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人生之秋散文
一、人生之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給我的感觸不是蕭索與悲涼,而是收獲喜悅,是努力付出后得到的充實與快樂。也正因出生于仲秋時節(jié),我便尤其鐘愛天高云淡、風(fēng)清氣爽的境界。
層林盡染時節(jié),落葉繽紛,在我眼里,竟然像極了蹁躚起舞的彩蝶。只是都市里的樹葉大都落在了街面上,隨風(fēng)滾動,被車水馬龍沖來沖去,漫無目的地飄搖,像極了無家可歸的孩子。
所謂落葉歸根,而“根”是實實在在地扎進泥土的。土壤里長出來的樹、花,各種農(nóng)作物,即便是平凡的狗尾草,從干到枝,從根到梢,都流動著生命的汁液。落葉對根的情誼,是回報與感恩,是經(jīng)歷了嬌嫩、繁華和喧囂后的沉靜、自然與美麗。
生命,徜徉在夜色中,沐浴在陽光里,它飽嘗著雨露的滋潤、霜雪的浸染,還有風(fēng)兒或柔或驟的吹刮,于酷暑與嚴寒中的掙扎。春天里的妖嬈嫵媚、婀娜多姿,夏日里的欣欣向榮、爭奇斗艷,秋天里的萬山紅遍、瓜果飄香,冬日里的柏秀梅香、剛勁干練,從古至今,世世代代,年復(fù)一年,蘊育并演繹著生命的豐盈,生生不息的激情。
春天在泥土里撒下希望的種子,翻土施肥,頂著炎炎夏日,風(fēng)吹雨打,鋤草,間苗,付出辛勤汗水與無盡心血,迎來的便是金秋的累累碩果。繁重的勞動,是承受也是享受,承受生命賜予我們各種滋味的體驗,享受勞動過程中給予我們的充實與幸福。揮灑汗水的間隙,偶爾看到路邊綠色的小草與鮮艷的野花,或是抬頭望一眼藍天白云,或是鳥兒掠過,河水流轉(zhuǎn),再回首欣賞自己所擁有的田園風(fēng)光,傾聽一曲天簌之音,那種愉悅無以言表,美不勝收。
曾幾何時,我也感覺到失望與渺茫,那是兒時的愿望難以實現(xiàn)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委屈;我也感覺到孤獨和落寞,那是作為遠方游子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和對親人的牽掛與思念;我也感覺到萎靡和無助,那是對艱難跋涉后卻久而無功的焦急與企盼;我也感受到悵惘甚或心灰意冷,那是因情感受挫后積累下的些許創(chuàng)傷與痛楚……
走過純真無邪的童年與活潑快樂的少年,穿越充滿激情與浸透汗水的青春歲月,終于邁進人生成熟亮麗的秋天。置身于人生之秋,不再抱有縹緲無邊的幻想與期待,不再因種種失意而耿耿于心難以釋懷。秋,是雨過天晴后海闊天空的蔚藍與高遠;秋,是幽幽潭水幾經(jīng)過濾與淘洗后的清澈與純凈;秋,是隨風(fēng)飄動顛沛流離后,終究復(fù)歸、重逢的欣喜與嫣然。
時間是一劑“良藥”,在踏進人生之秋里程碑的那一刻,總會讓人如釋重負,幡然醒悟。心境更加空靈與深邃,道路更加堅實與寬廣,信念變得更加堅定與執(zhí)著。所有的結(jié)局都已寫好,幾分耕耘,幾多收獲,秋絕不會成全一個坐享其成、心地不善、不學(xué)無術(shù)的人;秋也絕不會辜負任何一個任勞任怨、拼搏奮進、辛勤勞作的人。春華秋實,耕耘春天,收獲金秋,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只愿我們每個人在金秋的懷抱里,都能夠無怨無悔,收獲一份甜美的果實!
二、蒿香飄過不老情懷
算起來,我已好多年沒能在端午節(jié)之際,走進城市的街頭。那久違了的風(fēng)景是否還會在街頭重演?真想迫不及待地去瞅一瞅,看一看。選枚香包,像從前一樣掛到脖頸,再選些小巧玲瓏的飾物或紙葫蘆,拴在折下的柳枝上……
端午街頭,常會看到一些推著三輪車的中老年人,走向街頭巷尾。琳瑯滿目的香包、手鏈、葫蘆等飾物,色彩紛呈,小巧玲瓏,將車子裝扮得漂漂亮亮。無需吆喝,走過這里的人們,大都不會錯過這道別致的風(fēng)景。挑來選去,最終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心怡的“小寶貝”,或自己珍藏,或贈送親友,經(jīng)濟又實惠,禮輕情意重。于是,端午節(jié)溫馨祥和的氛圍便從這里蔓延開來。
與此風(fēng)景相襯的,莫過于裝滿艾蒿的三輪車。這些勤快的人們,不辭辛勞,提前到野外采來又嫩又綠、又高又壯的艾蒿;丶液笥眉t頭繩細心地捆成一扎扎,趕在端午前走向街頭換些零花錢。路過的人們,往往一打眼,便被那水靈靈的艾蒿所吸引。一元一小扎,沒必要討價還價,便獲得一份滿意的心情。那清香的氣息,便在節(jié)日的氛圍里,提前蕩漾開來。
一到端午,人們便自然會想到粽子和龍舟。但對于我來講,這兩樣?xùn)|西無論如何也不能替代艾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說起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生長于鄉(xiāng)村的我,從小到大,記憶中只是在城里讀書時,在端午節(jié)那天于學(xué)校食堂吃過兩枚粽子,而且是極普通的那種,用蘆葦葉包裹著的三角形的白糯米粽子。吃起來雖感覺有些筋道滑潤,但味道卻平平常常,遠不如母親親手煮的雞蛋和搟制的面條香味濃郁。發(fā)展到現(xiàn)在,粽子的類別想必早已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小時候在端午節(jié)那天,我便會早早從炕上爬起來,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同小伙伴們一起到村前屯后采艾蒿。那時的艾蒿也特別普遍,柳樹毛里、榆樹墩邊、溝溝畔畔,都是艾蒿最理想的生長地。母親將清香四溢的艾蒿,插在她精心制作的、漂亮的大耳朵紙葫蘆上。
其實,最初我們也并不認得哪種草是艾蒿,偶爾會把水蒿誤以為艾蒿,后來聽大人們講,才分辨得清。蒿草葉片通常較細而狹長,正面顏色泛白,會有一層白色絨毛,柔軟光滑,其周圍的鋸齒紋路深;而艾葉表面為五瓣灰綠色,白色絨毛在背面,葉面看起來胖胖的,葉片相對于蒿草更寬大,葉片周圍的鋸齒也小得多,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若是湊近鼻子仔細嗅一嗅,二者的香味也是不盡相同的。艾蒿的香味更純正,其藥用價值也是其他蒿草無法比擬的,對此古書中已早有記載。
早些年,我們所居住的都是泥土房。端午節(jié)凌晨,我們爬上梯子將剁掉蒿根的長長的艾蒿,和嵌著母親五彩葫蘆的新鮮柳枝,一支支插到屋檐下的椽子縫隙里,風(fēng)吹不著,雨難淋到,這樣節(jié)日的氣息會一直持續(xù)到好長時間。
近年來,土地被人們過度開墾,大面積草原和樹林均已消失,自然植被遭破壞,這香味濃郁的艾蒿在我們村屯周圍,也難尋蹤跡。幸好在我的小園里,還保留一塊當(dāng)年移植過來的艾蒿,每到春播翻地的時候,我都會倍加小心,生怕犁鏵傷到它們的根。這一簇艾蒿,也的確不負我望,無需施肥,無需澆水,都會長得蓊蓊郁郁。每到端午節(jié)這天,我都會用鐮刀將長得夠高的艾蒿,小心翼翼地割下來,放在室內(nèi)外窗臺,屋里犄角旮旯。蒿香漫溢,驅(qū)蟲辟邪,平安祥和,給節(jié)日增添溫馨的氛圍和濃郁的氣息。
好想找回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好懷念那不知不覺被歲月無情剝奪了的青春年華,更懷念全家人一起度過的一個個溫馨的端午節(jié)。從兒時到現(xiàn)在,端午節(jié)所鐫刻的故事情懷,讓我回味無窮并陶醉其中。
歲月無情,轉(zhuǎn)眼已步入中年,為了謀生,長年奔波在外,遠離故鄉(xiāng)。而母親也已白發(fā)蒼蒼,條條皺紋爬滿臉龐。作為兒女,不常在身旁,甚至節(jié)日里也難以相聚,母親也就再沒有折紙葫蘆的興致了。但在每一個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往昔那些親切而溫暖的記憶,總還會在我的心中呈現(xiàn),母親那于廚房忙忙碌碌的身影,總還是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而那艾蒿蔥郁的景觀,濃濃的清香,則會永遠沁滿我的心扉!
【人生之秋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故都之秋抒情散文04-29
校園之秋03-13
憂傷之秋04-28
河源之秋05-02
大連之秋05-02
多故之秋04-29
田野之秋04-28
南國之秋04-30
散文:人生05-02
人生的散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