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師生和諧關系的基本價值論文
[論文摘要]主體間性是現代教育的價值追求,是教育活動中的本體關系,應在現代師生關系中得到最明顯的呈現,主體間性所表現出來的交互性、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為師生關系分析提供了基、本的價值維度,將主體間性作為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有利于推動師生關系的變革。
[論文關鍵詞]主體間性 師生關系 教育 價值
教育依從什么思想指導,進行何種課程設置,怎樣組織教學活動,達到何種結果,與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密切相關。正確認識主體間性的內涵,并將其作為現代師生關系變革的基本價值,生態(tài)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得以實現。
一、主體間性是現代教育最基本的特性
主體間性教育是由主體性教育發(fā)展而來,主體性教育是在主客關系指導下的教育理論,而主體同性教育是在主體關系指導下的新教育理論,主客之間的關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主體間的關系為中介,包括文化、語言社會關系等中介。在此意義上,主體問性比主體性更根本,現代教育的主體間性作為本體論規(guī)定是對主體性的現實超越。當然教育的主體間性并不是反主體性,而只是對單子式的主體性的否定,認為自我與其他主體是共在共生的,教育的主體間性是主體間的社會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反對以個體主體性取代社會性,同時也警惕主體的社會性淹沒于個體主體性。有學者認為我國的教育還沒有實現主體性教育,就過早的走向主體間性教育是不合適的,我們以為這種思想是不可取的。既然西方的教育經歷已向我們昭示了主體性教育的弊端,我們就應該防患于未然,把主體性教育放到—個適當的位置和尺度,使個體的主體性和主體的社會性統(tǒng)一,走主體問性教育。在此意義上說,主體間性質成了現代教育最基本的特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目的的主體間性。教育是形成人的活動,從笛卡兒“我思”開始,高揚人的主體地位,把人的主體性張揚至極,導致生態(tài)失衡、人性失落,人類生存受到威脅,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他人關系的疏離異化,單子式占有性的個人主體性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反思我們當前的教育目的就不能單單注重培養(yǎng)主體性的人、工具性的人,更應該培養(yǎng)適應與超越時代發(fā)展要求的主體間性的人、和諧的人,強調主體間的交流與對話、平等與尊重、寬容與理解,超越主客體的對立與控制。當然我們在強調主體模式時,應掌握一個“度”,在超越主客對立的工具思維率、技思維的同時,不能無限夸大“主體間性”的意義。倡導用“主體間性”思想改造現代教育時,切莫有意無意將主體間性作為反科學、反理性的種子,使教育領域成為滋生反科學與反理性的土壤。
第二,教育本質的主體間性。教育的本質是教育現象之間的必然、普遍、內在和穩(wěn)定的聯系,但是這種聯系與純客觀現象之間的聯系有根本的不同,后者的聯系與主體思想在場與否基本沒關系,而前者不僅不是離開主體人的必然,更主要是在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主體與主體之間穩(wěn)定必然的聯系,也可以說是精神與精神、思想與思想、心理與心理的必然聯系,一定程度上教育的本質就是主體間的思想建構。教育就是教師與學生主體間平等交往、主動對話、相互理解、直接體驗的活動過程。是主體問的指導學習。教育規(guī)律就是主體間交往的規(guī)律。
第三,教育管理的主體間性。教育管理包括對人、才、物的管理,但核心是對人的管理,人對人的管理。一般認為管理者是主體,被管理者是客體,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是主客體關系,在這種主客二元對立的思想指導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就形成控制與被控制,約束與被約束的非人文關系。管理者盲目發(fā)揮其主體性,把被管理者視為無生命、無感情的物或器,使被管理者格支離、個性扭曲。其實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是一種“我”與“你”的平等關系,他們始終都是主體,管理是主體問共同分享經驗、意義和價值,人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就會形成主體間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信息平臺。使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經過協(xié)調、保持—致,這樣教育管理才能高效。
第四,課程的主體同性。在伽達默爾的解釋學中,主體與文本之間沒有唯一的理解,只有不同的理解。課程文本不是一個與師生主體無涉的自主客休,而是像一部樂譜一樣,要求演奏者將其具體化為活生生流動的音樂,才是真正的課程。課程未被師生內化時,它僅僅是潛在的未實現了的課程,還未轉化為現實的課程,課程只有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主體間的相互領悟學習中,才能轉化為名副其實的課程,使得教師、學生和課程背后編寫者在理解和“前理解”的交流溝通中,達成“視界融合”。
二、主體間性為師生關系分析提供了基本價值維度
主體間性作為現代教育的最基本特性,既是師生關系變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評判師生關系的基礎性價值。從主體問性的內涵出發(fā),筆者認為,交互性、理解性、平等性、發(fā)展性是師生關系分析的四個基本價值維度。
1 交互性;主體間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交互性,主體與客體之間是單向的、不通約的、異質的,不可能形成交互性,而主體間是同質的雙向的。主體間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個體而是看作與其他主體的“共在”,只有主體間才能形成交互性!敖逃g的關系是交互的、互惠的,教師會改變學生,或被改變,反之亦然。”師生雙方在相互作用、相互溝通湘互理解中,才能不斷重構原有的知識結構、認識水平和情感內涵:師生的交互性不單單表現在課堂的一言一行、一情一感上,也包括表現在課程、校園以外的看見的看不見的語言的非語言的諸多方面,交互的內容外在的是知識、思想、意見等,內在的是情感、智慧等。現行主體性教育理論與制度下,師生關系是以主客體關系為前提,即便有雙主體、復雜主客體等論述,最終仍然沒有走向主體問,而是落入主客關系中。在這樣的前提下,把學生看作了客體同時又想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主體性人,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的不銜接不統(tǒng)一,所以我們的確應從根本前提上轉換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走向合理的師生交互關系。
2 理解性。理解性主要表現為主體間的視界融合。師生之問的視界不應是封閉孤立、單向流動的,而是相遇碰撞、互相交融。形成新的視界。如果教師把自己的看法生吞活剝的塞給學生,讓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讓學生簡單的記住它,而不是深入的領悟理解,那么這樣的師生關系就是主客體二元對立思想指導下的線性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被知識的灌輸和應試的思想所遮蔽。應去蔽澄明,師生雙方在交互作用過程中,在視界相互的交融中,師生主體間的“前理解”不斷開放,視界不斷融合,從而達到師生的相互理解,成為真正的師生關系。
3 平等性。在主客對立思想的指導下,教師是教育的操縱者、控制者,平等會抹殺教師的威信,使師生會失去應有的師道尊嚴秩序。其實師生之間是完整的人與人的交往,是主體聞的“我與你”的關系,把對方作為‘你’來交往,只有這樣才能使交往雙方完全融入交往當中,發(fā)揮出交往雙方真正的主體性來。具體表現在師生主體都有對問題討論分析的均等機會,都有自己表達認識呈現興趣的平等地位。在主體間性平等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絕不能以霸權的話語來侵占學生的思維,一般來說,教師知識、能力、思想等儲備高于學生,但這不能成為師生不平等的理由,在教學的同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說是“指揮者”,學生可以說是“演唱者”,二者的意向是不同,但落腳點是一致的,過程是有意義的平等交流,只有在主體間平等的理念引領下,受教育者才能與老師一道進行生命的交融和成長。
4 發(fā)展性。主體同性具有社會的本體意味,言說的是主體與主體的平等交往、默切合作、相互影響、共同發(fā)展,師生關系的建立就是為了教學相長,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把學生當作主體來培養(yǎng)就比教師把學生當作客體來培養(yǎng)更有可能把學生培養(yǎng)為有較高主體性的人,反之培養(yǎng)較高主體性的人的可能性就小。因為教師和學生無論怎樣看,無論在怎樣的一種關系下,它的本體狀態(tài)一定是主體,不會因為你把他看成是客體它就成為了客體,也不會因為你把他看成是主體他就是主體,而是他本來就是主體,所以當你把他看成主體培養(yǎng)時,他就比你看成客體培養(yǎng)更有可能成為主體。主體間性教育就是反對把師生間關系看作主客體關系,哈貝馬斯曾經嚴格的區(qū)分了工其行為和交往行為,其中工具行為就是主客體關系,而交往行為則以主體間性為本質。在教育中就要既發(fā)揮教育者的主體性,更要發(fā)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但二者的主體性發(fā)揮就不是主客體關系下那種被約束、被控制的單子主體性發(fā)揮,而是平等自由的、交往對話的雙向互動的主體性發(fā)揮。
三、以主體同性為師生關系變革的基本價值的意義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推崇的是以國家為中心的師生關系,主要表現為教師是國家教育的代言人,是絕對的主體,學生是國家教育規(guī)范的對象,是客體,教師用國家的通編教材、統(tǒng)一的教育思想、同一的灌輸方式,培養(yǎng)出統(tǒng)一的合乎規(guī)格的學生。把學生當作產品,學校當作工廠,教師當作制作師,把教育中本來的主體間師生關系降格為主客體間的師生關系,從而造成了師生關系的偏差,阻礙了師生關系的發(fā)展。以主體同性為基本價值構建師生關系,能夠阻止師生關系本體價值缺失,使師生關系走向合理化的發(fā)展之路。
第一,以主體同性為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是推動師生關系樹立正確理念的有效路徑。作為關系在世界之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樣,對關系的認識具有復雜性,強勢關系對弱小關系往往就是一種遮蔽。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黑格爾的“人為自然立法”等思想,使得主客體二元對立關系從此扎根在人們的觀念之中,主體性日益膨脹,主體對客體可以以自己的意志來調整,服務于主體,這—觀念在工業(yè)經濟中屢試不爽。表現在教育中,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規(guī)范,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合國家、教師意圖的人,單從政治、品德等方面分析,有—定的合理性,但是這種單向灌輸。缺乏主體間的互動、理解,必然使師生關系倫為人與物的關系,所以要真正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形成優(yōu)秀健康的人,就必須樹立主體間性的師生觀,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與人的關系,師生的內在關系就是教學過程中主體之間的交往關系。正如胡塞爾所言,“知識的基礎并不是客觀,而是交互主體性,是主體之間的關系。我是通過與客觀世界以及他之間的互惠式關系而獲得人性的!
第二,以主體間性為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師生關系評估范式。師生關系評估與其基本價值緊密相關,有什么樣的基本價值就有什么樣的師生關系。教育是形成人、促進人的事業(yè),主體間性本來就是師生關系的應然狀態(tài),我們不能認為歷史中占主要地位的師生關系是主客關系,就默認其是正確的,我們通過批判現實、反思理論,我們的師生關系不能以主客關系來作為評判的依據,這樣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實現,應該以主體間性的交互性、理解性、平等性和發(fā)展性作為標準,評估在實踐中存在這樣或那樣偏差的師生實然狀態(tài),從而有益于對師生關系正負效果作出公正的評定,并使其不斷的完善,充分發(fā)揮師生關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以主體同性為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行為境域,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離開主體間性,一方面可能造成師生關系進一步陷入主客線性關系之中;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教育與社會關系的惡化,教育的個人與社會功能失效。這樣的師生行為更多表現為工具性存在,師生關系無不籠罩在“控制”、“特權”的氛圍之中,從而限制了教育良性運轉和發(fā)展。以主體間性為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學習和選擇發(fā)展的權利,教師應該去掉知識化身和權威光環(huán),以本真的生命情懷面對學生,達到師生間心靈的交融和共通,師生通過對話、體驗、溝通、理解等建立屬人的主體間良好的行為境域,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第四,以主體同性為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可以保證對師生關系中存在問題的認定合理有效。目前我國師生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無論教師中心論、兒童中心論,還是師生雙主體論、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結合論,最終都落入了師生不平等的主客關系之中,實際中經常是教師被自然推定為知識的傳授者、紀律的執(zhí)行者、國家的代言人,學生是被領導者、被監(jiān)護者,學生的言行必須以教師要求為準則。而以主體間性為師生關系的基本價值,從根本上建立交往的師生關系,師生始終是主體,師生主體間以平等的開放的真正的人出現在教育中,解蔽了被物化的師生關系,還以“我與你”的本真師生關系。
【現代師生和諧關系的基本價值論文】相關文章:
和諧師生關系在大學體育的作用論文04-27
和諧師生關系05-01
和諧師生關系之我見04-26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04-26
淺談在中職學校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論文05-02
教學的紐帶-和諧的師生關系04-29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04-29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之我見04-29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01-27
如何建立師生之間和諧關系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