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化中學德育工作的一些途徑管見的論文
教育就其本質(zhì)來說是關愛、是幫助;是一種期待、一種發(fā)現(xiàn);是為了保護、為了奠基。當前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無庸諱言,一方面微觀上存在著觀念上迷誤、方法上陳舊、結果上低效的被動局面,另一方面宏觀上社會共識和環(huán)境保障的缺失、人的尊嚴和價值的缺失、個體的權利和自由的缺失等滯后狀態(tài),以及說教式、形式主義和封閉性特征的嚴峻形勢。尤其對于義烏這樣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區(qū),與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市場不想策劃尼古丁社會風氣尤其是德育建設更是提上議事日程。以上諸多痼疾根由在于德育理念和途徑的滯后、延誤和迷失,讓我們大家為之焦慮和探究。筆者認為,優(yōu)化當前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是前提
我國極其注重因勢利導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弘揚先進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有關機構要立足于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造的高度,對于青少年教育提高認識,由理念化為教育目標,進而成為教育實踐的行動,進行試點,逐步擴展,不要一步到位,防止流于形式,疏于督導,堅決避免雷聲大,雨點小,杜絕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的尷尬。我市教育主管部門十分重視,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對策。只有把德育理念落到實處,才能上行下效,最終把學生培植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zhì)公民。
二、教師的培訓及示范是保障
教師畢竟是實施課程的.主體,教師素質(zh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公民教育的實施效果,目前教師在理解和操作時,不但容易會有較大的偏差,而且還會有嚴重的不適應甚至抵觸情緒。特別是發(fā)揮班主任的主體作用,組織全校班主任工作論壇,經(jīng)常性地召開德育工作問題與對策研究會議,適時組織班主任外出參觀學習,通過各種形式不斷提高班主任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素質(zhì)。同時,結合各學科特點,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中,切實落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注重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此外以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為輔助,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以身垂范才有說服力和親和力。教師理當為人師表,身體力行,以自身的摯愛與執(zhí)著產(chǎn)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化作用,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充分保護和信賴學生。
三、校園的文明建設是載體
學校教育立足點在于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zhì)量觀和人才觀。學校應始終圍繞著“培養(yǎng)21世紀走向世界的未來公民”主旨,堅持“全員德育”觀念,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進而制定嚴謹周密的計劃,求真務實,千萬要防止頭腦發(fā)熱,脫離學生的意愿。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孝心、愛心、國防、環(huán)保、法制、安全、習慣、消防、社會實踐等主題德育活動,采用知識講座、文藝活動、朗誦演講、辯論比賽、參觀考察、校外輔導、演習、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寓教于樂。開展德育個案研究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積極進行德育科研活動,不放從校園文化、班級文化遺跡寢室文化等入手,除了校本課程外鼓勵開始生動多樣的班級課程,鼓勵勤寫作,多投稿。德育過程中力求行動重于言論,過程重于結果,隱性重于顯性,力求使知識內(nèi)化為個人自覺的公民意識,并外化為自我控制和調(diào)節(jié)的智慧與技能,直至春華秋實,水到渠成。校園的各項文明建設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發(fā)展自我、張揚個性和揮灑青春的素質(zhì)教育平臺與舞臺。
四、學生個人途徑:自我學習、自我實踐和自我反思是關鍵
義烏的許多學生頭腦靈活,視野開闊,家庭條件優(yōu)越,對于德育工作提出了信度挑戰(zhàn)。人類的發(fā)展越來越要求人們善待自然、善待社會、善待他人,追求和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正當風華正茂的當代青年,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如個性凸現(xiàn)、思維活躍、求知欲強、興趣廣泛、感覺敏銳、抱負遠大,但肩負著前所未有的升學壓力,有些人比較自私,缺乏意志和毅力,對自己認識模糊,甚至好高騖遠,缺乏實干精神,總體上生理成熟提早,但心理發(fā)展滯后。中學生要力求做到:深刻解剖自己;合理籌劃自己;不斷完善自己;著力超越自己,樹立寬容、感恩、誠信和尊嚴等公民道德,學會能夠溫和、漸進、理性地解決問題。同學們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大膽投身社會并接受人生的洗禮、磨練和挑戰(zhàn),諸如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引導學生崇尚團結、友愛、互助、奉獻的精神,最終養(yǎng)成自尊、自信與自立信念,那么這個班級、學校或家庭必將是修身的凈土、求學的樂園,成材的搖籃。
五、新聞媒體和學術、出版界尤其是網(wǎng)絡的通力配合是依托
青少年的德育工作關乎祖國的興衰存亡,切不可等閑視之。各界務必形成共識,齊抓共管,利用各種方式、場合和媒介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和輿論環(huán)境,弘揚主旋律,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鏟除精神污染,“掃黃打非”工作當常抓不懈,還學生一個純凈的娛樂天空。各部門用更多優(yōu)秀的文化產(chǎn)品來滋補、充實和引領青少年的成長,用愛心去撫彌合創(chuàng)傷、播種理想和凈化心靈;用真情去修煉智慧、激發(fā)力量和喚醒良知。堅持通過出神入化的點撥、春風化雨的滋潤和和藹可親的誘導來尋求人的價值、優(yōu)化人的個性、提升人的境界。有志于推進下一代教育的學術界、教育界及社會人士應加強聯(lián)合與協(xié)作,共同商討德育的相關課題,出謀劃策。
六、社區(qū)與家庭的積極合作是條件
盡管義烏做好學生的許多家長當年從雞毛換糖的貨郎擔起家,并沒有多少文化,但對于子女的讀書極其注重。一般上,當今大量的獨生子女普遍比較孤獨,渴望友情,與外界接觸較少,家長和長輩要堅持針對性、保障主體性、追求創(chuàng)新性和提高實效性,為孩子們的教育的貫徹群策群力。師長們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實力和魅力影響青少年,用真心呵護、用善意感化、用美感引領孩子,克服嬌生慣養(yǎng)的不良習氣,學會感恩,培養(yǎng)組織紀律性、集體觀念和吃苦耐勞精神,增進不怕困難、直面挑戰(zhàn)、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與價值取向。家庭、社區(qū)要齊心協(xié)力,立足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力爭嚴格、平等、公開,開發(fā)和利用一切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建立密切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通融關系,構建德育基地,因為,教育的最基本目標就是造就新世紀的合格公民。
七、教育評價的促進是動力
教育實施的成效如何,都要靠切實的評價來衡量,我們應以寬容、公正和博愛來促進教育評價的人性化、合理化和制度化。眼下封閉、壓制、冷漠的片面化應試教育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的扭曲,教育的工具化往往漠視、貶低或壓抑人的感情、尊嚴和自由權利,從而是教育適得其反。我們倡導素質(zhì)教育,就要“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學生為本位”,變“知識形態(tài)的課程”為“生命形態(tài)的課程”,創(chuàng)設“有民族意識”、“適應國際挑戰(zhàn)”以及“有時代氣息且富于人性”的公民教育。
誠然,中學德育理念的逐步落實,不僅在于領導要關注,人員要配備,措施要到位,環(huán)境要凈化,還要做到:方式要創(chuàng)新;活動要豐富;內(nèi)容要精選;效益要確保。為更好地實現(xiàn)公民教育理念,需要穩(wěn)扎穩(wěn)打與日積月累,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請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負重前行,讓公民教育伴隨社會、課程與學生一起成長。
【優(yōu)化中學德育工作的一些途徑管見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議水利工程管理優(yōu)化途徑論文02-06
淺探優(yōu)化學前教育途徑論文11-21
管理會計優(yōu)化創(chuàng)新途徑分析論文11-20
農(nóng)村中學德育途徑初探論文01-19
小學德育工作途徑與方法的探討論文01-19
學生反思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論文05-19
中學英語教學中思想教育管見論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