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禮仙:《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想 郊尾沙溪小學 楊禮仙 忙完了縣第二教研片常規(guī)檢查、教學設計比賽等事宜,終于能靜下心來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感慨于陶先生寬廣的視野、研究問題的深入。以此為鏡,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與教學,反思自己的工作,目前我感觸最深的有兩點: 一、對待學生寬嚴有度 “過嚴則易失子女之愛心,過寬則易失子女之敬意”這是陶先生在評陳著之《家庭教育》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引起了我對自己的教育技術的反思。自從擔任班主任以來,我時時處處對學生嚴格要求,雖然我嚴于律己,做出行為的表率,雖然我一心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操心,但常常會感覺到學生在仰視著我,這眼神里有敬畏,這眼神里有躲閃,我常常會為此感到不解,感到心痛。看到陶先生的這一句話,我頓悟到我過于信奉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嚴師出高徒” 的古訓,可能會讓我欲速則不達。特別是我現在教低年級學生更要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此時要求可適當放寬一些。陶先生還提到類似的兩種有害兒童的心理: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陶先生那么早就發(fā)現現代父母的通病,真是了不起! 二、“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有幸參加了“課堂實效”課題研究,讓我更容易理解陶先生“教學合一”的理論,我知道了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把現成的解決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得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其它的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我已經做好長期學習、實踐陶先生“教學合一”這一理論的準備。正如陶先生所說的“先生既沒有進步,學生也就難有進步了”。如果教師只會固步自封,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學習、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 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如沫春風。可以說是對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禮,陶行知先生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將會繼續(xù)影響、貫穿在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楊禮仙:《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想】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體會01-21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3-24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警句12-30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1-22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3-03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3-20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2-2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2-1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0-09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