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1
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寫于上個世紀初的一戰(zhàn)期間,正當歐洲文明陷于危機,辜鴻銘的目的很明顯,為陷于危機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出路。目的,是去嘗試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即儒教傳統(tǒng)下的中國文明。
前三章的標題:真正的中國人,中國婦女,中國語言————以此來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
真正的中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即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麼?難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結(jié)合產(chǎn)物。什麼是愛的法則?愛的法則就是愛你的父母。什麼是正義的法則?正義的法則就是真實、守信、忠誠,好公民的最高義務就是忠誠的義務,不僅是行為上的忠誠,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誠。如今在中國,不需要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公正和爭議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
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你必須具備的三個特征:博大、精深、淳樸。如果學習中國文明,美國人將變得精深;英國人將變得博大;德國人將變得淳樸;法國人將得到所有,以及比現(xiàn)在更精致的優(yōu)雅。學習中國的著作的文學,對歐洲和所有的美國人都有益。
中間兩章為補充:被視為權威的一些外國人,他們?nèi)绾我约安焕斫庹嬲闹袊撕椭袊Z言的。
對于歐洲的美國,也包括日本和中國,今日向往自由的人們,獲得自由的.唯一辦法:循規(guī)蹈矩;學習正確的循規(guī)蹈矩。這就是中國文明的秘密,做正確的事并遵守禮法。這是中國文明的精髓和靈魂,是中國人精神的本質(zhì)。
真正或真實的中國女人是貞潔的,是羞澀靦腆而又廉恥的,是輕松快活而迷人、殷勤有力而優(yōu)雅的,只有具備了這三個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國女性的觀念。真正的中國婦女?鬃诱f: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寧靜祥和的心態(tài)讓我們看清了萬物的生命,這就是充滿想象力的理性,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最后是一篇關于時政的文章?梢宰C明中國文明的價值,學習中國文明有助于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
歌德說:世界上有兩種和平的力量:正義和禮法。教導歐洲人愛正義,做公正的人,做正確的事,孔子在四書五經(jīng)中寫道:愛正義,做公正的人,做正確的事————但要合乎禮法。即做守禮的好人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敵人:我們的自私和懦弱結(jié)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義?鬃诱f: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即有所圖。只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每一個人首先都不要考慮利益、私利——-即有所圖,而是考慮正義。因此我們首先要制止重商主義精神,制止懦弱和自私,首先想到正義而不是利益,要有勇氣抗拒大眾。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特別是英國和美國,他們的重商主義精神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敵人。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2
中國人的精神,首先是存在的,盡管也曾出現(xiàn)過危機,至少它已經(jīng)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寫道,用一個詞可以把典型的中國人所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歸納出來,那就是“溫良”。
作者認為,中國人的本性是溫文爾雅的,中國人幾乎是完全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所以說中國人是典型的“溫良”,但今時今日,西方人口中的“溫良”二字或多或少都帶著一點貶義的味道。為此,我想借麥加溫博士所言:中國人的溫良,不是精神的頹廢的、被閹了的馴良。中國人的溫良意味著沒有冷酷、過激、粗野和暴力,即沒有任何使諸位感到不快的東西。
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細節(ji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溫良”精神無處不在,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正是這種品行,中國人熱愛和平,尊重值得我們尊重的萬物。這里提到的溫良,就是一種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類的智慧的溫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產(chǎn)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來源于同情的力量。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種情感的生活──這種情感既不來源于感官直覺意義上的那種情感,也不是來源于你們所說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奔騰的情欲那種意義上的情感,而是一種產(chǎn)生于我們?nèi)诵缘纳钐帺ぉば撵`的激情或人類之愛的那種意義上的情感。
所以,中國人需要“溫良”精神,發(fā)揚“溫良”的精神。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3
近日用零碎的時間讀完了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其中的內(nèi)容讓我更深層次地領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國人的精神。
這本書的作者辜鴻銘先生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杰”,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梢娝敃r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書中,辜鴻銘認為,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chǎn)什么樣子的人,什么樣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評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們“實際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此外還有“靈敏”。
他認為中國人是特別講禮貌的人。真正的禮貌的本質(zhì)是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的禮貌,雖然沒有日本人的禮貌那樣周全,卻讓人舒服,因為它是,正如法國人完美表達的那樣,是心靈的禮貌。相反,日本人的禮貌雖然周全,卻不那么讓人舒服,它可以說是一種排練過的禮貌——類似于戲劇作品中用心學習的禮貌。這與直接來自心靈的、自發(fā)的禮貌不同。事實上,日本的禮貌好像沒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禮貌的'中國人的禮貌有一種芳香,來自心靈的名貴油膏的香味。
他還論述了中文的問題。漢語口語的容易根源在于它是一種極其簡單的語言。它是一種沒有語格,沒有時態(tài),沒有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動詞的語言。事實上,也不存在語法或其他任何規(guī)則。因此,對于中國人來說,漢語口語本身并不是一種很難的語言。但是對于那些來到中國的受過教育的歐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來說,即使是漢語口語也是一種很難的語言。他認為漢語口語是一種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語言;事實上它是小孩的語言。當那些有學問的漢學家堅持說漢語是如此之難時,歐洲小孩學習漢語口語卻是如此的容易。因此他認為學習漢語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你將不僅進入天堂之門,而且也能學好漢語了。
然而書中有一些觀點我不太贊同。例如納妾制和維護“三寸金蓮”。但書中的主旨精髓還是值得我們?nèi)ソ梃b的。
到底中國人的精神是什么?那并不是那么簡單就可以回答的。此書通過“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女人”,“中國語言”,“約翰在中國”,“一個大漢學家”,“中國學”幾個方面闡述了中國人的精神。辜老先生通過許多例子和對比深入剖析了中國人的精神。我覺得中國人的謙虛是最可貴的并需要延續(xù)下去的,中國人的精神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借鑒別人的好的地方,中華民族才能發(fā)揚光大,而不再出現(xiàn)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被人欺凌的狀況。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認為要借鑒書中有益的部分,努力做一個深沉、博大、純樸和靈敏的人。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4
二十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辜鴻銘是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臘文、馬來文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創(chuàng)造性地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并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書。這位“清末怪杰”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俄國文學大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中國人的精神》一書的主旨,是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論。它是一戰(zhàn)前后也就是五四時期世界范圍內(nèi)興起的東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也許如今的中國人不再像是辜鴻銘所寫的那樣,可是設想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就可以感受到一個固執(zhí)癡狂的學者以洞透世情的老辣與火熱純凈的童心堅守著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情懷。這個倔強執(zhí)拗又特立獨行的人,用他的尖銳老練的文章展現(xiàn)出他對西方文化利弊的獨特分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褒揚和推崇,對同胞們?nèi)ビH就疏,去傳統(tǒng)而就舶來的行為之痛心與責備,通過這本書,通過其特有的“理性激情”滿滿地宣泄出來。
在這本書里,辜鴻銘把中國人所有的行為都歸結(jié)為精神的附屬品。在他的另類推論里,認為人類自身的自私與怯懦產(chǎn)生了商業(yè)主義,從而造成了英國的群氓崇拜的泛濫,導致了德國的強權崇拜教和軍國主義,并最終促成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控制軍國主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道德力量。而中國文明中的這種使軍國主義失去必要性的道德力量,便是“良民宗教”。
那么,中國人的精神究竟是什么?辜鴻銘認為,“中國人的精神第一個就是紳士性,紳士性并不是天性軟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沒有強硬、苛刻、粗魯和暴力,真正的中國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沒有粗野;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丑陋的,但它的丑陋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沒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愚昧的,但愚昧之中卻并沒有荒唐;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卻并沒有邪惡!弊髡哂纱送普摮鲋袊说牡诙N精神就是強烈的同情心,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生活在強烈的同情心之中,這是一種心靈的生活,也是一種感覺的生活,這是由于中國人把身體作為一個有機體而產(chǎn)生的自覺或不自覺。由于真正的中國人過著一種感情的或受人類影響的生活,可能有時會被人說成忽視了應該做的事情。辜鴻銘在書中還談到了中國的語言。中國的語言在他眼里是一種心靈的語言,它是用心靈思考和使用的,而不是像受過理性教育的歐洲人那樣用大腦和智力來使用。他還認為真正的中國人過著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靈,也就是說,真正的中國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靈和成人的頭腦的人”!芭c其說中國人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不如說它是一個永不衰老的民族”,一個“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這個“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民族,對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學技術當然是沒有興趣的。
而且在書中,多是中西比較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辜鴻銘在把中國文明和歐洲現(xiàn)代文明進行比較的時候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現(xiàn)代歐洲的宗教,使他們的心靈而不是頭腦得到了滿足,哲學使他們的頭腦而不是心靈得到了滿足。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作者也認為,作為群體的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嚴肅的歐洲式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寺院和道觀更多的是邊緣化了的消遣娛樂的場合。然而,與其說沒有宗教,還不如說中國人不需要宗教。辜鴻銘認為儒學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給人以正確的國家理念,并把這種理念上升為一種宗教。儒家的哲學和倫理體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產(chǎn)生影響和教化作用的,是這種人類社會與文明的綜合體儒學取代了宗教。
這本書雖然有著一些比較偏激和迂腐的主觀思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全書去感受辜鴻銘在時代之下的不安與期盼,去了解中國人精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拓展一些關于中華民族與中國國家在哲學及政治層面的理解。“如果說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但愿“中國人的精神”的思考與探索之路能夠一直走下去。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5
首先不得不說辜鴻銘是一個天才。一個學貫中西、精通九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的超人。
這本書是1915年出版用全英文寫成的《中國人的精神》,辜鴻銘用自己的筆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而且此書寫于上個世紀初的一戰(zhàn)期間,正當歐洲文明陷于危機,辜鴻銘的目的很明顯,為陷于危機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出路。目的,是去嘗試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雖然我個人覺得部分思想也有極端之處,但是正如豆瓣ID黎旭所說,在辜鴻銘所處的那個幾乎是要全盤否定東方文化的`歷史條件下,針對一種極端的思潮,或許只有用另外一種極端去予以抵制,才能達到一種真正的平衡。
此書,我看了前面三部分:真正的中國人,中國婦女,中國語言。字里行間透露的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多精神也的確是我們國人所擁有的。但是辜先生的部分解說也有偏頗,但是在那個時代來說,辜老先生對東方文明的宣傳實在是功不可沒無可厚非的。此書中表達的和描述的中國人是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即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麼?難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結(jié)合產(chǎn)物。什麼是正義的法則?正義的法則就是真實、守信、忠誠。如今在中國,不需要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公正和爭議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
當然關于中國人的精神,還需要我們來進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6
中國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國人的精神與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閱讀了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讀了之后,受益匪淺。
讀了此書,不得不佩服辜鴻銘先生的文化修養(yǎng),于是我上網(wǎng)搜了有關他的資料。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他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二十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
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辜鴻銘先生用他對中國的理解,向世界宣揚了儒家思想,闡述了他眼中的中國人。
“中國的人性類型給你的整個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文雅!边@是辜老對中國人性格的描述,他還引用了一個例子,他曾在某個地方讀到一位在兩個國家都住過的外國朋友的評論說,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討厭日本人,而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喜歡中國人。不知道對日本人的這種評價是否真實。但他認為但凡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會像他一樣贊同對中國人的'評價。相對西方人的張揚,追求個性,我們中國人更多傾向于中庸之道,溫文儒雅,彬彬有禮,給人一種不溫不火之感,親切而沒有距離感。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人影響深遠,但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巨大沖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風愈烈。西方節(jié)日,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氣氛十足,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卻越來越冷清,我們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穿的是“破”褲子,哼著大多數(shù)中國人聽不懂的rap。
我國當前社會,無論是學校的教育,還是社會的教育,都淡化了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從小學一直到大學,英語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在大學里英語成了必修課,英語學分占的比列也比較重,考四六級更被我們大學生視為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我們的《現(xiàn)代漢語》、《大學語文》在很多的學校都處于選修課的地位,有的學校甚至連這樣的選修課都沒有。這些現(xiàn)象很值得我們反思。
辜老的書對中國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觀點我是不太認同的。他贊同忠君思想,他贊同納妾制,用茶壺和茶杯生動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關系。時代不斷進步發(fā)展,我們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現(xiàn)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xiàn),新時代的女性不應該像古代女人一樣將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應該擁有自己的事業(yè),發(fā)揮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為社會做貢獻。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7
第一次聽說辜鴻銘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在那個傾向于崇拜的歲月里,這個學貫中西,精通多國語言,卻又極端保守的鴻儒自然是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讀他的著作確是多年后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時的那份天真與幼稚,對辜鴻銘的認識從平面地仰視到立體地正視,關于對他的一些評價也學會了更客觀、辯證地去對待。
在黨課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中,《中國人的精神》一書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不為別的,就因為它的作者是辜鴻銘。認真拜讀完該書,心中泛起點點漣漪,現(xiàn)整理如下:
首先還是簡單介紹一下該書,《中國人的精神》共有四十節(jié),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響、較能反映他思想風貌的作品。本書主旨在于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從對中西方的宗教、哲學、語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許多方面進行對比中肯定了中國文化的價值所在,極力鼓吹儒家文明較之西方文明的優(yōu)越性。
從文化角度來看這本書,《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放映出的作者的思想風貌,總體上來說,它是偉大的。從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它又是不夠客觀全面的,有許多地方是存在不足與缺漏,甚至是錯誤的。比如說在維護君主制與納妾制等這些腐朽的東西方面。辜氏總是極力地為自圓其說,但其說法是有許多牽強之嫌的,對于西方文明也存在著先入為主的偏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本書對于傳播中國的思想文化,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它為西方了解中國的東方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這是我們對待歷史的應有的態(tài)度。聯(lián)系當時的外部大環(huán)境,我們會發(fā)現(xiàn)辜氏那顆火熱的中國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發(fā)生沖突,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都主張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毫無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時,辜鴻銘卻勇敢地站出來捍衛(wèi)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許該書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個形象的記憶,如同辜氏那條傳奇般的小辮子一樣,不過成為他頑固守舊的生動象征罷了,可是我卻從中看出了他那顆火熱的中國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對學生們公開說過的“我們?yōu)槭裁匆獙W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后,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樣。盡管他的觀點中有許多是從頑固保守的立場出發(fā),向西方不適當?shù)匦麚P和維護了本國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個背景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讀《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觀,這讓我想起了最近暢銷一時的《中國不高興》中的許多關于民族狂熱主義的不當觀點。雖然兩者都是對中國不能很客觀地去正視,然而我認為這兩者還是不能等同起來看待的,因為他們的出版背景與意圖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推銷,盡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而后者則更多的是無視中國的實際,盲目地自大,毫不負責地嘩眾取寵,這種狂熱缺乏冷靜、科學地思考如果被社會接受,那么其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讀完本書與聯(lián)系當下,掩卷沉思,我認為“正視中國”在新形勢下顯得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jīng)走過了三十個春秋,我們的成就固然是舉世矚目的,但是我們卻無法因此而忽視了我們的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只有正視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過更加深入地改革與開放,在發(fā)展中去解決發(fā)展所帶來的問題才是我們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為今天的成就歌功頌德,甚至以此為資本,鼓吹諸如《中國不高興》等狂妄之說。
正視中國,就是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去科學地剖析當今天下的形勢,沉著地應對每一個挑戰(zhàn),抓住每一次機遇。一步一步地去實現(xiàn)我們的大國夢想、建立起我們的大同世界。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8
在黨校學習推薦的閱讀書目中,《中國人的精神》一書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不為別的,就因為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的精神,歷史偉人對我們民族精神的評價與分析極其重要,通過對其學習和認識,我們不僅能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有所了解,還能深入的思考精神對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影響。
自從看了辜鴻銘老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這本享譽度很高的著作,書里他提及到的幾個地方讓我印象很深刻,感觸很深刻。對于里面的一些觀點,有些是表示贊同的,但有些是覺得值得推敲的。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章節(jié)里,辜先生寫到的“在中國,一個人不覺得需要用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因為他確信每個人都認識到公正和正義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個人都認為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保@句話高度的褒揚了中國人民由古至今所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與此同時,他也把中國人的精神與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做了對比,寫出了自己對此的看法,我很是贊同。他認為,西方人相信傳統(tǒng)“性惡”的理論,進而懼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強制力去進行約束,耗費了大量的財物去供養(yǎng)牧師,軍隊等,更是對人本身造成了強大的約束,這種約束進而促使人走向極端,延伸到國家機器上就形成軍國主義。我想,這也是對20世紀初的列強覬覦中國的一大主因,也是帝國主義歷史上發(fā)動那么多災難性戰(zhàn)爭的一大原因。
但是中國則不一樣,中國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約束,進而延伸到其最高的義務,即忠誠的義務。中國的好公民宗教不需要通過牧師或警察就可以很好的維持國家秩序。而好公民宗教的第一條法則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愛的法則是愛父母,正義的法則是忠誠,忠君。于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既具有博學的智慧,又有最原始的善良,所以中華精神是源遠流長,不可磨滅的。
作者另一個關于儒學的觀點也十分鮮明。他認為,儒學不是宗教,但能代替宗教,使人們不再需要宗教。對此,作者將儒學中的“仁”“孝”“禮”“愛”分別與西方宗教中的思想進行對比,并引用了《論語》《中庸》中的大量觀點和西方宗教和哲學家的言論進行比較,得出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可以代替西方的宗教和軍隊來維護國家秩序的結(jié)論。需要提出的是,這或許是針對作者當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實際情況作出的對比與結(jié)論,但到現(xiàn)代,我個人不很是贊同這一觀點,因為我們也有軍隊的存在,也有法律的約束。西方的宗教對于一些國民來說,起碼是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來說可能只是作為一種信仰,他們信仰了宗教會使他們心理感受好一點,或者這僅僅只是一種傳統(tǒng),而并不因為他們的道德過不去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相反,有中國著名作家指出,中國之所以出現(xiàn)那么多的食品安全,生產(chǎn)安全,貪污和腐敗,恰恰因為中國人缺少了信仰。
誠然,我們需要堅持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來思考問題;蛘哒f,在辜老先生的那個年代,社會情況確切如老先生所說那樣,但我們不能排除辜老先生心里上有偏心于自己祖國的愛國情愫,甚至有對西方某些地方不滿而將其夸大甚至將其描述成西方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的情況。
總而言之,從《中國人的精神》一書里面,我得到的東西還是不少的,從中我可以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以及對待西方的態(tài)度。但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需要辯證的分析與思考,中華民族要更好的發(fā)展,就需要兼容并包,需要客觀的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這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葆活力的傳承下去。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9
從這本書的的簡介得知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寫于上個世紀初的一戰(zhàn)期間,正當歐洲文明陷于危機,辜鴻銘的目的很明顯,為陷于危機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出路。目的,是去嘗試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即儒教傳統(tǒng)下的中國文明。
從真正的中國人,中國禮儀,中國語言--------以此來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真正的中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即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麼?難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結(jié)合物。什麼是愛的法則?愛的法則就是愛你的父母。什麼是正義的法則?正義的法則就是真實、守信、忠誠,好公民的最高義務就是忠誠的義務,不僅是行為上的忠誠,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誠。如今在中國,不需要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公正和爭議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你必須具備的三個特征:博大、精深、淳樸。如果學習中國文明,美國人將變得精深;英國人將變得博大;德國人將變得淳樸;法國人將得到所有,以及比現(xiàn)在更精致的優(yōu)雅。學習中國的著作的文學,對歐洲和所有的美國人都有益。
中國禮儀,學習正確的循規(guī)蹈矩。這就是中國文明的秘密,做正確的事并遵守禮法。是中國文明的精髓和靈魂,是中國人精神的本質(zhì)。
那么他們有哪些表現(xiàn),或者說在那些細節(jié)可以體現(xiàn)出中國人的精神?
首先,中國的語言。中國的語言也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其兒童和未受教育者學習中文比成年人和受過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兒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靈來思考和使用語言。相反,受過教育者,特別是受過理性教育的現(xiàn)代歐洲人,他們是用大腦和智慧來思考和使用語言的。有一種關于極樂世界的說法也同樣適用于對中國語言的學習:除非你變成一個孩子,否則你就難以學會它。
其次,中國人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國人是用心而非腦去記憶。用具同情力量的心靈記事比用頭腦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舉例來說,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兒童時代的記憶力要強過成年后的記憶力。因為兒童就象中國人一樣,是用心而非用腦去記憶。再有,中國人的禮貌。中國一向被視為禮儀之邦,那么其禮貌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這就是體諒、照顧他人的感情。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他們完全了解自己的這份情感,很容易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顯示出體諒、照顧他人情感的特徵。中國人的禮貌雖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樣繁雜,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禮貌則是繁雜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經(jīng)聽到了一些外國人的抱怨。折衷禮貌或許應該被稱為排練式的禮貌──如劇院排戲一樣,需要死記硬背。它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出于自然的禮貌。事實上,日本人的禮貌是一朵沒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國人的禮貌則是發(fā)自內(nèi)心、充滿了一種類似于名貴香水般奇異的芳香。
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細節(ji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精神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去觀察,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它。所以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問題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字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過著心靈生活的這樣一種人。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有著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國人永遠年輕的秘密又何在呢?諸位一定記得我曾經(jīng)說過:是同情或真正的人類的智能造就了中國式的人之類型,從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人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這種真正的人類的智能,是同情與智能的有機結(jié)合,它使人的心與腦得以調(diào)和。總之,它是心靈與理智的和諧。如果說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看了《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對我感觸頗多。從中學到許多,對我們青年的要求及期望也很多?傊覐倪@本書的閱讀給自己的人生找到了一個方向。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10
“平靜而受到庇佑的心態(tài)能夠讓我們認清事物的生命:那就是充滿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國人的精神。”這句話是辜鴻銘這本《中國人的精神》里最想闡明的一個觀點,也便是這本書里論述的主題。
選擇一本書就猶如選擇去了解一種思想,選擇這本書首要的原因也就是想了解到底什么是中國人的精神,想知道要從什么方面來談這個何其廣泛的“精神”二字。其次的原因也便是這位偉大的學者—辜鴻銘給我的影響,他精通九個國家的語言,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還翻譯很多的古文經(jīng)典到國外,在這么優(yōu)秀的一個人筆下會說出哪些不一樣的話語呢?
或許是看的書太少,思想很淺薄,不得不說看的不是很懂,很多語言理解都有點問題的感覺,所以看的有點吃力?催@本書應該要把自己置身于寫作品的那個年代里,否則會很有意見分歧,至少在我看來如此。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在晚清以來,中國的形象被嚴重扭曲,于是1915年被稱為“老怪物”的辜鴻銘先生就用英文寫成了《中國人的精神》,旨在用自己的筆維護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
知道這個寫作背景也就不難理解他把中國人描繪的過于美好了,他在書中寫道:“中國人最奇妙的特性,我想在此說明,是當他過著精神的、孩童般的生活時,他仍然具有精神和理性的力量,這是中世紀的基督教徒或任何其他原始的民族所沒有的”,這些過于美好在今天看來就有點自欺欺人的感覺,因為我不知道我們真的這樣美好嗎,我有點懷疑。辜老先生還認為孔子為中國人民做的最偉大的事情是他賦予了他們一個真正的國家觀念—這是一個國家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絕對的基礎,而且借此,他使這一觀念形成了一種信仰—國家宗教。其實我不是很懂這句話,類似這樣的有很多,所以看這本書有點艱澀。
或許是新時代下思想的轉(zhuǎn)變,身為女子我也就很不同意書中講述的在中國,是由于妻子的無私和責任感,允許中國的男人們擁有侍女或妾,我認為一夫多妻是一種時代的烙印,也是一種制度的畸形,三從四德束縛了女子,許多的緣由致使現(xiàn)在的男女依舊不平等。思想產(chǎn)生碰撞才會真正懂得一些東西,講述了諸多碰撞,但整本書還是很富有哲學色彩,值得一讀的。這本書在討論“精神”二字時著重講述的是中國人生存的精神支柱,精神是一種微妙而靈敏的平衡,也好似一種信仰。了解自己的不足也不妄自菲薄這便是整本書透露的一種思想,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本書無疑是轟動西方的大作,極大的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相關文章:
地震,震出中國人的精神作文07-08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09-09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04-25
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05-06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 黃威04-25
擁有奧林匹克精神的中國人-劉翔作文05-07
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3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