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在社會發(fā)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個內容。本單元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基礎上,進一步系統(tǒng)的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為進一步認識其他立體圖形和學習有關計算打好基礎。本課時內容主要探究長方體的特點,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其長、寬、高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在于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不斷積累空間觀念,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導教學。通過一系列有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教學中的不足:
1、我對學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的特征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充分。
2、課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捕捉。
3、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扎實、更巧妙。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對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導,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長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設計是從原有知識的復習入手的,學生在3年級的教材中對長方體有過初步的認識,所以我預先布置了預習作業(yè),安排學生制作長方體并要求他們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入手,自己來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特征。例1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實物結合學生的預習時的發(fā)現(xiàn),對長方體的特征經(jīng)行補充和完善,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和本單元內容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看、摸、量直觀的感受長方體的面是長方形,利用學具中的小棒搭,是學生發(fā)現(xiàn)在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會是正方形,利用小組合作拼相對面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相對的面是完全相同的,利用量讓學生感知12條棱可以根據(jù)長度分成3組每組中的4條都是相對的,并且長度都相等。學生在動手操作和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深刻的了解了長方體的特征,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在直觀觀察和操作后,教師再教學直觀圖的畫法,從直觀實物引入對長方體的表象,是學生知道因為視角原因,長方體一般只能看到3個面,從而理解透視圖為什么要這樣畫,通過練習加強學生畫直觀圖的熟練性。在后面的“課堂小練習”和“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學生做題,教師點評的形式,是學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利用課后時間查漏補缺,更好的學習。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教學中滲透給學生數(shù)學方法。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都會遇到問題,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給學生滲透一些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進而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發(fā)展他們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我使用各種學具、教具,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不光理解了知識,同時還掌握了一些數(shù)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向指路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用“試一試”、“比一比”、 “做一做”等體驗方法,將“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再現(xiàn)”,使之成為豐富思維的活動。學生正是在這種“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體驗性學習中,由于每個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思維是獨立的、獨特的,很容易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其創(chuàng)新的潛質有條件得到開發(fā)。在體驗性學習中,通過交流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新的思想方法,每個學生又能夠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學生的思想、能力、個性都是發(fā)展著的。每一個學生又都在不同的學習層次上得到自我實現(xiàn),學生的體驗也是發(fā)展的。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了解決問題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從而在使用方法的過程中,體驗到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過程意識。在教學中應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逐步感受,逐步領悟,逐步形成,逐步發(fā)展。幾何圖形是很抽象的,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手摸,用眼觀察去體驗立體圖形,循序漸進最后抽象出長方體,并總結出長方體的特征。這讓學生經(jīng)歷了“觀察——思考——實踐——總結”這一探究過程。整個過程,從觀察思考,到討論、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經(jīng)歷了探索長方體棱、頂點及特點的全過程。只有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煥發(fā)創(chuàng)造力,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如何使精心設計的數(shù)學活動更具實效性,是每一位教師所關注的問題,我也不例外。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深深感受到想讓我們設計的數(shù)學活動更具實效性就要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在鉆研教材上下功夫。
1、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學 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觀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基礎上的,其中實際觀察和操作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必備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個探索活動,引導學生通 過動手操作及小組合作,通過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形式,自己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特點。再通過交流,逐步歸納總結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在課后小結時 再一次讓學生總結研究圖形的這些方法,讓每個孩子積累研究圖形的方法和經(jīng)驗。
2、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下功夫,讓課堂上每一分鐘鮮活起來。
、 長方體的長、寬、高作為長方體各部分名稱,對五年級的孩子是否有更深刻的意義。我這節(jié)課設計了一個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想像至少保留哪幾條棱才能想像出原長方 體的形狀大小,在老師的精心設計的組織引導下,觀察、操作、想像各種感官協(xié)調作用,長、寬、高依然不再是一個名稱了,而是決定長方體形狀的重要要素,這時 再講授長、寬、高就水到渠成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分析能力及空間觀念均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诰脑O計練習,開發(fā)練習的最大效能。本節(jié)課講授的內容較多,學生操作的活動較多,所以練習就要設計得“精”而“巧”了。我練習只設計了一道,但這一道包涵了這節(jié)課全部重點難點,充分發(fā)揮練習的作用。
3、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凡事要有依有據(jù),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幫助學生積累研究圖形問題的方法。在老師引導 下,邊觀察,邊操作,邊想像,讓學生體會長、寬、高絕對不僅僅是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而是對長方體起著決定作用的重要要素。因新授部分內容很多,故精減習 題,把全課重點難點濃縮于一題中,以點帶面。在課后小結中,注重學生對學法的總結,讓學生清楚可以利用觀察、數(shù)數(shù)、測量、比較等多種方式去研究圖形。
4、不足之處。
①一開始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有的學生說電視、鉛筆盒等不大規(guī)范的長方體,認識還停留在每一學段的水平上,老師沒能及時糾正。應在學習完長方體特點之后,回到剛才提到的例子中,驗證它們是長方體嗎?從而再一次加深對長方體特點的認識。
、陂L方體、正方體特點是通過學生匯報交流中完成的,知識呈現(xiàn)較為零散,應在特點全部呈現(xiàn)后,引導學生對長方體的特點進行一次整體的認識。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我在《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教學,先讓學生把自己準備的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藥盒、牙膏盒、字典等)拿出來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想一想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讓學生從實物建立起表象,能夠在頭腦中形成面、棱、頂點的不同特征信號。
然后再運用多媒體演示,從實物圖中抽象分離出長方體的立體圖形,讓學生看清實物的`長、寬、高與立體圖上的各條棱長之間的對應關系,認識到長、寬、高各是相等的四條棱長。在具體知道哪4條棱是長,哪四條棱是寬,哪四條棱是高,在辨認時教師不停的翻轉長方體的方向,使學生明白長寬高不是固定的,根據(jù)長方體的擺放不同,都在變化。在找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時,先找高,再找長和寬比較容易,這樣讓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了長方體12條棱的特征。
其次認清實物的各個面與立體圖上各個面之間的對應關系,知道哪四個面是大小形狀相等的,并進行比較,使學生建立起長方體特征的空間觀念,為下節(jié)課學生探究長方體面積計算做好鋪墊。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在動中學,在學中用,讓學生直觀、生動、形象地了解到這些知識,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空間觀念。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長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個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系統(tǒng)的學習長方體的有關知識。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掌握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長方體長、寬、高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所以,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積累空間觀念,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征,同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實際操作中,掌握幾何長方體的特征。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選用合適的小棒拼組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棱的關系,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概括,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并將一個長方體紙盒,擺放不同位置,使學生加深對長、寬、高的理解。由于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豐富感知,積累了空間觀念,形成概念。
二、引導多向思維,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中注意我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棱的認識,在學生已知道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棱并制作了長方體框架后,我又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如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棱的長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這樣12條棱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4組,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還有個別學生沒有真正參與討論中,因此,這些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看法,只是人云亦云。
2、教師說的過多,代替了學生的思維,妨礙了學生將自己的研究所得進行內化。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對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導,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數(shù)學活動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激情、發(fā)揮智慧與張揚個性的`大舞臺,讓他們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
注重動手操作長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強化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注意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在導學案的設計中這樣指導學生:數(shù)一數(shù)(注意數(shù)的順序)、量一量、畫一畫、算一算、比一比等方法以及注意看法要有理有據(jù)等等,讓學生知道數(shù)學學習要從哪些方面著手,要注意科學的方法及正確的理論依據(jù)。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回答要有理有椐,認真聽取別人的看法,大膽質疑等等。特別是在教師的點撥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有順序的演示,指導學生思考和說理要有序。通過以上教學,學生不但知道了長方體的特征,而且知道了怎樣去學習,對今后學生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本節(jié)課小組為單位,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展示,教師僅僅是他們當中平等的一員。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合作的效益與快樂、成功的喜悅與陶醉、事后的回顧與反思……這樣使學生不但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體驗了探索的過程與方法,更增強了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昨天我上《長方體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我先帶學生讀了一遍書,把主要的數(shù)學定義給學生解釋了并教了手語的打法。如:頂點、棱、面的定義。然后,我就讓給學生實物《長方體的認識》,觀察,然學生自己完成一些問題,如:長方體有幾個面?它的面有什么特點?有幾條棱,它的棱有什么特點?有幾個頂點?學生認真觀察,把這些問題都獨自解決了,并且在實物上能指出來。我要求學生把問題回答完整,不要像以前那樣只說數(shù)字,學生一開始不太適應,不知道怎么完整的回答,我先示范,然后,讓丘英輝和張顯洪進行再給大家做示范,同學們逐漸明白了完整答題的格式。幾個程度比較差的同學,如呂柱榮、曹其斌等我都一句一句地交給他們,直到他們學會。同學們整堂課都表現(xiàn)的很興奮,都希望自己能說一個完整的`句子,所以每個人都表現(xiàn)的很積極。今天,我上課復習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學生對昨天的知識記憶很好,每個同學都能把長方體的特征表述的清清楚楚。甚至連一個實物的長方體的對棱、對面都能指出來,這使我很吃驚,因為在以前的課堂上,他們對于以往知識的記憶是很差的,往往是前一秒學了,后一秒就忘了。我現(xiàn)在回顧上堂課的教學過程,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在以后的課堂上堅持應用。
1、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多用實物教學,讓學生能看到、摸到、感覺到,讓他們形成直覺的經(jīng)驗,對他們的記憶有好處。
2、讓學生多參與課堂,讓他們多說,多思考,把句子說完整。
3、主要的定義、定理和算理,不僅教師要多次重復,同時求學生也要有次重復,最好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回到一次。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長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長方體的特征。
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墨水瓶盒、牙膏盒、皮球、六棱柱盒等物體中找出長方體,揭示長方體有其自身特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探究新知時,首先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三個要素;然后進行小組自主學習,總結出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最后再認識長、寬、高。整節(jié)課學生在看、摸、數(shù)、量的`實際操作活動中探索,探究意識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發(fā)展。但在認識面、棱、頂點的特征之后,才又以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長、寬、高,使教學過程有些重復,如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認識棱可以分成三組的特點之后,則可以過渡自然,可能效果更好。
在教學中,還有幾位學生的質疑為課堂帶來了活力,如在以一個頂點為例說明長、寬、高后,生1:那么上面那個頂點引出的三條棱怎么確定長、寬、高?生2:底面是正方形,怎么確定?于是,我讓學生自己討論,互動解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想,鼓勵質疑是我今后教學中應當給予更加重視的。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低年級就初步感知這兩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的,是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開端,對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其它立體幾何知識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主要是從這幾方面去做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先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新課內容,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一摸,說說感受。通過觀察、觸摸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使學生建立面、棱、頂點的概念,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作好鋪墊。然后在此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拼出正方體和長方體,再和小組同學一起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樣就給學生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讓他們在動手嘗試中發(fā)現(xiàn),在討論中明理,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在質疑中發(fā)展,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逐步發(fā)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也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實踐應用,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必要手段!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要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币虼嗽谡J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之后,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并精心制作了課件來對所學概念進行鞏固,學生積極性很高,對所學的知識掌握也還不錯。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jié)設計,教師變“教”為“探”,環(huán)環(huán)相連,始終讓學生面對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積淀,再進行個性化的探究,繼而組織充分的交流。在此基礎上,通過討論開展進一步的探究,直至將“想法”與“發(fā)現(xiàn)”提煉、升華為一定的規(guī)律性認識。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所獲得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fā)展。本節(jié)設計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于它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活了課堂。
改變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增強了課堂研究的氣氛!昂献鳌笔且环N以情感為紐帶,以平等為基礎,以相互尊重、交換意見為特征的交往方式,由此改變了過去教學中的學生被動地位,能產生出有效的伙伴效應,伙伴效應的發(fā)揮能營建便于探究的.心理環(huán)境、情緒氛圍。這節(jié)課學生研究氣氛的如此熱烈,不能不說是這方面的體現(xiàn),它使小組的學習形式得到強化,學生間互動交流的頻率更高,因而研究氣氛更強烈。
“合作學習”中應把多媒體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有利工具,將數(shù)學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對我們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成功之處:教學時,通過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到正方體的演示過程以及觀察正方體物品,由學生小組交流抽象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親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不足之處:課堂上,沒有注意到知識的細微之處。如: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部分學生填成長方形。對于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理解的不夠,學生表述不出來。
正方體是學習了長方體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學們都知道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同學們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得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相
同點是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不同點從面的形狀,面積,棱長區(qū)分。整堂課較易,需要熟記的內容較多,同學們掌握較好。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3
一、新授內容參與度高
這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手很多次,很多同學有給大家展示自己觀點的機會,并把自己的觀點結合長方體的物體進行自己觀點的闡述,真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這節(jié)課也有不少課堂上精彩的發(fā)言,受到了同學們給予的掌聲。
在小組合作中,分工比較明確,合作比較快,每個同學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小組匯報的時候,小組成員也配合的很默契,一人說小組的發(fā)現(xiàn),一人進行演示和講解。其他小組也聽講很認真,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還進行了及時的補充。
二、鞏固應用積極性高
在做鞏固練習的時候,所有同學搶著回答問題,其他同學都聽講很認真,隨時準備著,如果同學回答錯的話,自己好有機會搶到回答的機會。
三、抽象能力提高的快
沒有想到大家的抽象能力提升的那么快,對于面的特征掌握的'很好。每個面的長和寬能很快的說出來,會利用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來解決問題。還有針對比較抽象的12條棱掌握的也相當好,對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應用的也很好。算12條棱的總長度還能想起來兩種辦法。還有最后一個思考題,是一道逆向思維的題目,知道棱長之和,還有長和寬,下課后還幾個同學圍著我就開始講了起來,興趣很濃。
總之,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得很高興,老師講的很輕松,可是說效果還是不錯的。有些小問題自己還有待于改進。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中滲透給學生數(shù)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我使用各種學具,教具,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不光理解了知識,同時還掌握了一些數(shù)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向指路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用“試一試”、“比一比”、“做一做”等體驗方法,將“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再現(xiàn)”,使之成為豐富思維的活動。學生正是在這種“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體驗性學習中,由于每個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思維是獨立的、獨特的,很容易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其創(chuàng)新的潛質有條件得到開發(fā)。在體驗性學習中,通過交流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新的思想方法,每個學生又能夠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學生的思想、能力、個性都是發(fā)展的。每一個學生又都在不同的學習層次上得到自我實現(xiàn),學生的體驗也是發(fā)展的'。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了解決問題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從而在使用方法的過程中,體驗到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過程意識!皯撟寣W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應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逐步感受,逐步領悟,逐步形成,逐步發(fā)展。幾何圖形是很抽象的,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手摸,用眼觀察去體驗立體圖形,循序漸進最后抽象出長方體,并總結出長方體的特征。這讓學生經(jīng)歷了“觀察——思考——實踐——總結”這一探究過程。整個過程,從觀察思考,到討論、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經(jīng)歷了探索長方體棱、頂點及特點的全過程。只有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煥發(fā)創(chuàng)造力,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5
今天學習了“長方體的認識”一課,屬于“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如何引領學生探究數(shù)學本質,深化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是我這節(jié)課最主要的教學理念。這一思想貫穿于課堂教學,下面我就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談談自己的設計初衷及實踐后的反思。
新課開始,我運用切土豆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面、棱、頂點三者的形成過程,但課堂教學中沒達到預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應多關注時間的合理分配,提高課堂效率。
在導入之后,重點是探索,我的初始設計把重點放在了探索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形狀、大小這些特征上,學生在探究面的特征時用時太多,老師沒能恰當?shù)囊龑。總之在探究面時我說得較多,沒說到點上。對棱與頂點的認識都只停留在表面。這里的棱與頂點有別于平面圖形中的線與點,體會棱、頂點的'概念是深化認識特征的基礎。我先引導學生感知長方體的面,進而體會棱與頂點的產生,在實際教學中因引導不當沒達到預設的效果。
在最后讓學生做長方體框架來加深學生對長方體特征的認識,但由于學生準備的材料比較粗糙,所以做起來的柜架對鞏固知識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課后在想如果學生有長方體框架的學具,就可以逐次拆開,也可以更好地使學生感受長、寬、高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長、寬、高決定長方體的形狀大小等知識。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17
圓的認識的教學反思(精選20篇)02-23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1篇)05-09
大班數(shù)學《認識球體》教學反思09-09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06-01
數(shù)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通用6篇)09-27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認識鐘表》教學反思(通用14篇)07-20
教學反思怎么寫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