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川大學教授:唐代“高考”也有地區(qū)差異
嘉賓:謝謙、王紅、劉黎明
本期主講:四川大學教授 王紅
此時,岐王才不緊不慢道出來意:此子并非樂工,是來應進士試的考生,文學才華才是當代一流的呢。
唐人薛用弱的小說集《集異記》記載了一個關于王維的故事:王維不到二十歲就在文學藝術(shù)上有極高造詣,詩寫得好,而且懂音樂,善于彈琵琶,為唐玄宗弟岐王李范所喜愛。某年,王維將參加進士考試,先去請求岐王關照。岐王為之出謀劃策,讓其假冒演奏琵琶的藝人,著鮮衣華服,由岐王攜至某一大有權(quán)勢的公主府上,為公主及賓客演奏一支新曲《郁輪袍》。王維風姿秀雅,琴藝精湛,一曲奏畢,滿座傾倒。此時,岐王才不緊不慢道出來意:此子并非樂工,是來應進士試的考生,文學才華才是當代一流的呢,望公主提攜推薦。王維獻上早已備好的詩卷。公主大為嘆賞,令人將試官召至府邸,換掉她原來的推薦名單,重新舉薦王維為京兆府“解頭”(以第一名身份推薦參加省試者)。當年,王維一舉登第,成了進士。
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jié)并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與王維的生平行跡,只好當小說讀,但它展示的時代風貌卻是真實的。它寫出了唐代進士考試之前熱鬧的“院外活動”:考生奔走權(quán)貴之門,推銷自己,求人關照,各顯神通;王公貴族干預考試的頻繁活動與驚人能量——公主一傳喚,京兆府試官(相當于今首都教育考試院院長)立即奔往其府第,遵照指示更換解頭名單。貌似公正的科舉考試從開始環(huán)節(jié)就有許多的不公正。
需要特別說明一下京兆府“解頭”名額的重要性。唐代科舉考試的“�?啤保ㄖ饕高M士、明經(jīng)兩科)通常每年舉行。參加考試的舉子來自兩大途徑,一是“生徒”,由中央和地方各類學館選送參加考試;二是“鄉(xiāng)貢”,讀書人不論出身門第,自行報名,經(jīng)縣、州府逐級考試選拔,按一定名額報送中央,到長安參加尚書省有關機構(gòu)的考試(省試),合格者就是進士(或明經(jīng))及第了。
雖同屬州府一級,京城長安所在的京兆府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位遠高于其他州府。在京兆府參加州府試而獲得省試資格的考生,及第的概率也遠大于其他州府考生。京兆府薦送省試的前十名,稱“等第”。凡列于等第的,絕大多數(shù)登科有望。要是前十名在省試中有好幾個落選,京兆府就會發(fā)公文到貢院,要求考官解釋他們落第的原因。被京兆府列為第一名薦送省試的,如果落第那才真是怪事呢。有人統(tǒng)計,整個唐代,一共只有九個京兆府“解頭”省試落第。
看上了京兆府的特殊地位,外地考生爭來京城應試,奔走權(quán)貴之門,拉關系托人情也成為常態(tài)。前引“郁輪袍”故事中,考生“王維”走了皇帝弟弟的門路還不夠,又假扮樂工博取地位更重要的某公主歡心。如此煞費苦心,爭的是京兆府“解頭”。京兆府考試尚未舉行,“解頭”已內(nèi)定,并在“公主”的威壓下改來換去(前一“解頭”也是公主舉薦,因更喜歡“王維”,才招考官來改了名單)�!巴蹙S”將要參加的京兆府試,不過是走走過場。不出意外的話,省試登科已全無問題。眾多考生數(shù)十年寒窗也未必掙得來的進士頭銜,于他已是囊中之物了。
故事是虛構(gòu)的,“王維”并非大詩人王維,故事的背景,卻是唐代“高考”的真相之一。
(
【四川大學教授:唐代“高考”也有地區(qū)差異】相關文章:
東西部地區(qū)差異形成的原因及影響04-27
2004年高考試題全國卷英語(吉林、四川等地區(qū))05-04
四川高考備考作文04-28
四川丘陵地區(qū)農(nóng)地流轉(zhuǎn)狀況調(diào)查04-27
高考招錄亂象有騙子也有“高人”04-27
有關四川高考作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