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說課稿(合集)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蘭亭集序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篇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第二冊的第三單元的第八課,該單元主要學習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單元說明中指出,山水游記一般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述,它還包含著抒情和說理的成分;這就提醒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時,重點在于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哲理。反復閱讀這些文章,體會其節(jié)奏、語氣和韻味,有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語感,同時增強我們對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借自然之美理解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領悟力。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設定一下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理解文中作者行文所包含的三種情感之間的不斷變化。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本的節(jié)奏、語氣和韻味,培養(yǎng)良好的文言語感;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的歸納文言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欣賞文中描繪的自然風光,品味作者之“樂”“痛”“悲”。
為了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設置本課教學重難點為:
教學重點:
文中作者行文所包含的三種情感之間的不斷變化是本課時需要學生掌握并體會的重點;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理解作者對人生無常、終歸于盡的感慨,認識到作者感嘆中蘊含的積極之情。文中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人生哲學,學生需要在沒有生活經(jīng)歷的前提下感悟是本課時的難點。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相當數(shù)量的文言常識,結(jié)合在大量古代詩歌的學習后,結(jié)合這樣的優(yōu)美散文是必要而且必須的。這樣的文章對于學生以后的古文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奠基作用。另外,高一學生主要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而且他們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給與他們引導,培養(yǎng)他們通過獨立學習和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會把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
三、說教學方法
基于以上對教學內(nèi)容,學生情況的分析以及新課改的要求,本科我將主要以引導啟發(fā)法為主,同時輔之以閱讀指導法、感情誦讀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啟發(fā)法體現(xiàn)了教學中的啟發(fā)性原則,不斷通過提問、設疑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的教學更關注學生感悟文字美的能力,通過有感情的多次誦讀課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感悟力。
四、說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通過教學,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發(fā)展,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中,不僅讓他們獲得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溝通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适聦,激發(fā)興趣
首先我會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幾位學生一起談論志向問題。當問到曾皙時,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皙的春風沂水大得孔子贊賞。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在這春風沂水的三月,在那崇山峻嶺的茂林修竹之中,親密的朋友攜手而來,席地促膝侃侃而談,那該是何等怎樣的樂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過時光的長河,走進那蘭亭,一起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利用故事,可以減輕上課伊始的緊張感,利用問題,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帶領他們認識“序”這種文體,一般放在書或者文集的`前面,是說明書籍著述或者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有對作者的作品進行評論,或者就有關問題進行研究闡發(fā)。同時,讓大家主動積極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者王羲之的資料。通過自己動手查閱資料,鍛煉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熳x文章,梳理文意。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結(jié)合課文注釋,解決重點字詞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梳理出文中大意,同時讓學生帶著這樣一個問題再次閱讀文章“課文表達了游玩兒過程中作者怎樣的心情?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關鍵字詞”。我會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無論他們給出怎樣的答案,我都會給予鼓勵和反饋。這樣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總結(jié)出作者情緒情感的變化過程“樂——痛——悲”,這樣文章劃分成三大部分。
(四)研讀文章,賞析詞句,
在理解文意基礎上,通過文意體會作者情感,依次思考并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為何而樂,為何而痛,又為何而悲?這些在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利用這個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把握領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這同時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小組討論,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在討論中相互激發(fā)思考,迸發(fā)觀點的火花,課堂氣氛進入最活躍的階段。之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代表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讓學生再次身處情景之中,感悟作者情懷。
我將指導學生齊讀文章,并嘗試背誦。
在課堂結(jié)束階段,帶領學生回顧本節(jié)內(nèi)容,鼓勵他們積極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王羲之在文中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我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請同學們用“生命如……”這樣的句式寫一句人生感悟,或者試著創(chuàng)作一首感悟生命的詩歌。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蘭亭集序》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文章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暫,盛事不常。抒發(fā)了“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慨嘆,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二、說學情
學生對山水游記類散文比較熟悉,對于自然風光也有自己的體會,但是由于生活閱歷較淺,高一的學生在理解本文作者表達的生死觀時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抓住關鍵語句,結(jié)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來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領學生去讀書,去理解,去思考,這些問題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合作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掌握文言知識,把握課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和體會,學習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理解理解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由“樂”到“痛”再“悲”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品味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五、說教法學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xiàn)在16個字:寓教于樂、以讀促思、高潮迭起、氣氛熱烈。根據(jù)以上的教學思想,我將主要采用朗讀體會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朗讀體驗,相互交流,輔助采用引導啟發(fā)法、討論法,讀文找句,提出質(zhì)疑。
對于學生而言,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讀、思、議、悟”的方 式,力求做到文路、教路、學路三者合一、融為一體。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書法導入,激發(fā)興趣
課前出示中國古代名家書法圖片,學生鑒賞和競猜作品。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到其書法美,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文章的美。下面我們看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它不僅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佳品,更是我國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其文的精美絕倫。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同桌之間可以交流朗讀體會。讀完,引導學生解決以下三個任務。
1.解題,明確序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文字。多介紹成書經(jīng)過,意旨,作者情況等,亦可評論。古人宴集,常一同賦詩,推一人作序。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學生分享課前搜集關于王羲之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寫這篇文章的資料背景,其他學生補充講解。明確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官至右將軍,故后世稱為“王右將軍”。當時與會者共有42人,飲酒賦詩一共寫下了37首詩,后來王羲之將這些詩匯集成冊,并寫了一篇序文,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3.檢查反饋
(1)解決生字詞
教師檢查反饋學生課前預習的字詞成果,幻燈片出示加點字詞,指名學生朗讀。點撥課文中某些字詞的讀音和寫法。
(2)積累文言知識
學生提出預習時無法理解的字詞句,教師答疑或?qū)W生討論,疏通文意。
(3)整體感知
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概述文章內(nèi)容。明確課文主要由點敘宴集盛,抒發(fā)人生感慨,交代作序目的三個部分構(gòu)成。
(4)朗讀指導
學生再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環(huán)節(jié)三:析讀課文,走近盛會
根據(jù)《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與鑒賞教學目標要求,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析讀部分我分為走進盛會,感悟盛會兩個板塊來進行。
首先,走進盛會
這里我會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討論: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我預設學生會從以下內(nèi)容分享感受。
內(nèi)容一:點敘宴集盛況
在這一部分我會提問學生:作者如何記敘盛況的?提示學生從時間、地點、目的、人物、環(huán)境、天氣、活動等方面從文章找到相應的詞語了解盛況。接著,進一步提出,“信可樂也”到底有幾樂呢?這句話在第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點名學生總結(jié),作者-共談到了五樂。這次聚會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是為一樂;而聚會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謂良辰,是為二樂;聚會之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可謂景美,是為三樂;宴會之中“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可謂情真是為四樂;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謂極視聽之娛,是為五樂。作者感到人賢、辰良、景美、情真、賞心五事齊備,所以認為這次聚會“信可樂也”。
內(nèi)容二:抒發(fā)人生感慨
這一部分我會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因何而痛?從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作者“痛的'語句來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痛,并用自己的話概括要點。作者由蘭亭盛會的樂轉(zhuǎn)入到人生的短暫,世事的無常之“痛”中來。
然后,感悟盛會
我會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第三部分,提問學生:是不是只有王羲之一人有“死生亦大矣”的痛惜呢?生命與時光易逝、人事變遷、終期難測,在如此短暫的生命里,當時的一些文人士大夫,他們都在做什么?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提 到的兩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即:“或取諸懷抱,悟言- -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適時結(jié)合當時“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暢談時人追求這兩種生活方式的原因。
環(huán)節(jié)四:品讀課文,總結(jié)寫法
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diào)出之,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
環(huán)節(jié)五: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和同學們在這樣一個時刻,一起聆聽了王羲之面對生命的悲嘆。王羲之雖然逝去了,但他的書法藝術卻永遠散發(fā)著魅力。他為我們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蘭亭集序》,我們又該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什么呢?這是這節(jié)課我留給大家思考的問題。
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課后搜集儒、道與魏晉士人的生死觀,談談你的感受。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便于學生抓住重點,從事件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蘭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的一篇文言文。本文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為蘭亭集會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序文,不僅文筆優(yōu)美,而且在書法上也有極高的價值。文章以“樂”字開篇,描述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接著由“樂”轉(zhuǎn)“痛”,抒發(fā)了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感慨,最后以“悲”字作結(jié),表達了對生死的看法。這篇文章語言簡潔明快,情感真摯深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內(nèi)涵。
二、說學情
本次授課的對象是高一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夠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但是,對于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復雜的情感變化,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分析。此外,學生對于王羲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環(huán)境了解較少,這也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
三、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積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誦讀、翻譯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導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美和藝術特色。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認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寶貴,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和價值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nèi)容。
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體會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
2.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由“樂”到“痛”再到“悲”的情感轉(zhuǎn)變及其原因。
評價作者的生死觀,思考其在當代社會的意義。
五、說教法
1. 誦讀法
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同時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2. 點撥法
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3. 討論法
組織學生對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六、說學法
1. 自主學習法
學生在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
2. 合作探究法
學生分組合作,對文章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3. 歸納總結(jié)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七、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展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注出生字詞。
教師范讀課文,強調(diào)字音、節(jié)奏和語調(diào)。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
3. 疏通文意
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
小組合作,解決翻譯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教師檢查學生的翻譯情況,重點講解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4. 研讀課文
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結(jié)構(gòu),概括每段的主要內(nèi)容。
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探討其變化的原因。
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的生死觀,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談自己的看法。
5. 總結(jié)全文
教師對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進行總結(jié)。
強調(diào)本文的重點知識和學習方法。
6. 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
寫一篇關于自己對生死觀的思考的短文。
八、說板書設計
蘭亭集序
王羲之
一、樂——蘭亭盛會
二、痛——人生短暫
三、悲——生死無常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蘭亭集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的一篇古文,這一單元幾篇文章都是探索人與宇宙的關系,思考人生的意義。本文屬于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在寫景的同時,表達出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悟。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在思想上、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說學情
本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學過一些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但本文在文言字詞上、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學生在學習中有點障礙。學生如果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借助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點撥,就能感悟人生的哲理,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三、說目標
根據(jù)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及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虛詞的意義用法,了解文章內(nèi)容,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體會文章語言精美;借助注釋、工具,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獲得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誦并理解全文。
難點:理解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1、誦讀法;2、問題引導法;3、交流討論法;4、點撥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搜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3、合作探究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說教學過程
(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用兩課時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ㄒ唬┘と
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外文學和哲學所關注的重要話題。兩千多年前,史學家司馬遷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有詩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币淮鷷ネ豸酥矊θ松M行過探索思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蘭亭集序》,去感悟他的思想。(板書課題)
。ǘ┳髡呓榻B(由學生完成,讀課下注釋)
(三)誦讀感知
1、學生課前預讀。
2、堂上聽朗讀錄音,學生校正。
3、學生自讀,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難點做好圈注。
(四)合作探究
1、全文共四段可分為幾部分,試從每部分中找出一個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字眼。
明確:通過文章結(jié)構(gòu)的梳理,引出樂、痛、悲的情感變化
2、思考:為何而樂?為何而痛?為何而悲?從而引發(fā)對文章情感內(nèi)涵的理解。
樂——(1、2)集會盛況——良辰美景,樂事賞心
痛——(3)人生感慨——生命短暫,世事無常
悲——(4)寫序緣由——生死問題,古今同慨
。ㄎ澹┩卣寡由欤赫f說文章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觀?
[點撥]
東晉時因為政治原因,人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意志消沉,不求進取,認為人生無常,生死等同。作者批判了時人的人生虛化的思想,認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視之。由此可知,觀點是積極的。
。┨蒙峡偨Y(jié)
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纱蠓裁谰笆家滓l(fā)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fā)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
七、說作業(yè):
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的,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悟?寫一篇小文章 字數(shù)不限。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方面,我力爭簡潔明了,采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
蘭亭集序(王羲之)
樂——(1、2)集會盛況——良辰美景,樂事賞心
痛——(3)人生感慨——生命短暫,世事無常
悲——(4)寫序緣由——生死問題,古今同慨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jié)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是必修課本的最后一個問題探討專題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專題有兩個功能:一是對前面20個人文話題的自然升華,由對"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若干具體問題的思考,生發(fā)為對人之所以為人,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等終極問題的追問;二是這些文本本身對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領功能,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豐富的課程價值。第一板塊的兩篇課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富有哲理思辯的。《蘭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作者的生死觀,雖然有人生無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晉時期流行的消極虛妄的人生態(tài)度,暗含把握當下人生,不宜空談玄理的真實樂觀的態(tài)度。我想教學時應從文本出發(fā),牢牢抓住的核心觀點,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把蘊含的思想內(nèi)涵挖掘出來,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展現(xiàn)的詩意的人生境界,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審美情懷和他們精神超越的優(yōu)美姿態(tài)。
所以,根據(jù)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能力目標:
1、理清課文內(nèi)容層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二、說教法
對于文言文教學,我曾經(jīng)以教師講解為主,不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有講頭,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東西"來。但這種做法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我在教學中感到了一種"舍本逐末"的尷尬。于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為"文言文五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五讀回味理解。《蘭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但結(jié)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為了清楚的體現(xiàn)我的"文言五步誦讀法",我把兩個課時放在一個整體中)
1,誦讀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chǎn)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fā)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
3,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精心運籌下,以小組或集體的組織形式,圍繞某一教學要點或?qū)n},展開議論甚至爭辯,從而獲得知識,開發(fā)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具準備
王羲之生平簡況,王羲之蘭亭集序書帖影印,蘭亭集序錄音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
由古人對生死進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對生死的感悟。
。ǘ┳髡撸髌芬约拔捏w簡介
結(jié)合課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賞插圖,再在幻燈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知識目標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ㄈ┪宀秸b讀
1、第一遍誦讀:聽錄音范讀,小聲跟讀,完成以下任務。
。1),邊聽邊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
(2),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后討論。
。3), 給生字詞注音。
2、第二遍誦讀:自由誦讀,完成以下任務
。1),同學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詞,句。
。2),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句問題。(幻燈片展示字詞句)
3、第三遍誦讀:配樂集體朗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情感)
要求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誦讀: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學生代表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xiàn)出歡樂,痛苦,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第一段中,作者的樂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緣何而來
。3) 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發(fā)
5、第五遍誦讀:學生再次齊讀全文(加深對的理解)
。ㄋ模┯懻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作者由樂轉(zhuǎn)痛有無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極悲觀
。3)請大家來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ㄎ澹┬〗Y(jié)
《蘭亭集序》歷來被譽為書,文兼美的藝術珍品。作者一掃風靡流行的駢偶時尚,以清新自然的散體筆法記述了那次在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會;并觸景生情,臨境興嘆;將自己對生命的熱愛與眷戀,對人生價值的感悟與自然真諦的追問,坦誠且酣暢地傾訴于人性覺醒的啟示錄中。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重讀這篇佳作,仍然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二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學習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此類散文多以描寫景物、記述游覽經(jīng)歷為主。但在對自然景物的客觀描繪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說理的內(nèi)容;在記游覽勝的同時,常常傾注了作者個人的志趣和感慨。像《蘭亭集序》《游褒禪山記》在寫景的同時,表達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賦》在描寫江月、山川的同時,抒發(fā)達觀超然的情緒。
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學習的重點,一是賞析山水風物的自然之美與抒情誼認的情理之美;二是品味優(yōu)美語句,感受古文的語言之美。高一學生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jù)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實詞的意義、“之”“于”“所”“夫”等重點虛詞的含義、特殊文言句式,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jié)構(gòu),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作者感情變化的把握,以及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誦全文,是本文教學重點
課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到痛到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jīng)歷淺,多數(shù)未經(jīng)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jié)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nèi)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啟發(fā)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說學法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zhì)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zhì)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xiàn)象。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4、背誦課文時,要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樂”“通”“悲”,以此帶動對全文的理解背誦。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
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ㄒ唬┕适聦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件謎一樣的珍寶,它就是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關于這幅絕世珍品的下落,傳說很多,比較統(tǒng)一的說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入了墓中。我們在責怪這位自私皇帝的同時,還能感到一絲欣慰,因為尚有唐朝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等摹寫的蘭亭帖流傳于世。我們在鑒賞書法美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欣賞其文描寫的蘭亭勝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二)作者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作者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ㄈ┱w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diào)、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ㄋ模┬〗M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jié)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禊事: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咸:都。修:長、高。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huán)曲為渠。(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笔牵甘敬~,這。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用來。極,窮盡。娛,樂趣。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huán)節(jié)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此外,課文中出現(xiàn)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五)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二。
第一課時的作業(yè)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jié)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ㄒ唬⿲W生齊讀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ǘ┓治稣n文,理清思路
第1、2段為第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渲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在這里足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里正是與會“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是輕松愉快的。
第3、4段為第二部分,主要是抒情、議論,作者由美景妙時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他認為人生的快樂是有極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zhuǎn)眼間便成為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就會死亡。作者由“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認識,產(chǎn)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雖然文中的壽夭、生死不能自由決定,從而有些傷感,但作者仍然認識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故著文留傳后世,以承襲前人,啟示來者。
(三)問題研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文章第1、2段概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說說作者為什么會有“興可樂也”的感受。
原因有四點:
一、前來聚會的人多,“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二、聚會的地點環(huán)境
優(yōu)美,“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三、聚會時的活動高雅有趣,“流觴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歡的游樂形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四、聚會時天氣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
2、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第3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樣由“樂”轉(zhuǎn)而為“痛”?
第3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是生死觀問題。
作者由開始時“興可樂也”的感覺,聯(lián)想到人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美麗的山水、盡情的歡娛,可以令人忘記煩憂,“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覺中時光已經(jīng)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后,往日的美好已經(jīng)成為陳跡,人不能永遠保有美好的記憶。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嘆!八郎啻笠印,自然轉(zhuǎn)而為“痛”。
3、“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作者認為人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短長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于結(jié)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钪退廊ナ侨松笫,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ㄋ模┓治鲶w會語言特點
1、品味生動、準確的語言
如:“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一句中“一觴一詠”四個字,寫出蘭亭集會上的兩種主要活動:飲酒和賦詩。文字簡潔,情態(tài)生動傳神,尤其是兩個“一”字,巧妙寫出了與會者快樂的神態(tài)。
2、體會工整、華麗的對偶
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前句寫遙看宇宙,思緒飛揚;后者寫回望大地,
萬物蔥蘢,心潮澎湃。感情美與形式美達到高度統(tǒng)一。
3、品味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的語言特點
第三段文字寫出,盡管人們的生存方式不相同,但思想?yún)s是相通的:熱愛快樂,為流逝的歡樂時光傷感。句子形式靈活,有駢句,如“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節(jié)奏明快,有音樂美;其他多是散句,長短不一,錯落中見精致。
(五)總結(jié)全文
《古文觀止》評《蘭亭集序》:“通篇著眼在‘死生’二字。只為當時士大夫務清談,鮮實效,一死生齊彭殤,無經(jīng)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曠達人,故于蒼涼感嘆之中,亦有無窮逸趣!睎|晉名士崇尚老莊,愛談玄理,大多思想虛無,不務實際,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消極無為,認為人生像浮萍隨波逐流,漂到哪里就是哪里,死了就死了,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作者對這種“一死生”“齊彭殤”的思想作了委婉的批評。他借古人的話說“死生亦大矣”,又說“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明了對生死問題的看重。
。┦占渌藢ι赖目捶,然后談談自己生死的感觸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衛(wèi)靈公》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李清照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藏克家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
毛澤東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外文學和哲學所關住的重要話題。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地位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魯人版必修三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一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文明的蹤跡,這篇序言代表了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們應該重溫并永恒銘記。它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說課情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這類課文要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此文入選教材更體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理念。另外,學生是在高一下半學期接觸到這一課,他們雖有一定的基礎但仍很薄弱。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了解序文的特點,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
2、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jié)構(gòu),歸納積累文言字詞;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背誦課文。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四、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中的文言現(xiàn)象,歸納文言實詞虛詞的義項;
(2)背誦課文
2、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結(jié)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進行教學。
2、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疏通文意。
2、討論質(zhì)疑法,通過討論交流疏通詞句及設計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又可以解決疑難。
3、歸納展示法,學生在小組討論時,小組內(nèi)要及時歸納討論成果并積極展示。
六、說教學過程
導入:
以課件展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蘭亭集序》的圖片導入
這樣導入可以讓學生初步領略王羲之書法的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古文興趣。
1、目標展示
目的使學生了解本課的學習任務,學習重點。便于檢驗學習效果。
2、 簡介作者并介紹序
讓學生讀導學案上有關作者簡介和序的相關內(nèi)容,讓學生簡要了解一下序的內(nèi)容、分類。
3、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標劃重點字詞。
4 、教師范讀
通過老師的范讀,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diào)、語氣,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比如禊、觴、怏等;?济渲幸讓戝e的字詞,比如禊、 激、觴幽等。同時, 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使學生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語言之美。教師相機有針對性的做朗讀指導。
5、小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預習時存在問題的詞句。
基于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先解決閱讀理解上字詞的障礙,因此我設置了小組合作探究,逐段交流疏通預習時存在問題的詞句的環(huán)節(jié)。
由學生四個人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合作,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讓學生把重點的多義實詞,如:畢、咸、修、引、次等,重點的虛詞,如 之、以、其等,詞類活用和句式,歸納整理在導學案上,討論總結(jié)并分組在黑板上展示,討論不能解決的難句,教師加以講解,教師重在點撥,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做好詞句疏通工作。
6、再讀課文。
在疏通文字之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做準備,接著分析課文理解思路,由學生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和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讓學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情感思路,又可以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在明確文意的情況下,學生應該能總結(jié)出作者的感情是體現(xiàn)在樂、痛、悲這三個字上。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上的局限,他們很難理解作者在游樂的時候為什么會生出悲痛之感,這也是學生理解文意的難點。根據(jù)這個情況,就可以設計問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問題一:作者的樂由何來?(要求學生結(jié)合文本思考,回答)
問題二:作者為什么而痛?
問題三:痛與悲是一樣的情感嗎?作者因何而悲?(質(zhì)疑法)
問題一是對文本的`分析比較容易解決。問題二需要老師結(jié)合著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過的文章、名句加以引導去感受作者對美好易逝、時光飛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如: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蘇軾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莊周的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這樣學生就能順暢的理解文中作者由樂到痛 的情感轉(zhuǎn)變了。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死和生都是大事,作者為何而痛?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這部分也是本課的難點,我準備這樣來突破:讓學生回顧當學案上的時代背景,東晉士大夫們深受老莊思想影響,玄學、清談之風盛行。而王羲之的人生觀是反對清談,頗想有所作為,聯(lián)想到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自己的處境及在有生之年無法實現(xiàn)的人生理想之痛,怎不令他感慨系之!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的真正含義,也在于此。
設置問題三,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領悟:俯仰古今,人們對死生問題都會發(fā)出同樣的感嘆,這里的悲不同于一般的痛,由一己之痛想到天下人之悲,是千古同悲。
7、能力拓展
根據(jù)《蘭亭集序》中的有關描寫,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王羲之與文人墨客在蘭亭集會的盛況,100字左右。
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8、布置作業(yè)
(1) 背誦全文
(2) 歸納整理文言詞語
(3) 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并欣賞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相互交流。
【蘭亭集序說課稿】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05-02
蘭亭集序原文12-20
蘭亭集序教案02-08
《蘭亭集序》教案04-25
教案:蘭亭集序04-25
《蘭亭集序》教案01-30
蘭亭集序教案05-02
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12-05
《蘭亭集序》教案204-25
《蘭亭集序》教案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