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知悔無悔 -資料
許多人宣稱自己人生無悔,其實,我以為那大多是言不由衷的,
知悔無悔
。因為一個人經(jīng)歷的事太多了,要是真的做過的事都稱心如意,都完滿無缺,恐怕是不可能的。如果硬要這么說,那只是自欺欺人。比如,你走過棋吧,你沒有悔過棋嗎?下棋不悔是一種境界,如果下棋不悔,不知悔中的教訓(xùn),恐怕你的棋技永遠(yuǎn)不能長進(jìn)了。再說,下棋本來就是好玩,太認(rèn)真了,那里還有下棋的樂趣。
父母長輩教育小孩子不要扯謊,總喜歡講“狼來了”的故事。其實,“狼來了”的故事就是一個知悔的故事。謊說狼來了,是逗你玩,自己從中取樂,后來狼真的來了,羊被狼吃了,自己的安全也受到威脅。此時,扯謊的人后悔了,也知道扯謊的嚴(yán)重后果了。小朋友聽了,懂得如果扯謊后果一定很嚴(yán)重的道理,他還敢說謊話?
每個人都有后悔的體驗。后悔是做了一件事后,其結(jié)果不如自己原來的愿望的一種失落感,一種遺憾。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祥林嫂痛訴孩子被狼叼走的故事,都是一種無奈無助的悔恨。
智者諸葛亮和愚婦祥林嫂的后悔,雖然有上智下愚的不同,但是他們的后悔,都是事前考慮不周,諸葛亮高估了馬謖的能力,祥林嫂沒有看到狼的兇殘。諸葛亮和祥林嫂他們都在事前沒有想到有那樣的后果,如是后悔,所以他們事后都要淚灑不已,心痛不已。
說到知悔不悔的事,秦昭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公元前298-296年。那年齊、楚、吳三國攻秦,秦昭王面臨國破家亡的危險,想用割地的方式與三國講和。但是他又猶豫,割地還是抵抗,讓他很糾結(jié)。他請教公子池。公子池說:“你想講和,你會后悔,你不去講和也會后悔。”秦王說:“怎么這樣講?”公子池說:“王割河?xùn)|而講,三國雖去,王必曰:‘惜矣,三國且去,吾特以三城從之。’此講之悔也。王不講,三國入函谷,咸陽必危,王又曰:“惜矣,吾愛三城而不講,
資料
《知悔無悔》(http://m.msguai.com)。’此又不講之悔也。”秦昭王說:“繼續(xù)打,割地求和,其后果,我都會后悔的。相比之下,我寧愿選擇割去三座城市的后悔,不要因為打了敗仗危及咸陽的后悔。”秦昭王如是派公子池去與三國講和。由此保住了咸陽的安寧。秦昭王聰明,他知悔止悔,就能在大悔與小悔之間選擇,以至謀而后定,不再遺憾。還有著名的“亡羊補(bǔ)牢”的故事,也有知悔止悔的教育意義。
另外,人生處在要風(fēng)來風(fēng),要雨來雨,時時好運(yùn),事事逢源的階段,如果能顧及“悔”的存在,懂得“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如是警惕,防范,說話做事小心謹(jǐn)慎,那就處于不敗之地了。這就是“亢龍有悔”的智慧。所謂有悔才有亢龍!說得雅一些,有悔知悔則無悔,人生如此才燦爛。
有時,其實是有許多時候,限于天時地利人和諸方面條件的限制,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理想,不得不“無悔”了。屈原“雖九死其尤未悔,吾將上下而求索”,實在是無天時無明君的原因。孔子游說各國推行自己的理想主張,也是不逢時,不遇主,雖有“明之不可為而為之”的努力,結(jié)果還是無可奈何。后來,還是只有回家給學(xué)生上課去了。
人們常常欣賞那些執(zhí)著的人,追求“無悔人生”的絢麗境界,因此常常一條路走到黑。試想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你能獨善其身,永保初衷?所以,一首“重新再來”的歌,唱遍了大江南北。
人生無悔,是圣人賢人的人生,我們市井小民,沒有智者的遠(yuǎn)見卓識,毅力操守,我們該后悔的時候還是后悔,只是不要事三過還再錯,真的愚不可及了。應(yīng)該要常常提醒一下,三思而后行,少一點后悔。切記!切記!
【知悔無悔 -資料】相關(guān)文章: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
襄樊旅游 -資料03-13
清西陵 -資料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