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行為題寫一篇作文
好久沒有給書室添磚加瓦,要不,也不會感到這段日子過得是極其的乏味和空虛呢?昨天晚上去余秋雨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他最近寫的一篇關于小時候閱讀的故事.當時我留下的評論是"也許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不妥,但如果沒有那時就有的一份對書的執(zhí)著,又何來今天的余秋雨呢?"
今天在同學的陪同下,一起來到學校的書店.本打算看看就走,因為真的好久都沒有買書的概念了.書架上的新書固然很多,熟悉的陌生的,國內的國外的,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雖然現在學的是與文學有些偏歧的專業(yè),但還是難以說服內心的那份初衷.
<<人性的優(yōu)點>>就是我最后決定請回來的新朋友.同學說,你剛開始不是要買那本與這相反的<<人性的弱點>>嗎?我給他的回答是,也許看那本書容易讓人萌生悲觀的情緒,還是看積極一點的好.
當然,戴爾.卡耐基的書,我也沒有看過,也不知道他在里面表達是怎樣的思想?之所以選擇奧格.曼狄諾,是他的一句話感動了我:希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一個人若是沒有希望,他絕對不會去計劃做任何事,最后也必然一事無成.
行為是思想的花,歡樂與悲傷是思想的果;一個人到底能收獲甜蜜的果實,還是收獲苦澀的果實,都取決于播下的種子.說得太好了.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等你長大以后,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長大的以后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事實證明父親的忠告.
中午朋友在電話里說,生日就要到,問我要送什么禮物?這個生日很特別,過了這個生日,她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我也不知道送什么好?也許不能給她太大的驚喜,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就好了.
曼狄諾說;人是自己品質的培養(yǎng)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運的構筑者.這是一個明白無誤的道理.自古國人就講內在的修養(yǎng),先賢孔孟還有那么多集大成者,無不是從自身修養(yǎng)做起.更何況我們這些文化精髓的追尋者呢?
在身邊時常會聽到,有些人報怨現實的大學生活沒有曾經想像的那么好.言外之意就是現實讓我們失望了,大學對不起我們,我們錯入家門了,不是嗎?
不可否認,我曾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現在我可以自信地告訴看見這篇文字的每位,我沒有進錯家門,大學的時光太寶貴了.
別以為我是在講假話,我想告訴你們,以前的大學她不是我們現實中擁有的,她是我的夢,一個時刻鼓勵我們前進的夢,所以她是美好的.可是真當我們夢想成真的時候,為什么會感到失望的情緒呢?因為我們心中的沒夢了,沒有前進的動力了,我們就會報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中還應該有夢,其實現在,我們的人生道路僅是一段短暫的開始.我們是絕對不可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明天,我們的人生,只會因我們的夢想而輝煌.
俗話說;師傅請進門,學藝靠個人.有些話和有些事一樣,決不是空穴來風!
思想與行為的分裂
中國說教的書很多,但效果總是不佳,所以得到一個世風日下的結論。是否是世風日下,我不知道,但效果不佳總是真的。我向來對于思想宣傳頗不以為然,古來以思想宣傳為飯碗的人很多,但歷代歷朝在提倡什么,便出現許多相反的例子,當然凡有什么改革,也以失敗告終。說到底,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是分裂的,這一點導致發(fā)軔于思想領域的什么改革設想,都在現實中碰壁流產,因為在思想與現實之間無法接軌,思想和行為二個領域,各有其機制,各有其運行規(guī)律。只因這個關系,造成中國的許多偽善與鄉(xiāng)愿。中國文化是一種高調文化、虛偽文化,口是心非的文化。思想與行為二個領域發(fā)展很不平衡,思想的發(fā)展很快,連老人兒童都會唱高調呼口號,并且出奇的統一;古代的不識字的文盲婦女,也懂得宣揚節(jié)烈。但一觸及現實就不行,很難形成能得以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
中國的思想,從春秋以來便與現實處于對立的地位,也就是說,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以批判的立場,力圖糾正當時人們被認為不良的行為。孔子說仁,就是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暴政而言;韓非說法,就是針對當時秩序混亂,行為失范而言;老子說無為,乃是見到當時執(zhí)政者所采取的政策,都不恰當,愈弄愈壞,還不如不弄。后來這些學說的傳播演變,總離不開對當世弊端的挽救這個目的。漢時傳入的佛教,也是立意要教人解脫,其前提也是人生是痛苦的。至于道教也大率如此。孔子時代,思想還有點實踐性格,越到后來,思想家只能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終日困在書齋中,翻爛古書,與現實一點關系都沒有;而讀書人,日漸變得搖頭晃腦,為世俗人們所不齒。封建專制社會以來,統治者對思想的鉗制十分厲害,思想與現實愈加隔絕,一方面使思想家走入空對空的領域,另一方面使思想家投機趨時,為政治服務。此二者都使思想與行為更加分裂而不可彌合。
自官方參與控制思想始,流行民間比較有影響的思想都被改造,其它思想基本很難存身,思想的工具性不斷加強。改造后的思想總是教人如何服從,即把下層人的權益逐級向上層集中,這種思想由于不符合大多數人利益,很難落到實處。但由于官方控制科舉和教育,其思想通過考試得到傳播。傳播等于說已灌輸到人的頭腦中,不一定落實到行為去。這就是老人孩子都能唱高調的道理。比如看電視廣告,日復一日,我也記得“愛多VCD”、“娃哈哈果奶”等廣告詞,但我卻從來不買上述商品。為了應付考試和報告,人們發(fā)明了表面文章,自此,讀文章書籍要得真知識和真思想,比樸學家考證古書還辛苦。我說中國文化的虛偽性,是因為文化大多是文字的記載,而人學習文化,幾乎都是從書本得來。書本的可信度確實很低,因為都是做給人看的文章,即使是日記,如果是做給人看的也不可信。錢鐘書的《圍城》中,方鴻漸的父親遁翁喜歡寫日記,他本是個勢利庸俗的小鄉(xiāng)紳,在日記里卻把自己打扮成為圣人。錢氏說“這種精神上的顧影自憐使他寫自傳、寫日記,好比女人穿中西各式春夏秋冬的服裝,做出支頤扭頸、行立坐臥種種姿態(tài),照成一張張送人留念的照片”。
【以行為題寫作文】相關文章:
以感動為題寫的作文05-23
高中話題寫作指導07-24
以快樂的暑假為題寫作文04-25
以成長為題寫作文范文06-09
溝通為話題寫作文03-15
以苦難為話題寫作文04-26
以告別為話題寫作文05-01
以愛為話題寫作文07-11
以執(zhí)著為話題寫作文04-27
最美行為作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