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筑夢中國》第三集解說詞
《筑夢中國》解說詞——第三集 正道滄桑
【解說】作為中國西南鐵路交通樞紐,成都北編組站總是那樣繁忙。這里的鐵軌有一條通往重慶,它就是有新中國第一路之稱的成渝鐵路。
成渝鐵路的修建始于清末1909年,但到新中國成立時,大部分路線依舊只是地圖上的一條虛線。實際上,新中國建立之前,除東北三省外,中國鐵路的主干線幾乎沒有一條能夠全線通車。那時候,中國的工業(yè)基礎幾乎為零,國家一窮二白,河山亟待重整。但是,正像毛澤東在新政協(xié)籌備會上豪邁宣示的那樣:“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第三集 正道滄桑
【解說】北京,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它是中國從衰落到崛起的見證。
新中國成立后,每逢十月一日和五月一日,天安門廣場都會被營造出濃烈的節(jié)日氣氛,慶祝新中國的生日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節(jié)日。1950年的5月1日,是新中國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那天二十萬人的游行隊伍在大雨中走了七個小時,當家做主的勞動者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興高采烈、理直氣壯地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
【解說】新中國成立僅僅八個月,無論內政還是外交,都已經展示了新的氣象。這年6月,毛澤東發(fā)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號召,《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全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
然而,就在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信心百倍、百業(yè)待舉的時候,戰(zhàn)爭不期而至。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隨即美國第七艦隊悍然侵入中國臺灣海峽。十月,美軍越過“三八線”,直接將戰(zhàn)火擴大到鴨綠江邊。面對嚴重局面,新生的共和國,決策異常艱難。
【采訪】閻學通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在這種條件下,很多人都認為,我們1949年剛建立新中國,百業(yè)待興,需要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沒有能力打仗,是毛澤東看到了如果不進行這場戰(zhàn)爭,我們將來面臨的安全環(huán)境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解說】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對形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略決斷。中國人民志愿軍連續(xù)進行了五次重大戰(zhàn)役,將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
在這個櫥窗里擺放著這樣一鏟土,取自朝鮮戰(zhàn)場。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同期聲】
上甘嶺戰(zhàn)役是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歷時四十三天。這鏟土就來自朝鮮戰(zhàn)場上的上甘嶺陣地,我們可以目測一下當時土和彈片的比例,幾乎可以達到一比一的比例。
【解說】在異常殘酷的戰(zhàn)爭中,敵人使用了除原子彈之外的幾乎所有現(xiàn)代化武器。而我志愿軍英勇頑強、舍生忘死、敢于勝利,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國威,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1953年,“三八線”上的炮聲趨于平息。7月27日,中朝兩國人民及其軍隊經過三年的艱苦作戰(zhàn)和談判斗爭,終于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后來彭德懷曾豪邁地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解說】全國人民在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同時,以空前的愛國熱情,投入到國民經濟恢復和國家建設上來。
十多萬民工、一千四百六十萬土石方、十四座隧道、兩百多座大小橋梁、四百多個涵洞……完成這些艱巨任務,使用的工具僅僅是簡陋的十字鎬、大錘、鋼釬、鋤頭和鐵鍬。很難相信,成渝鐵路,這條曾被擱置了四十多年的鐵路,在新中國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全線貫通!在那段艱難的歲月中,新生的共和國堅持“邊打、邊穩(wěn)、邊建”的方針,除成渝鐵路之外,鞍山鋼鐵廠、上海電機廠、塘沽新港……一批重大工程相繼竣工。
在農村,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三億多新解放區(qū)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獲得了七億畝土地和生產資料,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翻身解放。
至1952年底,僅僅用了三年,工農業(yè)生產就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的工作。
【解說】在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展柜內,擺放著一件國家一級文物——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藍本,這在當年屬于絕密文件。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面展開。曾經積貧積弱的農業(yè)中國,開始迅速走上一條工業(yè)強國之路。
長春,中國汽車工業(yè)的搖籃。1953年7月15日,就在這片市郊的荒野上,人們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就在這一天,六位年輕的建設者抬著鑲嵌有毛澤東手書的漢白玉,埋下了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第一塊基石。就此,連續(xù)三年不間斷的大會戰(zhàn)拉開帷幕。三年后,1956年的7月13日,在長春一汽嶄新的總裝線上,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試制成功。
白手起家的中國人,在那個年代,創(chuàng)造了諸多的奇跡: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架飛機、第一輛卡車……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不斷樹立起新的里程碑。
1956年10月1日,新中國的第七個國慶節(jié)。游行隊伍中,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由衷的喜悅。這一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包括蘇聯(lián)援建的項目,中國實際實施了九百二十一個大中型項目,工農業(yè)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1。9%。短短五年間,我國工業(yè)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
【采訪】柳建輝 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 教授
當時整個社會是一種很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是社會風氣最好的一個時期。我認為與當時適時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有極大的關系。
【解說】建國初期,中央就根據(jù)毛澤東的建議,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那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逐步實現(xiàn)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筑夢中國》第三集解說詞】相關文章:
共筑中國夢手抄報素材04-23
精選筑夢路上征文05-04
助學筑夢鑄人征文題目08-09
筑夢青春放飛夢想征文06-17
助學筑夢鑄人征文夢想08-17
國家助學筑夢感恩征文09-15
《筑夢中國》第三集觀后感(精選6篇)07-01
筑夢中國第三集正道滄桑觀后感08-09
青蔥歲月筑夢年華征文(2)08-14
文學與中國夢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