慢,就存在著一個知識層的跨越,就存在著知識結構延伸完善的實在必要性。而我們的大多數(shù)智慧,我們的探究,乃至發(fā)現(xiàn),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當然,這里畢竟是課堂,是有所設計的課堂教學。因此,有那么種實驗條件的性質(zhì)。也就是說,我們的老師其實就在其中起到一種條件創(chuàng)設的作用。教材,教師,課堂教學,無非是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中,提煉抽象出一些生活經(jīng)驗片段,然后運用已有的邏輯思辨,來進行或深或淺、或多或少的假設、推理、結論、應用這樣一個過程。不過,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是無法窮盡所有的精力,也是無法做到所謂的先知先覺,因此他們必須有條件假設來輔助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必須有一定的固有結構來規(guī)勸他們。所以,說開化也好,說文明性也罷,不論是社會性如何,邏輯性怎么樣,學生始終存在著一個被動接受已有的問題。
說這么一段話,想必人人都能體會其中的一些申義。至于說是否與文章離題萬里,倒也覺得并非完全無意義。想想,我這節(jié)課就是利用我們成人所能碰觸到的生活經(jīng)驗來設計的。不管是具體的每一道生活應用題,還是每一個教學的解析環(huán)節(jié);無論是關于工作效率概念的詮釋,還是所謂的思想過程的表述,都的一定的規(guī)則,一定的假設前提的。
正因為如此,我就干脆秉著解析數(shù)學知識點的態(tài)度,來對“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時間”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來一個建構過程。我們從問題中探討怎樣求工作效率,我們從問題解決中醒悟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誦,而不是從一個數(shù)量關系式聯(lián)想到另一個數(shù)量關系式。所以,我這里注重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讓他們在解題過程體悟數(shù)量關系的意義價值,讓他們在求“工作量、工作時間”的過程中,經(jīng)歷一個自行運用關系式的過程。這樣的設計,雖然變動了教材的安排(教材是根據(jù)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由一個數(shù)量關系式導出另外兩個),但是我覺得學生學的踏實,尤其是對于三者數(shù)量關系式的理解。
都說學生的親身體會,對于他們理解掌握知識是很重要的?墒,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課堂教學,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陷入這樣的困窘——一方面殫心竭慮地為學生示范,甚至代勞,另一方面又覺得學生很是愚笨,連模仿都不會。事實上,學生的模仿也只是一種有所缺陷的學習行為模式。當他們能夠自我獨立的時候,不妨放手讓他們嘗試。
哪怕是對是錯,時好時壞,等他們有所自我行為后,讓他們的行為結果鋪陳在一定的規(guī)則之下——最好是他們也能同感的規(guī)則要求下,他們會自己取舍的,他們會自己評判的。即便稍有偏差,也完全可以由老師來牽引。所以,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自己畫樹狀圖,自己說想法,自己去思考。當然,學生也有不規(guī)范的時候,學生也有“莫可名狀”的時候,學生也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困惑,而我們的老師就該在這樣的關節(jié)上予以教育關注。
這節(jié)課的課程完全是一種應用題類型,雖然也有所概念之區(qū)分,也有所思維方法的講究,但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解決生活實際運用問題。工作效率,就是一個速率的問題,與速度類通。不過,在具體的應用范疇上,該有所區(qū)分。比如心跳之快慢,總不至于工作效率來言說,雖然算理是可以相通的。按我的理解,應該是關于速度之社會屬性層面的意義,才可以用工作效率來描述。而完全的一種科學思維、邏輯算理等、自然現(xiàn)象之描述,可以用速度這樣的概念。不過,這樣的區(qū)分論證,完全不在這節(jié)課的范圍之類。但是,我們老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得注意應用范圍。
我們知道,應用題,是有一定的應用環(huán)境的,是有一定的應用條件的。這樣的應用環(huán)境和條件也絕非單純的幾個數(shù),絕非單純的一個算式那么簡單。我們一定要結合這樣的條件,來進行一種思維的建構,進行一種數(shù)學模型的建構。然后,才涉及算理、方法的考慮。否則,應用題就失去了應用題的語言思維特色。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缺少這樣的意識和能力,他們會只就給出的數(shù),來乘除加減,而置數(shù)學應用題的思維(俗稱題意)于不顧。
很多時候,這樣的不顧,是他們的能力無奈之結果。因此,這節(jié)課,我很注重學生自己思維的形成,讓他們自己確定問題是求什么量,然后根據(jù)條件,來運用哪個數(shù)量關系式。這樣,就在解題規(guī)范方面,確保他們有一定的思維方向,會循著問題來確定條件之選擇運用。
當然,工作效率的求解涉及到很多問題,除了上述的數(shù)量關系問題,還涉及到工作效率概念本身的語境取舍問題。很明顯,每小時工作量絕不等同于1小時工作量。因為有一個“率”的意義,必然有“平均”的意義,有均勻時間段中完成均等工作量的問題。但是,有許多的情境中,每小時工作量,完全又可以作為1小時工作量的思維替換。由此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中就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應用題“劉叔叔平均每小時可以做120只紙飛機,他一天(以8小時計)可以做多少只紙飛機?平均每分鐘可以做幾只飛機?”這樣的問題,就存在一個語境思維轉(zhuǎn)換的問題。
此外,“工作效率”類型的應用題,還涉及到“單位”的問題,涉及到解題方法的問題,涉及到運算方法等問題。
而這諸多的問題,還要留待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逐一去解決,我是如此,學生更是如此。
【《工作效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gzuo工作效率04-30
工作效率制度04-30
談提高院系教學秘書的工作效率問題04-30
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07-26
怎樣提升工作效率07-05
工作效率提高的技巧04-28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5-04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03-18
提高工作效率心得02-11
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