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鴻門宴》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學目的 一、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zhì),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二、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三、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語言規(guī)律,掌握“舉”、“謝”、“為”、“斗”、“因”等古漢語兼詞。 教學設想 一、課文情節(jié)起伏,人物形象鮮明,擬作為敘事寫人的記敘文處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畫為教學重點。如何認識理解課文中提及的“義”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可從分析項羽這一人物入手突破這一難點。 二、課文篇幅較長,閱讀有一定難度,采用講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數(shù) 三教時。 第一教時 一、預習課文:1.通讀課文,作必要的閱讀標記,查閱工具書,自行疏通課文。 2.標出課文中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與尾聲。 3.復習“楚漢相爭”的歷史,了解劉、項斗爭的經(jīng)過,了解項羽這一人物的歷史功過。 二、導入新課: 1.板書并朗誦(或由學生齊誦)項羽的《垓下歌》,要盡量讀出這首楚歌慷慨悲涼的意味。 2簡析《垓下歌》,介紹時代背景,引入新課。要點: (1)項羽的主要歷史功績:擊潰秦軍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項羽起兵反秦動機不純,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3)他迷信武力,始終沒有(也不可能)認識自己敗亡的原因。他把一切歸結于“天意”,是“時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長嘆:“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4)“鴻門宴”前,懷王與諸將有約:“先入關者王之”。 三、讀講課文一、二兩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 ①“王(wàng)關中”②“說(shuì)關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為(wè)擊破沛公軍” 2.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①“軍霸上”、“王關中”(加點詞為名詞作動詞用,讀第四聲)。 ②“說項羽”可簡為“說羽”不可簡為“說項”,“說(shuō)項”意為替人講情、說好話。 ③“成五采”、“為(wéi)龍虎”,“成”、“為”都有“變成”、“化作”的意思,“龍虎”是龍虎的形狀。 3.提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 ①課文第一段記敘了哪幾件事?這些事件對情節(jié)展開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無傷告密”。曹無傷是沛公的左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語,于是,項羽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故事“開端”。第二件事“范增進言”,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土,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擊勿失”的主張非常英明。矛盾進一步激化,推波助瀾,情節(jié)迅速發(fā)展。 ②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nèi)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中”,項羽豈能容忍?再說個性特征,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那么一個火爆漢子! 第二段: 1.教師串講課文,引導學生留心課文中特殊的字詞與句式: ①古今歧義: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盜”,竊賊;“非常”,指意外事故。 “公豈敢入乎?”“敢”,能夠。 “固不如也!薄肮獭保緛。 ②通假: “具以事告!薄熬摺蓖ā熬恪保。 “要項伯”!耙蓖ā把,約請。 “距關,毋內(nèi)諸侯!薄熬唷保ā熬堋;“內(nèi)”,通“納”,接納,準于入內(nèi)。 “不敢倍德”,“倍”通“背”,違反。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③活用: “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作動詞用,意為與……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動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籍吏民,封府庫”,“籍”,名詞作動詞用,編造名冊。 “不義也”,“義”,名詞作動詞用,合于義。 ④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狀語后置。 “與俱去”、“毋從俱死也”,介詞“與”、“從”后面的賓語省略。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疑問句,主語“為大王為此計者”與謂語“(是)誰”倒置。也可以說不是主謂倒置,那么“者”就是語氣助詞。 “孰與君少長?”疑問句,賓語疑問代詞前置。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迸袛嗑,特殊指示代詞“所”、“者”構成“所……者”式名詞短語充當主語,作說明、解釋的對象。 2.討論課文內(nèi)容,提問: ①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項伯夜訪”。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目的在于報答當年救命之恩,卻被張良利用,使一觸即發(fā)的矛盾出現(xiàn)了轉機。第二件事“張良獻策”。張良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則一點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為壽,約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攏,由“聯(lián)絡感情”進而自我辯解,終于使項伯受其蒙蔽,導致項羽上當。(“劉邦施計”、“項伯中計”不必分開來說)“張良獻策”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為主動,項羽終于“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②張良說:“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表棽畡t說:“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闭埪(lián)系課文說說古人心目中的“義”可作什么樣的解釋,我們應當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認為“義”,就是“宜”!抖Y記·中庸》說:“義者宜也!表n愈在《原道》中則進一步解釋:“行而宜之謂之義。”也就是說,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就可稱為“義”,反之則為“不義”。 課文中曹無傷背叛劉邦向項羽告密,項羽置懷王之約于不顧而欲“擊破沛公軍”,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說是“不義”。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噲闖帳護主等等,都可以稱之為“義”。項伯救護劉邦可以稱之為“義”,這一行為卻違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則又可以責之為“不義”?梢姟傲x”是相對的,如同“骨氣”一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道德標準不同,“義”的內(nèi)涵也不一樣,我們不能以抽象的“義”作為評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處世的準則。 3.學生自讀課文一、二兩段,教師行間巡視,釋疑解難。 小結:課文一、二兩段記述了“鴻門宴”前發(fā)生的幾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勢一觸即發(fā)到出現(xiàn)轉機,由項羽的“大怒”到項伯之言產(chǎn)生效果,故事情節(jié)逐步展開,井為后來事態(tài)的演變作了必要的鋪墊,留下了必要的伏筆。 四、布置預習 1.自讀課文三、四兩段,利用工具書自行疏通課文: ①給加點的字注音: 有樊噲目目眥按劍而跽 卮酒彘肩 ②試譯下列語句: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③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鴻門宴”上的斗爭。 2.思考下列問題: ①項羽最大的弱點是什么?試從課文中舉例加以說明。 ②范增之謀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張良? 第二教時 一、復習!日課,檢查預習情況: 1.提問:在楚王即將來犯萬分危急的形勢下,張良既不提議備戰(zhàn),更不主張退軍,卻只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這是為什么?此處行文輕描淡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戰(zhàn)”必敗,“逃”必潰,兵力懸殊,土氣不同。張良過人之處在于確信項伯可以利用。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了解項伯與項羽的關系。由項伯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雙方矛盾的焦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wěn)機警,處變不驚。(也與劉邦大驚失色束手無策形成對照。) 2.指名認讀生字(見前課預習作業(yè)),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從百余騎(從:使……從;騎:一人一馬。) 數(shù)目項王(目:以眼示意,名詞作動詞用。) 且為所虜(且:將;為所:為……所,“為”后省略行為主動者。)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干什么;者,代詞,“何為”前面省略了判斷詞。) 二、讀講課文三、四兩段: 第三段: 1.指名講述第三段的內(nèi)容,要求明確交代本段記敘的事件。 提示:第一件事“劉邦謝罪”,第二件事“項王設宴”,第三件事“范增舉殃”,第四件事“項莊舞劍”。 2.提問:劉邦謝罪是否誠心,何以見得? 提示:并不誠心。迫于形勢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辭雖恭,以“將軍”稱項羽而以“臣”自稱,更強調(diào)自己“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都出于“不自愿”,僥幸而已,但卻絕不認錯,更把責任推給“小人”!(這“小人”分明指曹無傷卻故意不予道破,裝出一副全然無知的樣子。) 3.提問:課文中插圖有什么地方畫得不妥?為什么?請從課文中找出依據(jù)。 提示:插圖中張良站著,這是不妥之處。課文中說張良是“西向侍”!笆獭保话阒刚玖,但也有“侍坐”之說,這里“西向侍”是坐東朝西作“陪”講。后面又有項羽賜樊噲“坐”,“樊噲從良坐”,如果樊噲坐著而張良卻站立一邊,豈不有點不合禮儀? 4提問:項羽“留沛公與飲”,終于演出了“項莊舞劍”企圖“擊沛公于坐”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傲襞婀c飲”是精心策劃的陰謀嗎? 提示:不能認為這是精心策劃的陰謀。范增一再暗示項羽,要他下令除掉劉邦,項羽卻總是“默然不應”,可見并未經(jīng)過策劃。這一變故是范增一手導演的,雖然陰狠,卻并不示明,由于沒有得到項羽的支持,而項伯又出面援救,終于不了了之。 5.提問:“項莊舞劍”在情節(jié)展開上有什么作用?這一事件給后人留下了哪一個成語? 提示:“項王留沛公與飲”,情節(jié)已趨緩和,“舞劍”事件發(fā)生,形勢再度緊張起來,從而引出了“樊噲闖帳”,故事推向高潮。 成語是“項莊舞劍,【《鴻門宴》教案高一必修三】相關文章:
高一必修二教案01-16
語文高一必修一教案10-19
高一歷史必修二教案09-28
高一數(shù)學必修2教案08-26
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案01-31
高一數(shù)學必修一教案02-07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02-22
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四教案09-29
高一語文必修四教案12-27
關于高一數(shù)學必修一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