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科版科學五上《運動和力》單元教案課后反思
第一課 我們的小纜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過程與方法: 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系的實驗;用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自己的推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注重獲取證據(jù),用證據(jù)來證明觀點。 【教學重點】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系的實驗。 【教學難點】用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推測。 【教學準備】實驗小車一輛、粗線一根、掛鐵墊圈的小鉤子一個、鐵墊圈若干、秒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小車,提問:你有哪些方法讓這輛小車動起來? (推、用繩子拉······) 2、揭題: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用繩子拉的小車, 板書:我們的小纜車 二、安裝小纜車 1、提問:要把這輛小車改裝成小纜車,能改裝嗎? 說說看怎么改? 2、學生動手操作:將粗線綁在小車上。 3、提問:這樣的小纜車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動? 人 4、提問:請你仔細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嗎?說說為什么。 5、學生交流討論:在繩子上掛重物,讓重物拉動小車。 6、出示掛鐵墊片的鉤子和墊片,讓學生安裝小車。 三、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關系 1、提問:剛才大家在用墊圈的力量拉動小車,發(fā)現(xiàn)用了幾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 學生說出不同的個數(shù) 2、很多小組的數(shù)據(jù)都不一樣,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3、學生交流討論:1、可能每個墊圈有點差別。2、放墊圈要一個一個放上去,直到小車動起來為止。 4、學生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 5、提問:剛才我們已經(jīng)用實驗獲得了數(shù)據(jù),知道用多少個墊圈的力能使小車動起來,那你認為拉力的大小和小車運動有什么樣的關系,如何用實驗證明? 學生交流討論,推測:拉力越大,小車的運動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的運動速度越慢 提示:(1)、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 (2)、每次多個多個增加墊圈,觀察和記錄小車的運動是怎樣變化的。 6、指導學生看71頁記錄表 7、學生實驗 8、交流匯報 四、小結 1、拉力越大小車運動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運動的速度越慢 2、要獲得準確的數(shù)據(jù)需要多次重復實驗。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后記 以課本小纜車插圖為例,分析小車的動力從何而來,進而認識墊圈的重力、物體的重力。(有意識的把時間控制在5、6分鐘左右,想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后面的探究環(huán)節(jié)。)然后,課堂的重點就此展開。提出:到底幾個墊圈才能讓小車剛剛動起來呢?墊圈越來越多的時候,小車的運動會怎樣?然后針對性的討論測試的方法,展開測試。 課堂實施下來,感到課堂時間還是很緊張的。因為這個實驗挺花費時間,學生考慮并調節(jié)繩子、確定起始點和終點等都需要很長的時間。(第二個班級因為前面的班級已經(jīng)調節(jié)好了繩子,時間相對充裕一點。) 雖然課本提示用秒表和目測都可以,但實際測試的時候,用秒表記時遠比目測效率高且準確。所以還是事先提示學生借調好帶秒表的手表比較好,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 第二課 用橡皮筋作動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產(chǎn)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動力;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過程與方法:用橡皮筋給小車安裝動力;做橡皮筋繞的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關系的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同認真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解釋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做橡皮筋的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關系的實驗。 【教學難點】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解釋 【教學準備】實驗用小車一輛、細橡皮筋幾根、細線、測量距離的繩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小車,提問:在前面的課中,我們是用哪種力使小車運動起來的? 2、除了用拉力,我們還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車動起來呢?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動力的小車 板書:用橡皮筋作動力 二、給小車安裝橡皮筋 1、提問:那我們如何把橡皮筋作為小車的動力呢? 學生討論 2、出示小車安裝的示意圖,學生根據(jù)示意圖安裝 3、調試橡筋動力小車 三、橡皮經(jīng)纏繞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關系的實驗 1、發(fā)現(xiàn)問題。 引導:每個小組的橡筋動力小車都裝好了嗎?下面就用你們的小車來一個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小車跑的最遠。 學生比賽 2、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 (1)、起點、終點不固定 (2)、橡皮筋繞斷了 (3)、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多的跑的遠 3、實驗驗證 指導學生看書本73頁的記錄表,并開始實驗 4、解釋說明 提問:為什么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多,小車跑得遠呢? (1) 學生解釋 (2) 實驗:橡皮筋的力怎樣產(chǎn)生。 (3) 出示彈力的概念,書本74頁。 四.小結 五、板書設計 六、教后記 課一開始,我就借助彈簧拉力器,讓學生體驗彈力。學生感受到了彈力,但很難描述清楚什么是彈力,容易和拉力混淆。在這里必須要加強與拉力的比較,進而發(fā)現(xiàn)“彈力”其實正好是和我們的拉力相對的那個力。是彈簧或皮筋這樣的物體在被改變形狀后,要恢復原來面貌時產(chǎn)生的力。我們老師的這幾句小結必須要精練、準確。否則就可能造成學生思維困難。 在認識彈力之后,引入探究“橡筋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的活動,學生目的性非常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關鍵是器材的準備。我在準備時發(fā)現(xiàn)配套的學具很容易打滑,不利于關系的有效得出,學生容易被此現(xiàn)象分散探究目標。所以事先,我就對小車進行了配重,以保證有比較明顯的效果。為了提高活動效率,我還統(tǒng)一了繞的圈數(shù)為:5圈、8圈、11圈。因為我的這批橡筋12圈以上斷的概率較大,容易降低活動效率。在排除了這些容易影響活動的細節(jié)后,這節(jié)課的活動效率還是很高的,但還是因為這是一節(jié)教室內外結合的課而浪費了不少組織的時間,從而沒能完成最后的數(shù)據(jù)整理、交流和匯總。 第三課 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河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沖力。 過程與方法:組裝氣球小車和研究小車的反沖運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難的積極態(tài)度。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的反沖運動。 【教學難點】對小車反沖運動的解釋。 【教學準備】小車反沖運動實驗套材、長線一根、噴氣式飛機等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玩氣球,教師把吹足氣的氣球放開,氣球會飛走, 引導語:玩過嗎?請你也來這樣玩一玩,想一想氣球為什么會飛出去。 2、學生實驗、解釋。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 3、揭題:能不能把這種力來驅動小車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二、安裝小車 1、交流討論安裝方法。 2、出示小車安裝示意圖 3、學生動手操作。 三、用氣球驅動小車 1、調試小車。 2、測量小車能行駛多遠。 (1)討論測量方法 (2)測量 3、提問:如何讓小車行駛得更遠?說說為什么? 4、實驗。 5、出示反沖力的概念。 6、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沖力? (1)學生匯報 (2)出示噴氣式飛機、火箭的圖片 四、小結 1、提問:怎樣才能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 2、提問:怎樣才能讓小車運動得更快? 五、板書設計 六、教后記 這又是一節(jié)輕松的、快樂的“科學課”。在這個單元的幾課時中,濃濃的科學味道又一次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 但這一節(jié)課有個遺憾,考慮到衛(wèi)生問題、考慮到氣球的數(shù)量,我給每個小組規(guī)定了吹氣球的同學,所以很多孩子沒有親身體驗吹氣球,有一些同學有情緒。 氣球的大小和行駛路程的關系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的現(xiàn)象,剛開始氣球增大,路程也隨之變遠,但當氣球大到一定程度時,路程反而近了,如果有風會更明顯。這里引導孩子們思考分析原因也是很有價值的! 第四課 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薄 過程與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恢谱骱喴椎南鹌そ顪y力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鉤碼、橡皮筋、回形針、長條形硬紙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件非常重要的測量工具,我們要比一比誰最會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 2、出示《我們的小纜車》的記錄表,提問:在這個表格中,我們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問:那么2個、3個、5個墊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們能不能測量出來? 4、揭題:測量力的大小 二、認識彈簧測力計 1、學生交流匯報:用彈簧測力計 2、提問:彈簧測力計你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見它。 3、課件出示:彈簧測力計。引導:請你仔細觀察,你能從彈簧測力計上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各小組的彈簧測力計:提環(huán)、指針、刻度板、掛鉤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彈簧測力計 1、教師出示彈簧測力計 引導語:剛才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彈簧測力計,那你用過彈簧測力計嗎?你會用它來物體的重力大小嗎? 2、學生嘗試使用測量一個砝碼的重力大小。 3、匯報測量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問題,引出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因注意: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 (2)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shù)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4、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重力,并記錄在78頁表格。 5、交流匯報 6、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拉動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彈簧測力計 1、討論制作方法 2、如何畫出測力計的刻度 五、小結 六、板書設計 七、教后記 因為課時比較寬松,我有意地把這節(jié)課分成兩節(jié)課來上。今天第一課時,就著重帶量孩子們好好認識彈簧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通過大量的估計、測量活動,讓孩子們充分建立“牛頓”這個單位的概念。所以我給每個小組都分別準備了兩種彈簧測力計,以利于比較觀察并認識其原理、結構。然后把課堂的主要精力集【教科版科學五上《運動和力》單元教案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教科版三上科學《空氣占據(jù)空間嗎?》教案設計08-26
五年級科學下冊極晝和極夜的解釋教案教科版01-16
上教版四年音樂教案第二單元04-28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優(yōu)秀09-10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上教案11-23
教科版教案--比熱容04-28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03-28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教案04-30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8-03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