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紀(jì)文言知識點梳理歸納
《高祖本紀(jì)》文言知識點梳理歸納
一、 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此兩家常折券棄責(zé)(“責(zé)”通“債”,債務(wù))
2、高祖常繇咸陽(“!蓖ā皣L”,曾經(jīng);“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坐”通“座”,座位;“詘”通“屈”,)
4、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掠鹵”通“掠擄”,搶人搶物;“憙”通“喜”,高興;“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遷動,不變更)
6、急使兵守函谷關(guān),無內(nèi)諸侯軍,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距之(“無”通“毋”,不要 ;“內(nèi)”通“納”,接納;“距“通“拒”)
7、詳尊懷王為義帝(“詳”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罷戲下(“戲”通“麾”)
9、不如決策東鄉(xiāng),爭權(quán)天下(“鄉(xiāng)”通“向”,面向)
二、 指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 大度:古 遠(yuǎn)大抱負(fù),今 氣量寬宏,能寬容人 ........
家人:句中古義“平民百姓” 今義“一家人”
生產(chǎn)作業(yè):句中古義“所從事的謀生職業(yè)” 今義“從事生產(chǎn)活動”
(2)縱觀,觀秦皇帝 古:任人自由觀看 今:從前往后看 ..
(3)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句中古義:規(guī)約,規(guī)章 今義:限制使不出范圍 ..
(4)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 古:崤山、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域 今:山東省
(5)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句中古義:沒有出息 今義: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
三、 找出活用的詞,并說明用法,解釋意義。
1. 武負(fù)、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 怪:意動
2. 及見怪 形作名 怪:怪現(xiàn)象
3.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 善:形作動 與??交好
4. 因家沛焉 名做動 安家
5. 進(jìn)不滿千錢,坐之堂下 使動 使??坐
6. 呂公因目固留高祖 名作動 用目示意
7. 公始常欲奇此女 使動 使??奇
8. 降章邯 使??投降
9.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 名作動 駕著白車白馬
10. 先入關(guān)者王之 使動 使??為王
11. 吾當(dāng)王關(guān)中 名作動 稱王
12. 會項伯欲活張良 使??活
13. 夜往見良 連夜
14. 沛公從百余騎 使動
15. 項羽遂西 名作動
16. 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 在半路
17. 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 名作動 給??封王
18. 深塹而守之 名作動 挖壕溝
19. 大王起微細(xì) 形作名 平民、卑微的身份
四、 解釋重點實詞。
1. 素易諸吏 看不起 .
2. 酒闌 將盡 將終 .
3. 奪其軍,可四千余人 大約 .
4. 昌邑未拔 攻下 .
5. 攝衣謝之,延上坐 道歉 .
6. 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示眾 .
7. 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 攻占 .
8. 誹謗者族 滅族 ...
9. 偶語者棄市 相對、相聚 .
10.今則來 如果 若 .
11.沛公然其計 認(rèn)為??對 .
12.舉九江兵而迎武王 發(fā)動 .
13.有功者害之 嫉恨 .
14. 連百萬之軍(統(tǒng)率) .
15.高祖欲長都洛陽(定都,名作動) .
16.高祖是日駕(乘車出發(fā)) .
五、 一詞多義
屬
諸將黥布皆屬 歸屬
乃以秦王屬吏 交付 委托
解
秦軍解 通“懈”
得解歸 解脫 逃脫
項羽解而東歸 解散(軍隊)
因
因家沛焉
高祖因狎侮諸客
呂公因目固留高祖
相
呂公者,好相人(動詞,給人看相)
無如季相(名詞,面相)
相與共尊漢王為皇帝(共同、一起)
茍富貴,無相忘(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無物以相之(輔助、幫助)
固
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來)
呂公因目固留高祖(堅持)
易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 (輕視、看不起)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伶官傳序》)(容易)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交換)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記》)(改變)
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愚公移山》) (更替)
六、 常用虛詞
1、因
高祖因狎侮諸客 (介詞 趁機(jī))
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 (介詞 憑借)
因家沛焉 / 因與俱攻秦軍 (副詞 于是)
2、以
乃以秦王屬吏 (介詞 把)
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介詞 因為)
啖以利 (介詞 用)
始大人常以臣無賴 (動詞,認(rèn)為)
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連詞 而,表承接)
3、然
不然,籍何以生此 (代詞 這樣)
喟然太息曰 (形容詞詞尾 ??的樣子)
沛公然其計(動詞 認(rèn)為??正確)
七、 指出下列句式特點。
1.( 判斷句 )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
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
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
而王獨(dú)居南鄭,是遷也。
吾視沛公大人長者。
2.( 被動句 )
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軍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3. (狀語后置句 )
又與秦軍戰(zhàn)于藍(lán)田南
系頸以組
高祖置酒洛陽南宮。
決勝于千里之外。
啖以利
4. (定語后置句)
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
諸將過此者多
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
5. (賓語前置)
何以得主約?(何以:以何)
不然,籍何以生此?(何以:以何)
6. (省略句)
項羽乃號(之)為雍王
與項羽決勝(于)垓下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于)昌邑,因與(之)俱攻秦軍
高祖大朝群臣,置酒(于)未央前殿
四月甲辰,高祖崩(于)長樂宮。
與(之)偕攻開封。
7.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 (所以:??的原因)
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表比較和選擇的固定句式,譯為“跟??比較,哪個??”) 是以兵大。ㄊ且裕阂虼耍
八、 翻譯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
他平常就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不愿從事一般老百姓所謀生的職業(yè)。
(2)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 實不持一錢。
高祖做亭長時,一向看不起這幫官吏們,于是在進(jìn)見的名帖上詐稱“賀錢一萬”,實際上他一個錢都沒帶。
(3)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
您如果一定要誅滅沒有德行的暴秦,就不應(yīng)該坐著接見長者。
(4)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人解,因大破之。
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高興,秦軍松懈,于是大破秦軍。
(5)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再說我之所以把軍隊退回駐扎在霸上,是為了等待諸侯到來后,共同制定一個規(guī)約。
(6)可急使兵守函谷關(guān),無內(nèi)諸侯軍,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距之。
您應(yīng)當(dāng)趕快派軍隊把守函谷關(guān),不要讓諸侯軍進(jìn)來,再逐步征集關(guān)中的兵來增強(qiáng)自己的實力,以便抵抗他們。
(7)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
正好項伯想要救張良,(于是項伯)連夜來到沛公軍營見張良,用(不能攻殺劉邦的)道理勸告項羽。
(8)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
當(dāng)初您常常認(rèn)為我沒有出息,不會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比不上二哥劉仲勤快努力。現(xiàn)在我的產(chǎn)業(yè)與劉仲相比,哪一個多?
【高祖本紀(jì)文言知識點梳理歸納】相關(guān)文章:
《史記·高祖本紀(jì)》讀后感03-06
《高祖本紀(jì)》教案(4課時)03-09
高祖本紀(jì)讀后感(通用7篇)07-30
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點實詞歸納02-21
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歸納07-22
千古遺恨-史記高祖本紀(jì)讀后感03-06
中考語文部分名著歸納梳理07-22
馬說 知識點梳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