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 -資料
所在地:位于中國北方,
萬里長城
,F(xiàn)存明長城,東起遼寧省,西至甘肅省。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被世人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長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紀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列國爭霸,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紛紛在各自的邊境上修筑起了長城防線,這就是早期的長城。這些長城自成體系,長短不一,互不聯(lián)貫,史學家稱為"諸侯互防"長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建立起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侵擾,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將燕、趙、秦三國北方長城連接起來,并進行了加固、增筑。秦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綿延萬余里,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萬里長城。漢代也曾數(shù)次修筑長城,漢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長達2萬余里,它的亭障、烽燧一直向西延伸到新疆的羅布泊地區(qū)。長城發(fā)展到明朝已達到了最高峰。在明朝270余年的'統(tǒng)治中,曾多次大規(guī)模地修筑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全長14600里。明長城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工程最堅固、功能最完善的長城,F(xiàn)保存比較完好的長城都是明長城。
長城的修筑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歷經(jīng)秦、漢、北魏、北齊、北周以及隋、金、明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延續(xù)了2千多年,它的遺跡遍布于我國今天的遼寧、吉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17個省、市、自治區(qū),總長度超過了10萬余里。
長城翻山越嶺,穿沙漠草原,跨河流峽谷,所經(jīng)之處地形復雜,因而歷代修建的長城在布局上始終遵循"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原則,
資料
《萬里長城》(http://m.msguai.com)。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結構上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則,有夯土夯筑、土坯壘砌、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采用紅柳枝條、蘆葦與礫石分層鋪筑的結構。長城修筑時間延續(xù)之長,結構之奇特,工程量之巨大,施工之艱巨,堪稱世界之最。長城是由城墻、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wèi)所、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御工程體系。其中,山海關是明長城的重要關城,建筑造型美觀,氣勢雄偉,號稱"天下第一關"。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關城,也是現(xiàn)在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關城。嘉峪關自古為軍事要地和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八達嶺長城是中國現(xiàn)存長城中保留得最完好的一段長城。它橫亙于崇山峻嶺之中,地勢險要,氣勢磅礴。八達嶺長城已成為萬里長城的代表和舉世聞名的觀光勝地。
歷史上的長城作為重要的軍事防御工程,對保衛(wèi)當時中原地區(qū)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安定,推動邊遠地區(qū)經(jīng)濟的開發(fā),促進民族間的融和和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保障中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綿延萬里的巍巍長城作為見證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實物豐碑,中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永存于中華大地。長城是我國各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資料】相關文章:
1.杜牧資料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