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偽托望族與冒襲先祖:以北族人墓志為中心—讀北朝碑志札記之二
北魏孝昌元年(525《元寶月墓志》[1]:
王諱寶月,字子煥,高祖孝文帝之孫,臨洮王愉之元子也……皇妣楊妃,恒農人,父次德,蘭陵太守;祖伯念,秦州刺史。嬪南陵蕭氏,齊太祖高皇帝曾孫,父子賢,齊太子詹事,平氏侯。
元寶月的名字附見于《魏書》卷22《京兆王元愉傳》。元愉為孝文帝子,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在冀州刺史任上舉兵反叛被殺,其有四子均被赦免,后又得附于宗室屬籍,寶月即襲其追封之臨洮王爵位。但該傳元愉四子只見寶月及后來成為西魏皇帝的元寶矩二人,另兩子不詳。同書卷9《肅宗紀》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條:立“皇曾孫故監(jiān)洮王寶暉世子釗”為帝,此寶暉不見于其他記載,陳仲安先生等編《北朝四史人名索引》第156頁疑元寶月、元寶暉是同一人,可能因為兩人都擁有臨洮王爵號致疑。據(jù)志,元寶月卒于孝昌元年,有子二人,長子元蒨四歲,次子元森仲二歲,至武泰元年他們分別有7歲和5歲,而被立為皇帝的“故臨洮王”之嫡長子元釗,“年始三歲”[2],與寶月兩子名字相異,年齡不合,可知寶月、寶暉決非同一人,寶暉當為寶月次弟,在兄長死后承襲了臨洮王爵,兄弟爵位相襲在北朝是常見的事情。在同一時期還有一個曾任大都督的元寶掌,見于《北齊書·慕容儼傳》,當亦是元寶月四兄弟之一,惟長幼次序不明。
作為孝文帝之孫,身享王爵,死后墓志中歷數(shù)姻親地望官職,如該志歷述母親族屬地望、母親的父祖的官職、以及于外曾祖母的族望及外曾祖母父親的官職,這些都應當是撰志者或執(zhí)事者認為即便是“龍子龍孫”也值得炫耀的事。這是孝文帝實行門閥制度,選擇官吏崇門第、重婚宦之后,墓志中常見這種情形,元寶月志中所述還不是皇室人物墓志中最繁瑣的,更極端的情形可見孝昌元年(525)《元煥墓志》及《元顯魏墓志》、武泰元年(528)《元舉墓志》、建義元年(528)《元悛墓志》、興和三年(541)《元寶建墓志》、武定二年(544)《元湛墓志》及《元湛妃王令媛墓志》。中原士族亦是如此,比較典型的可見正光元年(520)《李璧墓志》、孝昌二年《公孫猗墓志》、普泰二年(532)《韓震墓志》、元象元年(538)《李憲墓志》。在相關敘述中,鮮卑貴族出身者對與其聯(lián)姻的漢族姻親的官職與婚姻情況津津樂道,漢族士族對其鮮卑族姻戚亦細列詳舉。孝文帝定姓族的目的之一,“是使門閥化了的鮮卑貴族與漢士族合流,以便消除矛盾,加強合作”[3],從墓志中兩者互舉姻親這一側面,可知孝文帝確實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元寶月墓志》中記志主其母親楊氏的族望為“恒農楊氏”,與史書記載不合,值得留意!段簳ぞ┱淄踉鋫鳌贩Q:
世宗為納順皇后(于氏)妹為妃,而不見禮答。愉在徐州,納妾李氏,本姓楊,東郡人。夜聞其歌,悅之,遂被寵嬖。罷州還京,欲進貴之,托右中郎將趙郡李恃顯為之養(yǎng)父,就之禮逆,產子寶月。順皇后召入宮,毀擊之,強令為尼于內,以子付妃養(yǎng)之。歲余,后父于勁以后久無所誕,乃上表勸廣嬪侍,因令后歸李于愉,舊愛更甚。
孝文帝行門閥制度,尤重門第婚姻,規(guī)定宗室諸王正妃“應取八族及清修之門”,并強制性地命自己的幾個弟弟分別娶隴西李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及鮮卑勛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為妃,“前者所納,可為妾媵”[4]。孝文帝以后,宣武帝同樣嚴格控制宗室諸王的聯(lián)姻家族。《魏書》卷21上《高陽王雍傳》說:“元妃盧氏薨后,更納博陵崔顯妹,甚有色寵,欲以為妃。世宗初以崔氏世號‘東崔’,地寒望劣,難之,久乃聽許!辈┝甏奘想m屬士族高門,但與孝文帝時規(guī)定的皇室通婚家族崔盧王鄭“四姓”[5]中的清河崔氏相比,卻顯得“地寒望劣”,高陽王元雍曾奉其兄孝文帝之命娶原中書博士范陽盧神寶之女為妃,盧氏死后,再娶博陵崔氏,雖當時元雍對崔氏特別喜愛,宣武帝卻長期不同意將其冊立為王妃。對宗室諸王正妃選娶家族的此種限定,宣武朝以后有所改變,執(zhí)政的胡太后因出身寒門,在為皇帝元選備后宮時有意“抑屈人流”,崔、盧、李氏之女等僅被冊封為“世婦”,而不入地位更高的左右昭儀、三夫人或九嬪,各家族忿忿不平,紛紛申述[6]。鮮卑貴族婚姻原本具有隨意性,執(zhí)政者態(tài)度如此,貴族婚姻復趨雜亂而淫風熾盛,元雍本人亦將其爭取而來的王妃崔氏拋在一邊,“多幸妓侍,近百許人,而疏棄崔氏,別房幽禁,不得關預內政,僅給衣食而已。至乃
[1] [2] [3] [4] [5]
【偽托望族與冒襲先祖:以北族人墓志為中心—讀北朝碑志札記之二】相關文章:
碑志的意思, 碑志的解釋04-30
望族04-29
為安妮寫墓志銘04-30
北朝的意思, 北朝的解釋04-30
讀《周易》札記04-28
讀簋札記04-27
墓志04-29
僥冒(僥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