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7篇[精選]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過實際測量和觀察,知道1公頃有多大。
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知道1公頃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土地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到目前為止,你都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像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積單位,是計量面積時使用的。在計算土地面積時要使用土地面積單位 (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常用的單位有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狙菔菊n件土地面積單位】
二、新授。
1.認識1公頃。
(1)將學生帶到操場,畫一個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引導學生觀察、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2)教師指出: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頃。為學生介紹學校操場、教學樓的.占地面積。
。3)把學生帶回教室,思考討論: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公頃=10000平方米)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學生試算。
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匯報展示,全班訂正!纠^續(xù)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3)測量土地時,一般用米作長度單位來測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換算成公頃。
3.認識平方千米。
。1)我們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要大的土地面積單位。
。2)大家想一下,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誰能計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 2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2平方千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頃。
3.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1.(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頃。
2.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3.一塊正方形的果園,周長是240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4.農民給水稻施化肥。每公頃施225千克。在一片長200米,寬150米的長方形稻田里,應施化肥多少千克?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用計算器計算、學習除數是一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法的道理,會計算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生進行小米價錢的談話,鼓勵學生課下調查,并引出本節(jié)課的問題。
。ㄔO計意圖:關于現(xiàn)實小米價錢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又自然引出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介紹教材上買小米的事情及有關數據信息,并做簡單板書。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
。ㄔO計意圖:口述問題的'出處和由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二、解決問題
1、師生列出算式,讓學生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的特點,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被除數和除數特征”引出課題,明確學習內容,既有利于知識的學習,也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作好鋪墊。)
2、提出用計算器計算的要求,學生算完后,交流并板書出來。
。ㄔO計意圖:利用計算器計算既能滿足學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為計算作鋪墊。)
3、啟發(fā)學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豎式計算。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時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出豎式。
。ㄔO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經驗解決問題,既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更為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作準備。)
三、豎式計算
1、教師板書出21.6÷1.8的豎式,提出:怎樣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參與討論,使學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ㄔO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道理,促進知識的遷移。)
2、提出:“豎式計算怎么辦?”師生討論得出:在豎式直接畫去小數點后,按整數除法計算。最后,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
。ㄔO計意圖: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討論形成計算的方法,體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與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聯(lián)系。)
四、嘗試運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計算,21.6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請一名學生板演。
。ㄔO計意圖:給學生創(chuàng)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空間。促進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
2、請板演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重點關注商8以后是怎樣想的。
。ㄔO計意圖:在自主嘗試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豐富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問題,師生列出算式,先討論:把2.5擴大10倍后,30怎么辦?再鼓勵學生自主計算,然后交流。
。ㄔO計意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除數是一位小數的計算知識。讓學生經歷計算方式發(fā)展的過程。)
五、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課本82-83頁。智慧廣場--數字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探索加減法算式中的數字謎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2.過程與方法:經歷簡答的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代數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體驗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學生在探索加減法算式中的數字迷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智慧廣場-數字謎(師板書課題)
二、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仔細觀察情景圖中的加法豎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飛加飛等于2.騰加騰等于9
。ɡ蠋熃柚n件演示)
猜一猜:猜猜看每個漢字代表的數是多少?
三、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認真看書自學。
算一算:動筆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對不對?
小組交流:每個漢字代表的數是多少?
驗證:教師借助課件演示推理的過程。
2.做一做。
師:下面老師來考一考同學們,看誰能做對與例題類似的題。(投影出示)
。1)2生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師巡視,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的`錯誤。
3.學生更正。
師:發(fā)現(xiàn)錯誤的來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4.討論(議一議)
。1)第一個同學做的,認為正確的請舉手。
。2)第二個同學做的,認為正確地請舉手。
生回答,師板書。
。3)評議板書,正確率。
(4)同桌對改并更正錯誤。
四、當堂訓練
師:剛才同學們做的都很好,下面我們接著做題,小組比賽,看哪個組得的小紅旗最多。
練習:自主練習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寫在書上。
2.寫完檢查。
五、全課小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數字謎
2.評比本節(jié)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
板書設計:
數字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和象形統(tǒng)計圖,對已經分好類的事物進行計數,填寫統(tǒng)計表不太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和整理數據,能利用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決定,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體驗數據的搜集,整理和分析過程。
2:讓學生通過認識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3: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統(tǒng)計的必要性,培養(yǎng)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在評價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了解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
2:難點:會把統(tǒng)計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
教具準備:
卡紙、口算題、彩筆。
教學方法:
以情景教學為主,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情景,以組織學生出游為導學和學生活動的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學生,和諧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激趣。
師:同學們“六 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園、淘氣貓樂園、香陳灣游樂園的美麗景色。)
生:答┄┄。
師:剛才大家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只能去一個地方,怎么辦呢?為了讓去的地方使大多數同學滿意,我們必須對大家的想法進行調查。(板書課題:統(tǒng)計)。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ㄍ瑢W們各抒己見,發(fā)表意見和想法)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同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身邊,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的情景。]
二:引導交流,探究新知。
師:下面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小組合作、探究,小組長記錄調查結果并匯報調查的方法,大家比賽一下哪一組討論的'好,回答的正確,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選一個地方。
師:聽到小朋友們的精彩的發(fā)言,老師感到特別高興。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你們用什么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呢?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的!
。ǖ贸觯褐鹨粏、做標記、舉手表決、“正”字統(tǒng)計法等)
師:大家真是愛動腦筋的小機靈,向同學匯報你們組的討論結果吧!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現(xiàn)在就挑出你們最喜歡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說說吧。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給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探索統(tǒng)計的方法,此時并沒有最優(yōu)方法,而是放手讓他們相互溝通交流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最優(yōu)方法,并在實踐中逐步修正,讓學生多中選優(yōu),擇優(yōu)而用。]
師:同學們的統(tǒng)計方法有很多,今天,咱們學習根據調查結果繪制一個統(tǒng)計圖。讓我們先欣賞別人繪制的漂亮的、規(guī)范的統(tǒng)計圖。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認識11~20各數
教材分析:
11~20各數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學生對數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獨的一個個數,而是以十個為一體進行數數,這是建立十進制數位概念的重要階段。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數一數,擺一擺,這是運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建立11~20各數的表象;擺一擺,想一想,這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是把圖像與數結合起來,這也是學生過渡到抽象符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學習本部分的內容,讓學生知道十幾的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合成的。二是數的認識的拓展。為了讓學生較全面認識數,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讀數。
學情分析:
10~20各數學生能數出來,但是對于它們的組成不了解。還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簡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0個的數的簡便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jié)課所要考慮的重點。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
2、經歷觀察、操作、思考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難點:
建立初步的數位概念。
教具學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開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ǔ鍪局黝}圖)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火眼金睛,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中有什么?它們的數量各有多少?
生1:圖中有水果、小棒、正方體、圓球。
生2:水果有11個,小棒有10幾根,正方體也有10幾塊
師:說的真不錯,那到底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呢?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物體的個數超過10的時候,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老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新知
1、認識計數單位十
師:張老師這里有一些鉛筆,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有多少根?
師:指名學生來數一數。 師:你猜對了嗎?
師:有什么好的方法讓大家一下子看出鉛筆有多少根?
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先數出10根,十個一是10;捆成一捆,一個十是10。因此,10個一就是1個十。
學生操作:自己先數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通過圈10為以后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湊10法作準備。
2、數的組成
。1)師:現(xiàn)在,您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老師手里的鉛筆有多少根?(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還有1根,合起來就是11根),這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如果現(xiàn)在讓你自己擺15根小棒,你會怎樣擺?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己開始擺小棒,并思考: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現(xiàn)在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16根)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4)現(xiàn)在擺出19根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一?說一說再添加1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設計意圖:老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尋找好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數的順序
(1)補充上面沒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數,并齊讀一遍。
。2)看著直尺上的數,從0數到20,20倒數到0。再從7數到13,20倒數到11。
(3)13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4在15的( )面,14小于15;15在14的( )面,15大于14。
。4)看著直尺上的數,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數,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通過學生把1~20各數連起來。既可以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
三、練習延伸
1、數一數73頁的學具各有多少?
2、讀一讀。20 13 15 18 11
3、翻書游戲:比一比,看誰翻得快。找出數學書的第7頁、12頁、18頁、20頁。介紹好的方法,現(xiàn)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數出20張,看看有多厚。
四、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 11~20各數的認識,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些數?你能用從這之間選一個數,說一句話嗎?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11~20以內的數?找一找。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算理,學會求兩個數的餓最大公約數的餓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和互質數,舉出一組互質數
2、寫出36的約數,60的約數,36和60的公約數,36和60的最大公約數
二、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用上面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很不方便,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2、教學例3
我們可以這樣想:把36和60分別分解質因數,把他們的最大公約數12也分解質因數,觀察以下,他們有什么聯(lián)系?
觀察、比較、議論:
(1)36和60的公有約數是幾,全部公有質因數的連乘的積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質因數與他們最大公約數12的質因數相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議論。
3、鞏固練習
4、試一試求下面兩題的最大公約數。
5、教學例4
(1)求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2)引導學生探求觀察思考
觀察上面三組數和他們各自的.最大公約數,發(fā)現(xiàn)什?
6、教學例5
。1)求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2)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這些數的最大公約數
。3)教師學生共同
。4)練一練
(5)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三、布置作業(yè)
反思:我認為這幾點我做的不好:
1、沒有讓學生真正懂得為什么兩個數全部共有質因數連乘的積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所以在下面的練習中學生知識照搬照抄。缺乏靈活性。
2、對于有特點的兩組數:互質數和約數關系時的教學缺乏舉例,與學生的自我思考。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20頁例5、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看圖理解圖意,編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
[2.初步學會分析解答簡單求總數的加法應用題和求剩余的減法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認真分析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輔助分析“求另一個加數”數量關系,從而確定解題方法,突出檢測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個?
3、△△△△△△△△ △△△還剩多少個△?]
二、合作探究,展示匯報
1.出示教科書P20頁的圖。
[讓學生觀察畫面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講—講畫面的內容。讓學生自由結合,互述畫面內容。]
2.板書: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了4個。
[教師:同學們看到這些話,想一想問題是什么?]
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教師:這道題的己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該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教師提醒學生凡是應用題,得數后面都應該寫上它的單位名稱,并加上括號。]
討論:有一個信息“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有用嗎?
[介紹多余條件。]
怎樣檢驗答案是否正確。
我是這樣檢查的:沒來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確。
[3、討論:針對圖文應用題,我們應怎樣解答?]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的是圖文應用題,今后我們在做應用題的時候看清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比如:第(1)題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總數用加法。(2)、(3)兩題是知道兩個數的總數和其一個部分數,求另一個數是多少用減法。
[可讓學生自行討論教師再進行總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20的“做一做”。
[提問:這里有幾個條件?有沒有多余條件?]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在學生收集信息后,圍繞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分析,運用畫圖、擺一擺等方法,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和解決的方法,能找到題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從而在圖文應用題解答中明確求其中一個加數要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