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 篇1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數(shù)不勝數(shù)。但擁有一段凄慘的愛情故事為點綴的,便是乞巧節(ji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夕節(jié)。
傳說織女在人間遇見了牛郎,便留在人間和他生兒育女,幸福生活。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被玉帝發(fā)覺私下人間后,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受罰。牛郎帶著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王母娘娘見他們的感情如此真摯,便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而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上搭起鵲橋,幫助牛郎織女相會。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彼匀藗円餐谙嗑垡黄,期待能觀此盛況。并以各種方式向織女乞求智巧。
古時候,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朝,七夕之時,各家女兒圍坐一團,以五彩絲線穿針,速度快為巧者。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習俗也慢慢發(fā)生了變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針放進水里,借日影而驗工拙,成花鳥云獸的影子,則乞得巧。
但現(xiàn)代,乞巧的女子越來越少,但在這一天期待和愛人相互廝守的情侶越老越多,所以七夕節(jié)已成了情侶們互述衷腸的節(jié)日。對于情侶來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收到對方的一份禮物,感受情人的一顆真誠的心,似乎便代表他們之間的情感就像牛郎織女那樣,銀河也阻隔不開。
七夕節(jié)的故事還在傳唱,七夕節(jié)的兒女們不止眺望遠方的星河燦爛,更凝視著眼前愛人,期盼著情比金堅……
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 篇2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jiān)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xiàn)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云鄉(xiāng)撰寫的《燕京鄉(xiāng)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zhì),有些酒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但是屠蘇酒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從來傳說不一。
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jù)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yī)華佗創(chuàng)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xiāng)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后,經(jīng)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后,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chǎn)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guī)模盛行此俗,但在節(jié)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y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fā)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tài),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屠蘇”本來是一種闊葉草。南方民間風俗,有的房屋上畫了屠蘇草作為裝飾,這種房屋就叫做“屠蘇”。有的書上說,住在屠蘇里的人們釀的一種酒就叫做屠蘇酒。它是用幾種藥草釀成的。據(jù)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箋》記載:“屠蘇方:大黃十六銖,白術十五銖,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銖,去目桂心十八銖,去皮烏頭六銖,去皮臍茇葜十二銖。”古人把一兩分為二十四茱。照這些分量按方配制,就成為屠蘇酒!
如果分析一下屠蘇酒所包含的七味藥草的藥性和功效,我們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大黃的功能是排除各種滯濁之氣,推陳致新,所以被稱為藥中的將軍。白術是健胃、利水、解熱的藥,久服能輕身延年。桔梗能補血氣,除寒熱,祛風痹,下盅毒。蜀椒也能解毒、殺蟲、健胃。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烏頭能去風痹,去痞,溫養(yǎng)臟腑。茇葜能驅毒、防腐、定神。綜合這些藥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藥方。
由此看來,古人守歲飲屠蘇的習慣,也頗有一些道理。尤其是飲屠蘇,可以說是群眾性的防疫運動,很值得研究群眾衛(wèi)生的同志們作為參考資料。
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 篇3
春節(jié),傳統(tǒng)名稱有新年、大年、新歲等。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新年開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jié)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會進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的活動。
關于春節(jié)的由來,其實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時候,有年獸,名為年,每到臘月三十,便挨村挨戶殘害生靈,晚上人們也不敢睡覺,只得聊天壯膽(后來形成了守歲)。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恰逢兩牧童在賽牛鞭子,“年”忽聞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嚇得趕緊跑到另一個村子,抬頭卻又看見一家門口晾著件紅大衣,“年”不知道是什么,掉頭就跑到了另一家,這家屋里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得逃跑。于是,人們總結出了“年”怕響、怕紅色、怕光的特點,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貼春聯(lián)等活動,并在每年臘月三十通過這些活動驅趕年獸。
其實這些故事都是后人牽強附會,故意鬼神亂神的一些趣談。其實,春節(jié)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的慶祝活動。它起源于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后來農(nóng)業(yè)越來越發(fā)達,從西周開始就變成一個慶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活動。漢朝則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禮儀:開始燃放爆竹,到處進行團拜。魏晉時貼春聯(lián),宋朝開始放鞭炮……
隨著歷史的演變,春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豐富,并一一傳承了下來,而且到后來還增加了壓歲錢、掃塵、貼年畫等好玩兒有趣的習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還有很多特別的食物,比如說年夜飯上通常會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還會端上一尾魚,寓意來年年年有余,至于那盤餃子,形狀像元寶,寓意包住福運和富裕……中華人民就是通過這些食物的名字,來表達自己對新春的一個美好的祝愿。
到了今天,春節(jié)已經(jīng)變成了全國人民最喜歡最重要的節(jié)日,是國家假日中最長的一個節(jié)日,而且充滿了喜慶。全家都會團聚在一起,通過各種方式,表達這種新年的祝福。
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 篇4
燈籠不只是球狀的,有的人將燈籠做成元寶形的',外面鍍上金粉,一點燈便發(fā)出金光來,掛在屋外,活像財神爺坐在門前小憩呢。也有的做成動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魚,一搖一擺;最可愛的是鴨,悠閑自在;最美麗的是鵝,高貴典雅;最帥氣的是龍,蜿蜒盤旋;也有溫順的綿羊和滑稽的漫畫人物。調(diào)皮的孩子通常將燈籠提在手里,四處閑逛。人在山上走,燈在四處游。一輪明月懸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畫出起伏的山脊,四處晃動著星星點點的紅光,遠看山似乎在眨著好奇的眼睛。有時燈多聚在一起,就如盛開的花瓣。燈一動,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十五的晚上,滿山遍野都是走動的財神爺,徜徉的小動物。天地構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燈籠圖。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各家的母親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幾上,小巧玲瓏,別致好看。下鍋了,元宵在水中如調(diào)皮的娃娃上下翻騰。蓋上鍋蓋,三兩分鐘后,熄了火,再揭開,元宵就像笑著的娃娃臉,幸福地躺在水面。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來,味道好極了。不僅如此,媽媽還要在某個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幣,誰吃著了,就意味誰今年鴻運當?shù),誰今年當家。(《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文彪)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團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飯團,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后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jié)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jié)那天,屋子里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干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后,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鐘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來了,身體也因為節(jié)日而充了電似的,精神抖擻,容光煥發(fā)。洗漱完畢,就幫父親貼對聯(lián)。搬一把椅子,放在門邊。父親上椅,手拿著紅底金字的對聯(lián),我拿著透明膠,剪成一截一截的,粘著對聯(lián)。字上細小的金色顆粒粘在手上一閃一閃的,手變成了金手。往臉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臉,爸爸笑著說這兒來了只大花貓。大花貓的鼻子特靈,聞香而去廚房,這兒偷吃一塊,那兒偷吃一片,弄得滿嘴是油,大花貓又變成了一只饞貓。(《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楊威)
除夕的晚上,我們小伙伴常站成一排,點燃手中的“銀閃光”,看誰的閃得最高,誰閃得最亮。裹在“銀閃光”外面的白紙唏唏地燒沒了,火花四濺,手一繞,就變成一朵朵的小黃花,在空中綻放。有時,拿著“繩子鞭”(我們孩子自取的名字),邊走邊甩。一會兒畫個圓圈,一會兒又筆走龍蛇,興致而至,隨心所欲。孩子們都成了天生的藝術家,天當帷幕,地當舞臺,在盡情地表演,在盡情地享受。天地都吆喝起來,響起了轟轟的鞭炮掌聲,劃出了炫眼的禮花閃光。(《除夕之夜》盧彩云)
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飯桌前,桌上豐盛的年夜飯散發(fā)出迷人的香味,火鍋里沸騰的豬排也在誘惑著桌前的人。四口人一邊吃,一邊說笑。姐姐運氣好,一下子夾了個雞翅膀,媽媽打趣道:“吃了雞翅膀好會梳頭。”淘氣的妹妹放棄夾著的豬尾巴,將目標轉移到姐姐身上,瞇縫著眼睛:“唉,原來你把雞翅膀都獨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會梳頭。”“你也不錯呀,吃了豬尾巴也就不會流鼻涕了。”雞翅膀長了腳的飛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樂和溫馨在昏暗的燈光下彌漫。
時鐘已敲響了八點,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盤,和諧的分配竟使這碗盤也發(fā)出叮當?shù)馁潎@聲。(《團年飯》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響起來。“喔,過年啦,過年啦!”孩子們跟著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跳進跳出。父親和叔伯忙著貼春聯(lián)年畫,母親和嬸嬸忙著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鬧的爺爺奶奶坐著看著,臉上寫滿幸福。屋子里洋溢著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
“開飯了,開飯了!”隨著這聲吆喝,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讓人聯(lián)想到物體的分子作無規(guī)則運動時的狀態(tài)。
“菜好吃呀,到底是兒媳做的呀!”爺爺嘖嘖稱贊道。奶奶也微微點點頭,表示贊許。夫唱婦隨,爺爺奶奶還是恩愛得很哩。面對滿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風卷殘云地大干起來。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熱火朝天,猶如節(jié)日的盛會。(《過年》付華慧)
【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節(jié)日風俗作文03-26
民族風俗節(jié)日作文03-28
美國節(jié)日風俗作文12-18
家鄉(xiāng)節(jié)日風俗作文12-10
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六篇06-12
節(jié)日風俗作文15篇06-25
節(jié)日風俗作文三篇06-22
節(jié)日風俗作文五篇07-01
精選節(jié)日風俗作文8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