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
導語:不怕學不會,只怕不肯鉆。工夫到了,自然熟能生巧。
人們看到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總以為他們有什么秘訣.殊不知任何高超技藝,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熟能生巧”.
讀了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賣油翁》一文后,我對這一點體會得更深了。
文中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擅長射箭,聞名當世得陳堯咨,一個是擅長酌油,能使油自銅錢孔中注入葫蘆而銅錢不濕的賣油翁。盡管兩人各有所長,然而不能否認,不管是陳堯咨高超的射箭本領,還是賣油翁卓越的酌油技術,都是他們努力實踐、勤學苦練的結果。他們必然經歷“生疏—熟練—精通”這樣一個過程。文中的賣油翁所說的不就是這一點嗎?
“熟能生巧”這句話,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從熟練到精通,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的結果,引起事物發(fā)生了本質上的變化。不難想象,如果陳堯咨沒有經過風吹、日曬、魚淋,長期刻苦練習的過程,賣油翁沒有無數次的酌油實踐,是不能具有這樣的技術和本領的。所有刻苦練習,反復實踐,乃是達到“巧”的必不可少的一步。沒有這樣一個基礎,就不可能有飛躍。
當然,我們所說的實踐,不是盲目的、機械的實踐,而必須積極開動腦筋,潛心思考,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質和關鍵。只有這樣,才能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有新的收獲和提高。相反,如果僅僅是盲目地,為了熟練而熟練,結果必然事與愿違,甚至一無所得。因此積極開動思想機器,善于摸索,善于總結,也是進一步提高所不可缺少的條件。
由此可見,熟和巧這兩者是有機地結合起來的;“熟”是“巧”的基礎,“巧”是“熟”的結果。我們只有認識這一點,并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去做,才可能有所提高,如果違背了認識的規(guī)律,就不能把事做好。
熟能生巧,是人們通過長期地實踐總結出地寶貴經驗!顿u油翁》這篇文章中地陳堯咨雖然有豐富的射擊實踐,卻不懂得這一點,而一個普通的賣油翁卻領悟得這么透徹,原因大概就是在于前者為一“自矜”所蔽,而后者則沒有這個包袱,所以善于總結吧。
【熟能生巧】相關文章:
熟能生巧的故事06-03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通用11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