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蓮說原文翻譯及詞語解釋 推薦度:
-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愛蓮說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1
據(jù)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于都,邀余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巖題石,并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毕壬氖,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云:“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xué)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庇钟袗凵?fù)l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愛蓮說》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譯文
水里、陸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代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從李氏的唐朝以來,世上的人都很喜愛牡丹。我只愛蓮花的.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并不顯得妖媚,荷梗中間貫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沒有旁枝,香氣傳送到遠處,更加使人覺得清幽,筆直、潔凈地挺立水中,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愛菊花的人,在陶淵明以后很少有人聽到了。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喜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2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 一作:甚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jié)節(jié),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shù)當然就很多了!
作者介紹: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晚號濂溪先生,少時喜愛讀書,志趣高遠,博學(xué)力行,后研究《易經(jīng)》,在親友之助下,謀了些小官,不久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創(chuàng)辦了濂溪書院,開始設(shè)堂講學(xué)。周敦頤是中國理學(xué)的`開山祖,他的理學(xué)思想在中國哲學(xué)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學(xué)術(shù)地位也不顯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顥、程頤成名,他的才識才被認可,經(jīng)過后來朱熹的推崇,學(xué)術(shù)地位最終確定,被人稱為程朱理學(xué)的開山祖。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3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注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shù)萬(指錢)者。”盛:特別,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獨:只,唯獨。
自:自從。
予(yú):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妖艷。
焉:聲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jié)。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
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詞)。
可:只能。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玩:玩弄。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嘆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啊"。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應(yīng)該是很多了。宜乎:當然。宜:應(yīng)當。眾:多。
異義詞
(亭亭凈植)植: 古義:立
今義:種植
(宜乎眾矣)宜:
古義:當。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今義:合適,應(yīng)當。
譯文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對于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特點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zhì),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最突出的藝術(shù)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題解
要記住這篇文章哦:愛蓮說(周敦頤)_原文_賞析_翻譯,如果喜歡,可以經(jīng)常來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姐姐給大家講述:【愛蓮說(周敦頤)_原文_賞析_翻譯(2)】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記敘事物,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議論,相當于現(xiàn)代的雜文,但都是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與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賞析“說”,
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賞析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 但大多數(shù)文人都是驚嘆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鄙視和厭惡。
從內(nèi)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 以蓮自況,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zhì)。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tài)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zhì);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并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氣度、蓮的風(fēng)節(jié),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這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的高明手法,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把愛蓮這一主題落到了實處,也把愛蓮變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yōu)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蔓不枝”,沒有多余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句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達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為:“蓮,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 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愿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huán)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蛘呷缢菢泳ぞI(yè)業(yè)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jié)。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并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fù),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愿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tài),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tài)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坝柚^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jié)“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zé)。 在文章結(jié)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己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于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fā)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xiàn)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fēng)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shù)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fēng)日下,大多數(shù)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tài)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德,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風(fēng)亮節(jié),清雅脫俗,精短,瑯瑯上口,有押韻,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nèi)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后世膾炙人口的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于文中的志節(jié),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稅凵徴f》的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對蓮的喜愛)為線索;兩個陪襯,以水陸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和牡丹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愛菊花,愛牡丹,愛蓮花,指代三種人菊花:隱居避世的人;蓮花:指品德高尚,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貴高傲之人。
背景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xué)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后,在軍衙東側(cè)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余飯后,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賞花品茗,并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
一年以后,周敦頤由于年邁體弱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講學(xué)。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愛蓮說》,一直為后來者珍視。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調(diào)任南康知軍,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并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于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 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里不尋常; 月明露冷無人見, 獨為先生引興長。 賞析《愛蓮說》,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
這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愿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huán)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蛘呷缢菢泳ぞI(yè)業(yè)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jié)。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xué)的開山祖,他的理學(xué)思想在中國哲學(xué)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xiāng)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xué)力行,有古人之風(fēng)”。他的學(xué)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xué)習(x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后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xué)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chuàng)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shè)堂講學(xué),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nèi)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托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xué)研讀之余,常漫步賞蓮于堂前。后造就一篇《愛蓮說》,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4
《愛蓮說》出自古文觀止。其詩文如下:
【前言】
《愛蓮說》是北宋理學(xué)家周敦頤創(chuàng)做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注釋】
可:值得。
蕃: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
予(yú):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妖艷。美麗而不端莊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jié)。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遠,名詞作動詞, 遙遠,空間距離大。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玩:玩弄。
焉: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嘆詞,相當于“啊”。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下文“蓮之愛”、“牡丹之愛”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喜愛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喜愛牡丹的)人應(yīng)該是很多了。宜乎,當然。宜,應(yīng)當。眾,多。[2-3]
【翻譯】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人數(shù)當然就很多了。
【鑒賞】
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以蓮自況,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深沉的慨嘆。
作者起筆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边x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并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接著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后,飲酒賦詩,安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蔼殣劬铡,顯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tǒng)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復(fù),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愿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tài),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tài)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然后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班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縷槔諑淶姆綬叮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愿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shù)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yǎng)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xiàn)。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著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征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北緛,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蓮花近于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xiàn)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于污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為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云:“故十方諸佛,同出于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于蓮臺之上!弊髡摺额}蓮》詩也云:“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迸c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鉆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里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里,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fēng)日下,大多數(shù)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tài)的憎惡。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5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
水上,陸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寶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人數(shù)當然就很多了。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6
作品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1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4;予5獨愛蓮之6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漣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12,不蔓不枝13,香遠益清14,亭亭凈植15, 可16遠觀而不可褻17玩18焉19。
予謂20菊,花之隱逸者21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22者也。噫23!菊之愛24,陶后鮮25有聞2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2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獨,只,唯獨。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shù)萬者!崩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自,(自)從。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妖艷。美麗而不端莊。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jié)。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遠,形容詞作動詞, 遙遠,空間距離大。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植”通“直”,立。
可:可以。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玩:玩弄。
焉: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嘆詞,相當于“啊”。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下文“蓮之愛”、“牡丹之愛”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喜愛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喜愛牡丹的)人應(yīng)該是很多了。宜,當,這里與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眾,多。[2] [3]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4] [5]
寫作背景
據(jù)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于都,邀余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巖題石,并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毕壬氖,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云:“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xué)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又有愛蓮?fù)l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作品鑒賞
文學(xué)賞析
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以蓮自況,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深沉的慨嘆。
作者起筆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边x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并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接著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后,飲酒賦詩,安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蔼殣劬铡,顯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tǒng)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復(fù),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愿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tài),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tài)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然后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班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風(fēng)范,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愿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shù)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yǎng)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xiàn)。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著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征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北緛,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蓮花近于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xiàn)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于污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為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云:“故十方諸佛,同出于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于蓮臺之上!弊髡摺额}蓮》詩也云:“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迸c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鉆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里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里,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fēng)日下,大多數(shù)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tài)的憎惡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7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也作“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與朱元思書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
(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___________
(3)橫柯上蔽,在晝猶昏: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愛蓮說》中愛菊、愛蓮、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與朱元思書》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兩個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則說蓮“出淤泥而不染”。圍繞“環(huán)境與人”的關(guān)系,提煉出這兩句話各自蘊含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卻(可是,但是)
(2)通(同)”,返回
(3)遮蔽(遮住,遮掩)
2.(1)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2)蟬接連不斷(不停)地嗚叫(叫著、長鳴),猿(猿猴)不停(長久)地啼著(嗚叫)。
3.愛菊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是隱居避世;愛蓮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是追求高潔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是追求功名利祿。
4.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5.環(huán)境可以改變?nèi);人可以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8
【原文】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晉代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社會上的人大多非常喜愛牡丹。我惟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蓮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顯清芬;它筆直地潔凈的立在那里,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yīng)該是很多了。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9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注釋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xué)家。“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蕃: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他很愛菊花,常在詩里寫到,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shù)萬(指錢)者!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里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
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亭亭:聳立的樣子。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嘆詞,相當于“唉”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愛好。
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宜乎: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
水上地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是很多的。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至于愛牡丹的人,人數(shù)當然就很多了!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賞析
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xué)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fēng)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shù)文人都是驚嘆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nèi)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以蓮自況,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于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tài)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zhì);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fēng)節(jié),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謹嚴。在文章結(jié)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yōu)美簡煉,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余的無用之語。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10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詞語解釋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褻玩:玩弄。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 呀,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盛:廣。
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嘆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唉。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yīng)當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然(應(yīng)該)。
宜:當。
眾:眾多。
譯文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對于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特點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zhì),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最突出的藝術(shù)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11
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jié)節(jié),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τ冢┚栈ǖ南矏,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shù)當然就很多了!
注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死后謚靖節(jié)),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陶淵明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shù)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10-05
愛蓮說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愛蓮說原文翻譯及詞語解釋03-07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11篇(精品)03-03
愛蓮說原文及賞析02-28
(熱)愛蓮說原文及賞析02-28
《野望》原文及翻譯03-14
兼愛原文翻譯03-01
《鄭人買履》原文、翻譯03-01
端午原文及翻譯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