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觀三國之政權(quán)-讀后感
政權(quán)之爭 人凡有政權(quán),權(quán)利之爭,而孔明卻無此心,盡力竭能,死而后已。1乃人之秉性,重情義與功名之上,他人若真心待我,我亦全心全意之回報,若關(guān)羽,張飛之類,能將己之才獻與當(dāng)世,已為快事一件; 2劉備亦乃重義,并非專橫跋扈之輩,與其共事,視乎權(quán)力的誘惑沒那么大了,在其手下,能干自己所愿之事,共商議之。與兄弟情長,是乃兄弟,而非君臣,是乃親情,而非政權(quán),至少表面上如是,故而眾豪杰皆愿追隨,乃有趙子龍等輩。比較而言,若曹操,天子,這權(quán)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他可以任意斬殺身邊之人,其人又豈有不畏之理?吾之頭顱置于刀俎之下,豈不憂哉?所以縱然大逆不道,亦是義無反顧,誰叫強者就可以為所欲為? 若曹操,司馬昭之類,固然自恃功高蓋世,卻不以為天子自居,而將帝王之位留諸與子孫,其因1堵人之口,看開了那些有與沒有都無所謂的形式而已的東西,反正權(quán)力、利益已然,對君子是否又有何異?與其背負篡位之罵名,在情在理也沒有圖此虛名的必要。而對于其子孫后代,他們的威望不同,沒有所謂的名正言順則不可能持久享有特殊的待遇,什么天子,什么國君,最尊貴的人,才可以耀武揚威,在其父的人脈和名望的基礎(chǔ)上,登上帝王之位,方可長久地保持現(xiàn)有的地位。于是魏、晉等紛紛建立。而且在此過程中是要經(jīng)過諸多次的禪讓的,如此之虛偽,是別人讓他當(dāng)?shù),非他強迫,而是眾望所歸。于是乎,其父不稱帝而子登基,父不居位而子開朝。是“拘于形式并非就好,但有時形式卻能保利”。 劉備是一賢主,喜招賢納能,曹操亦敬重多才之人。其自身亦是恃才自傲。但劉與曹操不同,其將是兄弟、手足,是雖死而不相背棄的,而曹之將其再多亦然謀士而已。劉備有徐之降于曹而不為之獻一計,孔明之為其死而追隨,殫盡其力為主,關(guān)羽之為主三約,千里單騎尋主,城中百姓擁戴之夾道而相迎者。劉備之智非長于曹,而其能籠絡(luò)采納才人之諫,而不若曹之多疑,手下人皆畏懼之。劉為多人,而曹為一人而已,故劉常優(yōu)于曹,而不似曹之孤獨。但劉并無曹之當(dāng)機立斷之功也,雖百姓擁戴,而其疆域不勝廣。若今之謙虛之人,好禮好面子,則揣欲取之心于懷之深處,而不取手中之物者未必多也。【觀三國之政權(quán)-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國之緣作文09-16
我之教育觀04-27
三國之十大單騎救主04-12
基層政權(quán)和社區(qū)建設(shè)工作總結(jié)07-06
《三國演義》之百姓苦難作文07-04
我之英雄觀作文(通用37篇)08-11
觀想之宇宙-三體讀后感04-28
觀《三國》有感11-22
虛擬之浪宜遠觀其美作文03-05
觀《三國演義》有感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