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反思
線上教學反思1
為了確保學生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做到“停課不停學”,我們開展了以釘釘APP為依托的線上教育。自開展線上教育以來,緊跟鄭州市教育局的教學進度要求,盡量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從起初的跟著河南電視臺的空中課堂學習,發(fā)現與我們區(qū)的教材版本不太一樣,我們及時轉換了聽課方式。鄭州市教研室組織的課堂錄制中用的是我們平時用的人教版本,符合我們學生的學習進度,所以我們開展了以學生看視頻課和老師的直播課相結合,這樣既讓學生學習了優(yōu)秀教師的課程,也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定的輔導。
在一開始直播過程中,由于不熟悉平臺的操作,我們二年級老師建了一個二年級數學組的群,每個人都直播相互聽課,從試音響設備、麥克風、課件的顯示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討論,讓自己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的熟練,防止在給學生直播的時候出現問題。在后來的直播中,我們發(fā)現連麥的一些弊端出現了,需要時間比較久,提問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在學校的建議下,我們采取了發(fā)送語音條這樣的操作,這樣以來,時間也節(jié)省了,并且能聽到很多學生對題的`理解,學生的心聲。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了解了學生的真事學習情況。針對教學內容和作業(yè)問題我們數學組的老師每天在微信群討論,文字太慢就打語音電話,語音電話一打就是1小時,相互交流意見,共同進步。在這樣的教研氛圍下,誰能逃得過巨大的進步呢。
直播以來,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我們會砥礪前行,努力做好分內的工作。既然已經春暖花開,我們更要繼續(xù)努力,早日回到學校,見到我們可愛的孩子們。加油!
線上教學反思2
“在數射線上做加減法”這部分知識實際是讓學生鞏固數射線,進一步建構加減法運算,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同時進一步深化對“求和、求差”知識以及關系的理解。本課的設計思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探索新知——層層練習”三個層次。力求以教材為基礎,創(chuàng)設一個趣味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通過讓學生描述數射線上的加減法運算,教給學生又一種計算的新方法,滲透了思想方法的獲得。在數射線上做加法、減法,實際上就是一個讓孩子們進一步用數射線來建構加減法運算、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0是原點(起點),數射線上的1、2、3就是自然數;“加”就是往前跳,第一加數是起始點,加幾就是往前跳幾格,跳著點就是加法運算的結果(和);“減”則是往回跳,被減數是起始點,減幾就是從起點往回跳幾格,跳著點就是減法運算的結果(差)!巴疤迸c“往回跳”生動地展示了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由于《在數射線上做加減法》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比較單調和枯燥的,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小青蛙的家就在起點0那里,頑皮的小青蛙最喜歡在數射線上蹦蹦跳跳,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青蛙是怎么跳的。當學生看到漂亮的小房子,可愛的小青蛙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學習的興致也被激發(fā)起來了。我借助小青蛙外出捕食這一童趣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在數射線上小青蛙活動的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起點0那里畫了一座小房子,所以小朋友根據箭頭的方向就可以判斷出小青蛙往大的數字跳,離家就遠,以是往前跳;往小的數字跳離家近,所以是往回跳。接著我讓學生用“小青蛙原來離家?guī)赘,往前(或往后)跳了幾格,現在離家?guī)赘?”這三句話說說小青蛙是怎么跳的。由于用了比較兒童化的語言,學生說起來比較容易,表達得也比較完整,對圖意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問:要求小青蛙現在離家?guī)赘瘢檬裁捶椒ㄋ,算式怎么列?因為學生理解了圖意,所以都能列出算式。
一堂課下來,我發(fā)現學生都能根據所給的算式在數射線上跳一跳,并算出結果,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由于有了數射線的幫助,他們的計算速度比以前快了,而且他們也比較喜歡這種計算的方法。但是,在課后練習中,我發(fā)現學生在做根據小青蛙跳的過程寫出算式這個練習時,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了錯誤。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在教這部分內容時只講了兩道題的緣故,如果在教這部分內容時,再多出一道題讓學生練習一下的話效果可能更好一點。
線上教學反思3
這堂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對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感悟自然和鑒賞語言的能力有一定的點撥。課上充分運用了學生討論和朗誦的這兩個重點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問題探討時難以深入,升華不夠。而學生發(fā)言又比較淺,此時應該適當加入一些背景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線上教學反思4
《西部地平線上的落日》課堂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是突出對文章本身審美韻味的把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所收獲。文中運用了聯想的方法,在對落日的描寫中引進文學和歷史文化典故,不僅增加了文章的歷史文化韻味,更是對“對世間有大美”之深刻詮釋。因此從自然又升華到了對生命和歷史的思考。故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與感悟自然美、悲劇美、英雄美的能力。
課后,對這堂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三點感悟。
第一,強調預習。由于本篇文章脈絡較為清晰,但內容和深層挖掘的東西較多,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做好較充分的預習工作,在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注重研習。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這堂課在這一點上做得還不夠好。因此,我想,如果在這堂課開始時,就設計一個賞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一談哪一次落日寫得最好或者他們最喜歡哪次落日,并說說理由,在此基礎上,再加強朗讀和賞析的能力。這樣,學生可能會更快地融入文本。
第三,深入探究。本文不僅僅是對自然的感悟和傾聽,還有就是從對大自然的感悟引發(fā)開了對生命對歷史等的思考,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內涵進行探究、思考領悟。
線上教學反思5
一、教材內容的編排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對于分數意義的教學,遵循由簡到難的一般教學規(guī)律,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安排在三年級上學期和五年級下學期兩個學段進行教學;谶@一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對知識的學習主要還是以直觀形象為主,小學數學教材中,分數這一內容安排有多種直觀模型,這樣的編排更適合孩子對知識的學習。
1、分數的直觀模型
。1)實物模型,例如半杯牛奶、半個蘋果……兒童最早接觸分數概念及其術語可能與空間有關, 而且更多是三維的, 而不是二維的,分數概念的引入是通過“平均分”某個實物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認識分數的,這些直觀模型即為分數的“實物模型”。
。2)面積模型:用面積的“部分—整體”表示分數。通過“平均分”某個“正方形”或者“圓”,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陰影”)認識分數的,這些直觀模型即為分數的“面積模型”。學生在三年級主要是借助面積模型初步認識分數。
。3)集合模型:用集合的.“子集—全集”來表示分數。這也是“部分——整體”的一種形式, 與分數的面積模型聯系密切,甚至幾乎沒有區(qū)別, 但學生在理解上難度更大。關鍵是“整體 1”不再真正是“一個整體”了, 而是把幾個物體看做“一個整體”, 作為一個“單位”, 所取的一份也不是一個, 可能是幾個作為一份。例如,在下圖中,“藍色長條”占全部“長條”的 。
分數的集合模型需要學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 其核心是把多個物體看做“整體 1”。 分數的集合模型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用比較抽象的數值形式表示“比”與“百分比”。這時, 我們把分數看做是算子, 即把分數看做是一個映射。例如, 下面深色長條與無色長條之比為 3∶2, 或者寫為 。
分數的集合模型需要學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其核心是把“多個”看作“整體1”,所以是五年級學習分數的意義的重點,也是與三年級認識分數最大的不同。
。4)分數的“數線模型”:(數軸上表示的線段長度、點)
分數的“數線模型”就是用“數線”上的點表示分數。它把分數化歸為抽象的數,而不是具體的事物。
二、各種直觀模型之間的關系
分數的“數線模型”與分數的“面積模型”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個分數可以表示“單位面積”的“一部分”,也可表示“單位長度”的“一部分”,前者是二維的,后者是線性的,是一維的。
三、分數的“數線模型”:(數軸上表示的線段長度、點)
“數線模型”是“數軸”的前身,是數軸的“局部放大”和“特殊化”,是用“點”來刻畫“分數”。如圖:
分數的數線模型相對于面積模型和集合模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材中并沒有出現用數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但是在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后出現了在數軸上表示真分數和假分數。(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逐漸抽象出數線模型)如:三年級認識分數時出現是多為用分數表示段的長度:
如:五年級認識分數意義時多用分數表示點(數軸),更抽象。學生理解比較難。
四、數形結合 體會真分數和假分數分布范圍
把分數在數軸上直觀地加以表示,這是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小學生知道正的真分數是密密麻麻地分布在(0,1)區(qū)間上的,假分數分布在≥1區(qū)間上的,加強分數和數直線之間的聯系,更好的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妙處。
五、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的方法
1、確定各數所在的范圍——看這個分數在那兩個自然數之間;
如真分數 在(0,1)即0< <1 假分數: 在(1,2)范圍,即:1< <2.
2、找出“1”在哪里?重新等分,找出分數單位,即:標明1份是(1/幾)
、僭0~1這一段容易找到分數單位 ,對于分數 、 、 順著數出分數單位的個數;
、谠6等分格里找出分數單位 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明白分數的面積模型,這里是把每2格看作一份,即:分數單位 的地方, 可以按照這個分數單位去找。
3、對假分數 ,看有(5)個 ,順著數過去,確定點。
線上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 啟發(fā)學生體會幾次落日所蘊含的精神內涵,理解“大美”的含義。
2、 理解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3、 抓住景物描寫,感悟落日之美,體會手法對寫景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抓住景物描寫,感悟落日之美,體會手法對寫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理解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談起西部,你們會聯想到什么?
學生自由談。
很多古詩的歌頌都送給了西部。
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對我們來說,西部是充滿新奇和陌生的所在。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西部,走近西地平線上的幾次落日。
【板書題目】
二、整體感知
1、文中記錄了幾次落日?
明確:除開頭結尾外,共寫了三次落日。
過渡:作者寫了三次落日,三次都帶給作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他到底是如何寫落日的?第二次落日最復雜,先讓我們共同來賞析。
三、文本研習(6—16自然段)
1、作者如何描寫落日?突出了落日怎樣的特征?
學生默讀課文,劃出描寫落日的句子。
師生明確,多媒體展示以下句子:
、僦形缫贿^,太陽剛偏西,就變得不怎么顯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幣,冷冷地停駐在西邊天空。
(從色彩、形狀、觸覺的角度作靜態(tài)描寫,還運用了比喻。突出了落日毫無生氣的特點。)
②整個一個下午,太陽就這樣不死不活地在我們的車屁股的地方照耀著。說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說是夜間吧,在我們匆匆的回頭中,分明有一個物什,在西天半空懸著
。ㄟ\用錯覺,幻覺描寫,也突出落日毫無生氣的特點。)
、圩钶x煌的羅布泊的落日出現在黃昏。……當時,在我們不經意的一次回頭中,驀地看見空曠的西地平線上,一輪血紅的落日停滯在那里。
。◤纳实慕嵌茸黛o態(tài)的描寫,寫出了壯麗的感受)
④西地平線上那一輪胭脂色的物什,終于從我們的眼前魔術般消失,一切又重歸于死寂。
。◤纳式嵌冗M行描寫,又由動態(tài)轉入靜態(tài),運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點。)
學生找一個句子分析,隨機讓發(fā)言好的學生讀分析的句子。齊讀第③句。
師點撥并總結手法:
我們可以從色彩、形狀寫景,運用修辭手法,調動各種感官,突出景物的特征。這里又突出了落日的一種變化之美。
2、觀賞了這輪落日,作者有哪些感受?
學生找句子,談作者感受。
明確:
、龠@時我們的車停下來,包括陪同我們一起進羅布泊的“老地質”,都被西地平線上那輝煌的一幕震撼了。
追問:這樣寫起什么作用?
——側面襯托了落日的輝煌。
②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淚來,我感到,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
問:你如何理解“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這句話?
【點撥】你們看,起初落日毫無生機,在降落之前突然變得血紅。
明確:落日讓人想起人的生命走到盡頭,人應當轟轟烈烈地輝煌地死去,而不應默無聲息。這里,作者表達了對死亡的思考。
、圯^之日出,落日景象更莊嚴、神圣和具有悲劇感。
【板書】壯麗 莊嚴 圣神
3、文中還寫了其它內容。如何理解《泰坦尼克號》音樂、約翰?克利斯朵夫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①兩次寫《泰坦尼克號》音樂,用意是否相同?(生讀第9、13兩個自然段)
明確:不同。第一次渲染了死亡的氣氛,悲涼的音樂與羅布泊的慌涼空曠以及太陽的灰白相諧調。
第二次渲染了莊嚴、神圣的氣氛,由悲涼變?yōu)楸瘔选?/p>
②問:為什么寫約翰?克利斯朵夫?
追問:約翰?克利斯朵夫誕生于太陽,為什么寫日落后緊接著寫日出?
明確: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則是生命的開始。作者想告訴我們,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日落也代表重生。情感轉為激昂。
全班齊讀。
4、小結
作者對羅布淖爾荒原上的落日,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落日悲壯的美。
四、自主賞析
接下來,請同學們從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斷任選其一,找一兩處觸動你的句子或語段品讀并加以賞析。
學生思考。
按照學生意愿,先集中講一次落日。
⑴第一次落日
示例
、俚2段:“一輪血紅的落日像一輛勒勒車的輪子,靜靜地停駐在那里。”
賞析:從色彩和形狀角度作靜態(tài)的描寫,還運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紅又大的特點。
、诘3段
賞析:從色彩和形狀角度作靜態(tài)的描寫,突出了它柔和、美麗、安謐的特點。
③第5段(發(fā)言學生讀此句)
賞析:a 作者對落日作了動態(tài)描寫。我們平常以為太陽是靜靜落下去的,可是這里的太陽卻是“跳躍著、顫抖著降落”?梢娪^察之細致。
b 作者又運用擬人的手法,說太陽“依戀地慈愛地注視著人間,好像不愿離去”。將落日寫活了,使之具有人的感情色彩,很親切,讓我們想到它對人間的.依戀也就是人對生命的留戀。
、艿4段:“我們全都驚呆了!
第5段:“那一場奇異的風景恍若一場夢境!笨梢娖婊谩
請一生總結剛才學生發(fā)言。
【板書】柔和、美麗、安謐
、频谌温淙
問:第三次落日和前兩次有何不同?
示例
、俚17段(發(fā)言學生讀)
賞析:沒有直接實寫落日,而是通過火燒云來寫落日,這是側面描寫、虛寫的手法。
追問:有什么好處?
明確:
側面描寫起烘托作用,突出了落日燦爛、熱烈、夸張的特點。虛寫則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想象。
補充:徐悲鴻《萬馬奔騰圖》以實畫六匹馬和飛揚的塵土來暗示萬馬奔騰。
②第21段
、鄣20段“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
問:作者為什么會感到“卑微”、“平庸”?
——他由落日聯想到曾經在西部土地上發(fā)生的歷史,聯想到成吉思汗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歷史功績,造福了后人,所以感覺到自己的卑微平庸。
追問:為什么要寫成吉思汗而非平庸的人?
——使文章具有歷史文化內涵,豐富文章的內容。成吉思汗是英雄,襯托出落日的雄偉。
請一生總結剛才學生發(fā)言。
【板書】燦爛、熱烈、夸張
五、齊讀頭尾兩段
剛才我們賞析的是本文的主體部分,最后讓我們來看看頭尾兩段寫了什么。
生齊讀。
問:有何特點?文眼是什么?
——照應、“世間有大美”。【板書】
六、總結
我們領略到的三次落日之美,是西地平線之美,是西部風情之美,也是西部歷史人文之美。我們從中領悟到了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情懷。通過這堂課,我希望同學們不僅學會作者寫景的手法,還希望你們也從此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如果你懂得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便是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
七、課外作業(yè)
大自然時刻向我們敞開愛與美的胸懷,一個睿智的人,能從自然界發(fā)掘美,讓生活更美好。
請同學們選擇你熟悉的風景,寫出它的大美。(300字)
【提示】寫景抓住特征,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運用聯想和修辭。
【板書】
西 柔和 美麗 安謐 世
地 間
平 壯麗 莊嚴 圣神 有
線 大
上 燦爛 熱烈 夸張 美
課后反思
作者描寫的三次落日中,我個人認為第二次落日最難理解、也是對作者觸動最大的。為了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立足“抓住景物描寫,感悟落日之美,體會手法對寫景的重要性”的教學重點,選擇第二次落日作為示例,讓學生從寫景的基本手法入手,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最后能夠自主賞析,并在分析中解決教學難點。預設的課堂節(jié)奏是先緊后松,最終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成為課堂的亮點。但在實施過程中,突顯出很多不足,值得我好好反思。
一、未能恰當點撥,教師壓抑了氣氛。示例投影出句子,第一個學生發(fā)言不好時,我應當明確地從賞析要點如“顏色(視覺)、形狀、動靜變化、感覺”進行點撥。發(fā)言的氛圍是需要一開始就營造的。為了活躍氣氛,也可先讓學生舉手發(fā)言,能自主舉手的學生一般有一定的欣賞水平,他們的示范作用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思考和發(fā)言的積極性。再者,自己課前未能先觀察一下地形,結果自己未能站在兩組中間,一開始請學生發(fā)言就被動采取了開火車方式,壓抑了課堂氣氛。所以,原本設計為20到23分鐘的“文本研習”環(huán)節(jié)拖到了28分鐘。
二、引導不夠是因為課前忽略了備學生。因為前面環(huán)節(jié)費時多,“自主賞析”環(huán)節(jié)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未能真正讓學生認真思考,大都讓舉手的學生發(fā)言,學生亦不能暢所欲言。對回答有偏差的學生引導不夠,一切都是因為課前對學生知識水平預估不足。所以,這堂課,對學生的寫景寫作有多大幫助,很難說。
三、未能靈活應對形勢。學生分析了其中一次落日,如果講得好,把教學重點落實好了,其實目的就已經達到了。我可以很靈活地把未分析的那部分內容留作課外作業(yè)。朗讀不靈活,個別讀太少,教師一直在揮舞指揮棒,學生中規(guī)中矩,未真正成為主體,教學氣氛單調。
四、最后應對“大美”稍加解釋,可再補充席勒的話:“真正美的東西,存在于自然,且要體現理想!
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吃透教材,備好學生,針對不同欣賞水平的學生,多設想一些問題來點撥引導,扎扎實實地備課。雖然大雨已過,但回顧所來徑,人們總能見到橫著的翠微蒼蒼,作為一種警醒或者鞭策。
線上教學反思7
《西地平線上》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模塊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第一板塊“諦聽天籟”中的第二篇學習材料。第一板塊主要體現了對自然純美的注視,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自然之美。課堂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是突出對文章本身審美韻味的把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所收獲。但由于文中運用了聯想的方法,在對落日的描寫中引進文學和歷史文化典故,不僅僅是增加了文章的歷史文化韻味,更是對“對世間有大美”之深刻詮釋。因此從自然又升華到了對生命和歷史的思考。故也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與感悟自然美、悲劇美、英雄美的能力。
我一開始對于設計這堂課有三點想法:
。1)要學生重視預習:由于本篇文章脈絡較為清晰,但內容和深層挖掘的東西較多,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做好較充分的預習工作,并給他們提出具體的預習內容,這樣,上課時就可細可深,上出語文味。因此,我選擇忽略文本的結構,直接切入落日,重點放在對落日的描寫和思考上。
。2)重視研習:本專題的教學呈現方式全部為“文本研習”,所以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因此我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賞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一談哪一次落日寫得最好或者他們最喜歡哪次落日,并說說理由。在此基礎上加強朗讀和賞析的能力。
。3)適當探討:本文不僅僅是對自然的感悟和傾聽,還有就是從對大自然的感悟引發(fā)開了對生命對歷史等的思考,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內涵進行思考領悟。因此,我又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
上好課后,我又深思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
。1)在第一個賞析環(huán)節(jié)雖然有加強學生朗誦和感悟的意識,但對語言的.賞析和寫作手法的表達上并沒有很透徹的深入。最后只能讓學生個人讀集體讀去體會自然之美。對于為什么美即描寫手法的妙處只是讓一個同學總結了下而已。
(2)第二個探討環(huán)節(jié),問題設計的太多了,難以深入,而學生發(fā)言又比較淺,此時應該加入自己的看法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到深層次的思考。但在上課過程中引導性語言和意識不足;探討時加入一些補充材料,但沒有很好的運用起來,材料出現得太遲了,沒有時間讓學生討論;而最后本來設計好的從“自然之大美”引發(fā)到“生命之大美”和“歷史之大美”的一個升華的小結被遺忘了,沒有對“世間有大美”進行層層詮釋,非?上。
這堂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對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感悟自然和鑒賞語言的能力有一定的點撥。課上充分運用了學生討論和朗誦的這兩個重點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問題探討時升華不夠。
線上教學反思8
文章盡管寫了三次落日,但都是建立在西部遼闊的疆域和人文內涵之上,如果不能體會西部的雄偉和壯觀,就理解不了落日的壯美。
文章的導入從解題入手,把題目補充成完整的句子!啊摇础鞯仄骄上的落日’”,從而引出“在哪里看”,看了“什么樣的.落日”,從而到達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重要的是就是語言的鑒賞。要求他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次落日,然后進行語言的探討。這樣幾乎把幾個難懂的句子都找出來了。如“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落日景象更莊嚴、神圣和具有悲劇感。”,在他們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后我補充講解了電影《泰坦尼克號》(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與其說是描述愛情還不如說是表達對人類生命的關懷和尊敬,它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在死亡面前的從容和尊嚴),把這點聯合落日講開,還是有效果的,把自己怎么理解文章的也讓學生領會就夠了。
我認為如果一堂課能讓學生提出問題而且讓他們自己回答,便是成功的。也即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讓他自己說話。盡管有很多做得不成熟,但正努力朝這方面努力,便也是一種進步吧。
希望每節(jié)課都能讓他們有所收獲,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在他們稚嫩的心靈上能夠留點烙印。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更是自我提升的過程。
【線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想》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03-10
《比尾巴》教學實錄及反思12-18
《詹天佑》教學反思06-04
線上上學作文11-02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04-11
起跑線上作文08-02
在新的起跑線上作文11-10
站在起跑線上作文07-24
倘若輸在起跑線上作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