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梁優(yōu)美散文
我的老家那一帶,河流縱橫,我們那個屯,平合屯,屯前就有一條百樂河和一條根標河流過。這兩條河在我們屯下面不遠的地方匯合以后,往北繞過百樂街,流進南盤江,河多魚也多,過去,我們那一帶,是名副其實無可挑剔的魚米之鄉(xiāng)。河里有一種捕魚設施,叫魚梁,那是我們那一帶河流中一種隨處可見的設施,每年不知撈捕上來多少鮮魚。
提起魚梁,很多人不知為何物。這種捕魚設施現(xiàn)在已經從我們的視線里漸漸消失,因為河里的魚越來越少了。
魚梁建在河里落差大、灘險水急之處,讓魚掉進去,利用落差捕魚。整個設施由一條主壩、一條副壩和梁體三個部分組成。主壩和副壩都用河石砌起。兩條石壩把河水束進梁里。梁體用芭芒稈或青竹竿直接編在架于基座之上的梁木上,底部高出下面的河床一個膝頭左右,兩側再編成兩道一尺多高的邊欄。大的魚梁寬三到四尺,長四到五尺。梁尾座用河石砌成高出梁體一米左右的平臺,上面搭個小草棚,供守梁的人過夜。
夏季是魚梁豐收的季節(jié)。那時候,百樂河和根標河的魚都很多,鳊魚、鯉魚、草魚、青竹魚、黑木魚、鲇魚……種類多得數不清。我年少時的一個夏天,屯里兩個生產隊都分別在百樂河建了兩座集體魚梁。發(fā)洪水的時候,我們生產隊派了兩名社員去守梁,每天分兩次魚,中午一次,傍晚一次。分魚的時候在地上放一張曬谷子的大竹匾,把魚倒在竹匾中央,一個人敲著銅盆喊:“分魚啰!分魚啰!”另一個人則按戶數用舂米時撥碓窩的彎頭竹竿將魚往匾邊撥成大致均等的一堆一堆,然后由各家各戶任選一堆領去。每次分魚,每戶能分得四五斤,一天就能分到八九斤。有一天,這兩個社員還抬回一條七十多斤的網梭魚。這條魚細白鱗片,差不多有兩擺長,分魚時,社員用斧頭把它砍成一截一截的,分給各家各戶。那是我見到的最大的淡水魚,它是發(fā)洪水時從南盤江溯水到我們屯前的河里來的。
那時,建在百樂河和根標河的魚梁有十幾座。這些魚梁有大有小,大的魚梁多數有固定的產權,雖然每年也不免被洪水沖毀,但洪水過后,只要河床沒有改變,原來的主人還是會在原來的位置將魚梁建好。由于位置和落差的原因,掉進魚梁的魚也各有特點。
我們屯最有特點的魚梁,當數黃秋日家的魚梁。提起這座魚梁,屯里人就會想起大青竹。大青竹指的是五斤以上的青竹魚,這種魚能長到十七八斤。漲洪時,大青竹從南盤江溯河而上到達百樂河和根標河流,洪水退下,它們才陸續(xù)往下回游。大青竹回游時是特別警覺小心的,不是落差特別大、水流特別急、梁口特別難以回旋的魚梁,它們不會掉進去。黃秋日家這座魚梁建在根標河里,梁上急流滾滾,波濤澎湃,梁口一道長浪撞在梁鼻子上,嘯聲震耳,水花四濺。這里曾經差點兒要了黃秋日的滿妹的小命。也正因為這樣,這座魚梁每年都能捕到二三十條大青竹,1970年的一天,黃秋日家一天之中就從這座魚梁捕撈到8條大青竹,轟動全屯。
那年我12歲,還在屯里讀小學,黃秋日家的魚梁一天撈到8條大青竹令我羨慕不己。洪水完全退下后,河水變清了,這時掉梁的魚也逐漸少了。魚梁一般不會有人看守,于是每天放學以后,我便和比我大幾歲的表叔,背著一只馬料袋,扛上一截浮水用的破竹筒,下河去串梁,把掉進梁里的小魚仔撿回家。按照屯里的習俗,下河串梁撿魚仔,不算偷魚。太陽火辣辣的,河水嘩嘩淌。我們從黃秋日家的魚梁串到黃萬廣家的魚梁再到羅天安家的魚梁、黃應兵家的魚梁。太陽把我們曬得跟非洲孩子一樣黑。通常,我們只能撿到一些二指寬的馬口魚、一指長的小刀魚。但是有一天,我們居然在黃秋日家的魚梁里撈到一條六斤多的大青竹;氐郊,我們拿菜刀把那條大青竹砍成兩截分了,那一次,我高興得一連幾天夢里都是魚梁和大青竹。
【魚梁優(yōu)美散文】相關文章:
魚梁古壩工程散文04-30
優(yōu)美散文05-01
散文優(yōu)美段落01-08
優(yōu)美寫景散文01-08
初中優(yōu)美散文03-13
自由的優(yōu)美散文04-27
面對的優(yōu)美散文04-27
不朽優(yōu)美散文04-27
輪回的優(yōu)美散文04-27
蘭花的優(yōu)美散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