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集合7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請一起努力,寫一份教學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與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所教九年級數學包括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圖形的相似》,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隨機事件的概率》。代數三章,幾何兩章。而且本學期還要授完下冊第二十七章內容。
三、教學目標:
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 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與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 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技能目標: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質及計算;會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相似圖形的基本性質;掌握直角三角形有關的概念、性質;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探究、推理、歸納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推理認證表達能力,提高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態(tài)度情感目標: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
四、教學措施、方法和日常教學指導思想
1、盡快了解學生,融洽師生關系,消除學生逆反心理,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指導、糾錯:爭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務不推托到明日,爭取一切時間,緊緊抓住初三階段的每分每秒。課后反饋。落實每一堂課后輔助,查漏補缺。精選適當的練習題、測試卷,及時批改作業(yè),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學生面對面的指出并指導學生搞懂弄通,不留一個疑難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2、認真?zhèn)湔n,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點難點、關鍵,爭取在課堂上消化知識,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主要途徑。 教學過程中盡量采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秤的教育方法。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學生為主,盡量兼顧后進生,注重整體推進。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復習回顧。復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并能熟練運用。
3、組織學困生的輔導。課堂上多進行提問 ,多與學生溝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增強學習信心。批好每一次作業(yè):作業(yè)反映了一節(jié)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真批改作業(yè),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情況,對癥下藥。
4、分層輔導,因材施教對本年級的學生實施分層輔導,利用優(yōu)勝劣汰的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情,保證升學率及優(yōu)良率,提高及格率。對部分差生實行義務補課,以提高成績。按時檢驗學習成果,做到單元測驗的有效、及時,測驗卷子的批改不過夜?己髮Φ湫湾e誤利用學生想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點評。
5、 嚴格按照教學進度,有序的進行教學工作。用心去做,從細節(jié)去做,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發(fā)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畢業(yè)班的教學工作。
五、強化復習指導、分二階段復習:
(一)第一階段全面復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實、系統(tǒng),形成知識網絡。
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實、系統(tǒng),形成知識網絡。
1、重視課本,系統(tǒng)復習。現(xiàn)在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后面的大題雖是”,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第一階段復習應以課本為主。
2、 按知識板塊組織復習。把知識進行歸類,將全初中數學知識分為十一講:第一講數與式;第二講 方程與不等式;第三講函數;第四講統(tǒng)計與概率;第五講基本圖形;第六講 圖形與變換;第七講角、相交線和平行線;第八講 三角形;第九講 四邊形;第十講三角函數學;第十一講圓 。 復習中由教師提出每個講節(jié)的復習提要,指導學生按”復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溫一遍,邊復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 憶,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基礎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理清知識 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復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 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與幾何知識的聯(lián)系的題目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應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數學命題除了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復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4、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及運用。如函數的思想,方程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階段綜合運用知識,加強能力培養(yǎng),構建初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以構建初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為主,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提高能力。
培養(yǎng)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講節(jié)中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 旁通。這個階段的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可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fā)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欲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 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欲。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復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階段尤其要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復習 課,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初中總復習的內容多,復習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這就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復習內容是學 生已經學習過的,各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復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根據個人的具 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復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能引起學生復習的興趣外,還要精心設計 復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復習效益。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1)班學生共有69人,從這學期數學學習上看,總體上較好。差距不是太大。這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家長與老師之間團結協(xié)作,共同努力的結果集體。在學習新知識和復習階段,我認真整合復習教材,認真指定切實可行的習題練習,著重對班級的后進生的輔導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具體表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準備、上課聽講、思考發(fā)言、書寫、審題、運算習慣等學習習慣,并樂于參加各種數學實踐活動。、由于家長非常配合學校工作,90%以上的學生能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各項數學活動,為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二),觀察物體(一),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搭配一)和數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ǘ、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xiàn)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法滲透。教師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學生對某些數
學內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滲透德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六、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ǘ、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ㄈ⒔堑某醪秸J識(2課時左右)
。ㄋ模、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ㄎ澹、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看一看 擺一擺1課時左右
。ㄆ撸、統(tǒng)計(3課時左右)
。ò耍祵W廣角(2課時左右)
。ň牛⒖倧土暎4課時左右)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情境導入:
除了平方差公式外,還有那些公式?如何表示?;(a+b)2=a2+2ab+b2(a-b)2=a;1.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用語言表述為:;□2+2□△+△2=(□+△)2□2-2□△+△;三、應用新知;在上面的.表格中,1+4a2x2+;2+4;不是完全平方式,如何修改使之成為完全平方
4.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完全平方)
除了平方差公式外,還有那些公式?如何 表示?
(a+b)2=a2+2ab+b2 (a-b)2=a2-2ab+b2 這是什么公式把公式倒過來應該怎么寫? , 。
二、知識梳理:
1.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 =(a+b)2 a2-2ab+b2=(a-b)2
用語言表述為: 。 2.用□表示a,用△表示b,則公式可表示為
□2+2□△+△2=(□+△)2 □2-2□△+△2=(□-△)2
三、應用新知
在上面的表格中,1+4a2 x2+2+4
不是完全平方式,如何修改使之成為完全平方式?
2.下面的因式分解對嗎?為什么?
(1) m2+n2=(m+n)2. (2) m2-n2=(m-n)2. (3) a2+2ab-b2=(a-b)2. (4) -a2-2ab-b2=-(a+b)2.
3.按照完全平方公式填空.
(1) a2-12a+( )=( )2. (2) ( )+8ay+1=( )2. (3)
4.下列多項式中,哪些是完全平方式?將完全平方式進行因式分解.
(1) m2+2m+4. (2) m2n2 -16+8mn. (3) 9p2-24pq+16q2. (4)
5. 分解因式:
(1) x2-10x+25. (2) -81x2+18xy-y2. (4) 0.04a2+0.24a+0.36. (4)
6. 分解因式
(2) -a2-14a-49. (2 36b2+a2+12ab. (3) 4x3y+4x2y2+xy3. (4) x4-20x2+100. 7.用簡便方法計算:30052-60101003+10032.
8. 分解因式:
(1)(a-b)2-4(a-b)+4. (2) 4a2-3b(4a-3b) (3) -ab+2a2b-a3b. (4) 9m4-6m2n2+n4.
9.(20xx年無錫中考題)分解因式 2x2 4x + 2 最終結果是( )
A、2x(x2) B、2(x22x + 1) C、2(x1)2 D、(2x 2)2
四、回顧小結
五、能力提升
10.將16x2+1再加上一項,使它成為(a+b)2的形式. 你有幾種方法?
11.你能將m4+4 因式分解嗎?試一試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課前準備:帶有圓點的紙。每組一張紙、檢測紙。調查,“圓,一中同長也”!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的意思
課前交流:今天,老師有幸和我們這么多優(yōu)秀的同學一起學習,老師感到十分的高興,所以我想先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課件出示,“溫故而知新”幾個字,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要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小結:經常溫習功課,不但不會讓我們忘記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使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有新的感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所以大家要做到邊學習新知識,邊復習舊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掌握。上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
課件出示小明的尋寶情境圖:
師:小明參加奧林匹克尋寶活動,得到一張紙條,想知道紙條上的信息嗎?
示“寶物距離左腳三米!
師:讀。ǎ⿲毼锟赡茉谀哪?
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張紙,上面的黑點表示小明的左腳,你能在紙上畫出寶物可以在哪嗎?開始畫。(生:畫)
師:舉起來展示給周圍的同學看看。
師:你能用一句話說出寶物有可能在哪嗎?生:寶物在以左腳為圓心,半徑為3米的圓上。
課件展示
師:很好,同學們一下就想到用學過的圓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重新回到圓的知識殿堂,尋找我們曾經熟悉的知識,相信大家一定有新的收獲。板書:圓的復習。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師: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復習有關圓的知識,你們完成了嗎?拿出來讓老師欣賞欣賞。都非常棒!
師:那么,下面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收獲,然后綜合每位同學的意見,再進一步補充完善知識網絡圖。(課前要指導學生知識整理的方法)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組間巡視指導整理的方法。
3、、全班匯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要求四位同學都到前面。一位學生根據自己整理的內容進行匯報,其他小組的同學聽后進行評價,補充,提問。)(培養(yǎng)學生評價質疑的能力。)用同樣的方式展示其他組不同的整理方式。整理方式有:樹枝圖,表格,分類列舉,逐一列舉等方式。(要進行課前的培訓)
師:哪一組愿意來匯報展示自己組的交流成果?(指組)在匯報之前跟大家提個要求:其他小組的同學認真聽,聽完后給予恰當的評價,匯報不完整的地方可以給予補充,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提出疑問。
。ㄔ趯W生評價分析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匯報周長和面積的推導公式,并用課件展示。)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同學們通過整理,已經系統(tǒng)的掌握了圓的知識。相信同學們運用知識的能力一定也很高,愿意再一次接受挑戰(zhàn)嗎?
(一)基本練習(課示:“圓,一中同長也”)
1、理解《墨經》中記載的“圓,一中同長也!
師: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道:“圓,一中同長也。”所謂一中,就是指一個——?生:圓心。
師:那同長又指什么呢?生:半徑一樣長。
師:還可以怎么說?生:直徑一樣長。
師:那下面這句話對嗎?
。ㄕn件出示)判斷題:圓的所有半徑一樣長,所有直徑一樣長()
2.理解俗語“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師: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課示)“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
生: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師:其實這句話本來來自古代木匠術語,木工用“規(guī)”打制圓窗、圓門、圓桌、圓凳等,而“矩”則是打制方形門窗桌凳等必備的工具。再后來卻成了人們生活中一條重要的人生準則。從中我們也知道畫圓要用什么工具?生:圓規(guī)。
師:還記得怎么用圓規(guī)畫圓嗎?生:記得。
師:那我們來試試,好嗎?
課件出示:畫一個周長為9.42厘米的圓。(生畫后交流畫法)
師:你們是怎樣畫出周長是9.42厘米的圓的?
過渡語:(邊說邊課件出示填空題:()確定圓的位置,()確定圓的大小。)從剛才畫圓的活動中,我們又深刻地體會到了。。。
3.理解《周髀算經》中記載的“圓出于方,方出于矩”。
師:“沒有規(guī)距,不成方圓”難道真的沒有圓規(guī),就畫不出圓了嗎?
師:其實,在我國古代《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課件出示:“圓出于方,方出于矩!保┱f“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生:……
師:“圓出于方”,是指最初的圓形并不是用現(xiàn)在的這種圓規(guī)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切割而來的。(動畫演示正方形向圓的漸變過程)
師: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生:圓的.直徑是6厘米,半徑是3厘米。
4.在太極圖中加深對“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的理解。(課件出示:太極圖)
師:說起中國古代的圓,下面的這幅圖案還真得介紹給大家,認識嗎?生:認識,它是陰陽太極圖。
師: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課件演示)
生: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
師:(課件演示)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小圓的直徑是6厘米;大圓的半徑是6厘米;大圓的直徑是12厘米;小圓的直徑相當于大圓的半徑。
3cm
4cm
(二)綜合練習
1、(課件出示)師:看了這兩個圓,你獲取了什么信息?能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嗎?(男、女生分別計算大圓和小圓的周長和面積)
師:哪位同學愿意到黑板前計算。
。ㄕ堃幻型瑢W、一名女同學到臺上板演。)
2.師:如果把上題中的兩個圓合并,(課件出示下圖)認識這個圖形嗎?會計算陰影部分的面積嗎?
生獨立計算后,師有選擇地展示生的解法。生1:3.14×32-3.14×22=15.7(cm2)
生2:28.26-12.56=15.7(cm2)
師總結: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死套公式。像這一題,就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信息來解決。
。ㄕn件出示下圖)師:現(xiàn)在陰影部分的面積又是多少呢?
生:還是15.7cm2。與剛才陰影部分的面積一樣大。
師:也就是說,只要小圓在大圓里,無論小圓的位置怎樣變化,陰影部分雖然形狀變了,但大小不變。
。ㄈ┩卣剐跃毩
。ㄕn件出示下圖):有三個相同的圓,半徑為2厘米,連接三個圓心,求三個陰影部分的面積的和是多少?
師:你可以獨立思考,如果想不出來可以與同組同學共同研究,相信你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ㄉ献魈骄亢,展示方法。)誰來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這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把三個陰影拼起來,正好是一個半圓,所以面積是:3.14×2×2divide;2=6.28(cm2)(課件展示拼后的半圓圖形)
師:你能用轉化的方法把三個陰影通過移動,組合成一個半圓,真能干!那中間這個蕊(空白部分)的周長又是多少呢?(課件出示)
生:這個蕊的周長也恰好是圓周長的一半,所以是3.14×4divide;2=6.28(cm)(課件出示)
四、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教師為每一位同學準備檢測紙一張,獨立完成,根據學生的做題情況,靈活掌握本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師:1、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棒!老師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份檢測題,開始吧。ㄉ毩⒆鲱})
2、通過這節(jié)課的整理復習,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感悟?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 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學習活動
1、讓學生畫圓、描述、交流,得出圓的第一定義:
定義1:在一個平面內,線段OA繞它固定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A隨之旋轉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圓.固定的端點O叫做圓心,線段OA叫做半徑.記作⊙O,讀作“圓O”.
2、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出圓的第二定義.
從舊知識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
觀察:
共性:這些點到O點的距離相等
想一想:在平面內還有到O點的距離相等的點嗎?它們構成什么圖形?
(1) 圓上各點到定點(圓心O)的距離都等于定長(半徑的長r);
(2) 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都在圓上.
定義2:圓是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3、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問題三: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怎樣?(學生自主完成得出結論)
如果圓的半徑為r,點到圓心的距離為d,則:
點在圓上d=r;
點在圓內d
點在圓外d>r.
“數”“形”
二、 例題分析,變式練習
練習: 已知⊙O的半徑為5cm,A為線段OP的中點,當OP=6cm時,點A在⊙O________;當OP=10cm時,點A在⊙O________;當OP=18cm時,點A在⊙O___________.
例1 求證:矩形的四個頂點在以對角線的交點為圓心的同一個圓上.
已知(略)
求證(略)
分析:四邊形ABCD是矩形
A=OC,OB=OD;AC=BD
OA=OC=OB=OD
要證A、B、C、D 4個點在以O為圓心的圓上
證明:∵ 四邊形ABCD是矩形
∴ OA=OC,OB=OD;AC=BD
∴ OA=OC=OB=OD
∴ A、B、C、D 4個點在以O為圓心,OA為半徑的圓上.
符號“”的應用(要求學生了解)
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
OA=OC=OB=OD
A、B、C、D 4個點在以O為圓心,OA為半徑的圓上.
小結:要證幾個點在同一個圓上,可以證明這幾個點與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
問題拓展研究:我們所研究過的基本圖形中(平行四邊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哪些圖形的頂點在同一個圓上.(讓學生探討)
練習1 求證:菱形各邊的中點在同一個圓上.
(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A層自主完成)
練習2 設AB=3cm,畫圖說明具有下列性質的點的集合是怎樣的圖形.
(1)和點A的距離等于2cm的點的集合;
(2)和點B的距離等于2cm的點的集合;
(3)和點A,B的距離都等于2cm的點的集合;
(4)和點A,B的距離都小于2cm的點的集合;(A層自主完成)
三、 課堂小結
問: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學習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強調:
(1)主要學習了圓的兩種不同的定義方法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
(2)在用點的集合定義圓時,必須注意應具備兩個條件,二者缺一不可;
(3)注重對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我擔任初三年級數學,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學思想: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潛力、運算潛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潛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
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潛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認真?zhèn)湔n。認真研究教材及考綱,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視每一章節(jié)資料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及其地位,重視課后反思,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師生互動的細節(jié)。
。2)抓住課堂45分鐘。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備課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練習,進行教學,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爭取每節(jié)課到達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增大課堂容量組織學生人人參與課堂活動,使每個學生用心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使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及時反饋信息提高課堂效益。
。3)課后反饋。精選適當的練習題、測試卷,及時批改作業(yè),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學生應對面的指出并指導學生搞懂弄通,不留一個疑難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三、不斷鉆研業(yè)務,提高業(yè)務潛力及水平。
用心參加業(yè)務學習,看書、看報,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使之更好的為基礎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斷努力,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努力使教學更務實,方法更靈活,手段更先進。
四、提高質量的措施
1.認真學習鉆研新課標,掌握教材。
2.認真?zhèn)湔n,爭取充分掌握學生動態(tài)。
3.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4.落實每一堂課后輔助,查漏補缺。
5.用心與其它老師溝通,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水平。
6.經常聽取學生良好的合理化推薦。
7.以“兩頭”帶“中間”戰(zhàn)略思想不變。
8.深化兩極生的訓導。
數學教學計劃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并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加減算式(2-99)
2、教具圖片一張《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教師: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1、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繼續(xù)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二、幼兒操作活動。
1、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
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2、觀察連續(xù)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3、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
(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騾^(qū)域中進行。)
三、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
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計劃02-07
數學教學計劃09-26
數學教學計劃12-29
數學的教學計劃01-04
數學教學計劃(精選)07-05
數學教學計劃06-12
數學教學計劃08-29
數學的教學計劃05-07
數學教學計劃04-26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