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聽文學講座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聽文學講座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聽文學講座的心得體會1
在聽這個講座的開始,教授就告訴我們一句話:感興趣就能寫好。是呀,什么事情都是從興趣開始的,寫作也不例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yǎng)協(xié)作的愛好,相信我們能寫出最完美的文章。
提到文章,教授給我們談了談他寫小說的感受,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小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寫一種距離,一種心靈的距離。這種距離一定要是一種折線,跌蕩起伏,這樣的小說才有活力。而且小說本事就是測量過程,把一件事及相關(guān)內(nèi)容敘述出來,距離的難度障礙越多,小說的情節(jié)越生動,最重要的是要有個創(chuàng)造性的故事,超乎他人想像。
小說靠語言測量,由此可見優(yōu)美細致的語言對文章的重要性。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抓細節(jié),可以說小說的成分的關(guān)鍵是細節(jié),它就同一個小數(shù)點看似無關(guān)緊要,但如果把它放在數(shù)字中,它可以改變一個是數(shù)字的命運。小說的人物帶著故事走,主要刻畫的是一個人的品質(zhì),然后為著人寫事,細節(jié)就是人和事連結(jié),通過一個人的細節(jié)引出事例或由一個事例的某個細節(jié)推出人的品質(zhì)。再說語言,它是文學的.血液,作家的武器。小說是由漢字構(gòu)成的,但漢字有它的排列順序,按某種順序排列的不同,也許效果會截然不同,這就需要優(yōu)美的語言,一個好的修辭在句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寫一個小孩,我們可以說一個小孩,但如果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可寫成一個天時般善良的男孩^,這樣人物就更顯生動,形象更加豐滿。
藝術(shù)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這話一點也不假。小說是一種藝術(shù),因此寫作時一定要符合生活邏輯,這就得使我們在寫時一定要對事物了解,再加上一定創(chuàng)造,只要這樣,寫作才會事半功倍,那么還需要寫什么才會成功呢?我們寫人的品質(zhì)不要直接用詞夸贊,要寫事例,由事實證實以后才會有深度,有厚度,多疑,通過幕后的東西引出表面,才光輝不顯空洞。除了上述,還要把握一個原則:有意義。任何事情都是因為有意義才值得去做,試問一個沒有意義的事例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嗎?
寫作要新穎,深刻,要讓別人感動,我想這應(yīng)該就是寫作成功吧。文學靠閱讀,學習。生活及方方面面的積累,所以我們要留心觀察,處處體會。還是那句話:興趣+積累+創(chuàng)造=寫作秘訣。
聽文學講座的心得體會2
昨晚有幸蒙德發(fā)老師青睞,得以在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報告廳聆聽德發(fā)老師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與文學創(chuàng)作》之講座,雖然昨晚老師仍在感冒中,但絲毫沒有影響這場讓廣大同學們和文學愛好者怦然心動的唯美視聽盛宴。
趙氏德發(fā)公,昆侖之良師諍友,有感昨之講座,昆侖有感言一二。
老師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界定、審美,以及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創(chuàng)造功力上可謂無人不服,吾輩或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老師在關(guān)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上用了“補皮、補氣、補天”這三重境界來說明,這無疑是在教化心靈的戒尺上裹上一層厚厚的絨布。老師心地良善,為人中庸,處處本末兼顧與人為善,但昆侖就不這么良善了。愚以為今日之中國國學式微,眾人皆尚西方舶來文化,雖有眾人不明之愚,更有明者不言之責。
老師在講座中也曾言道我們一直是強國,只是到了近代我們才衰落。老師只說了上半句,這沒說的下半句我來說好了——衰落了什么?不是什么汽車、手機,也不是搖滾、丁客,是我們的文化衰落,或者說被文化入侵,而且是被低等的文化入侵,執(zhí)筆于此昆侖心如刀攪。
想想我們的先賢們,前有先秦百家爭鳴,中有漢唐星光燦爛,為什么傳承到近代漢文化就“陽痿”了呢?看看充斥在街頭巷尾的那些迷失的人群,他們在西方的舶來文化面前如癡如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早已成為弱勢文化的犧牲品。
強勢文化造就強勢民族,弱勢文化造就弱勢民族,如果你要問我什么是弱勢文化,那就看看哪些紙醉金迷,而且庸俗簡單,方便流行的,那就是弱勢文化。
我們不是沒有強勢文化,大家看看經(jīng)史子集,琢磨琢磨前秦的繁榮,漢唐的輝煌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強悍的民族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中國先賢們留給我們的強勢文化里有這么一件瑰寶——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告訴我們知識與實踐是一個統(tǒng)一體,既不是先有知而后有行,也不是先有行而后有知,這就如同一本書的正反兩面,缺一不可。
當我們決心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必瞻前顧后,大可放手去做,只要你開始去做,就必須需要知道指導這種行為的知識,所以掌握這種知識的決定權(quán)從你開始去做這件事開始,就不以你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它會在整個實踐中指引你如何去學習、掌握、運用,除非你意志不夠堅定,那就另當別論。
有沒有那種只知而不行的人呢?肯定有,而且大有人在,那種瘋狂的夢想家可以在腦子中天馬行空,成為矚目的巨人,但在行動上卻是可憐的`侏儒,最終一無所成。
有沒有只行而不知的人呢?肯定有,這種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坑內(nèi)摔倒無數(shù)次,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失敗者。
我經(jīng)歷過有知無行,也經(jīng)歷過有行無知,那是在我還不知道我是我的時候,當我知道我是我的時候,我開始實踐知行合一,從那一天起我開始做回我自己,開始寫作,開始獲得快樂。
我的朋友們啊,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的強勢文化,是中華民族面對魍魎鬼魅巍然不懼的中流砥柱。
弘揚國學,重振中華魂魄,從你我做起,贏得今天,從孩子們抓起,贏得未來。
有志者事竟成,眼到、心到手到、處處皆道。
【聽文學講座的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聽多動癥講座的心得體會08-25
聽教育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9-03
聽小升初講座心得體會(通用12篇)06-08
聽語文講座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1篇)10-19
聽小學名師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3篇)08-25
教師聽科技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10-16
講座心得體會08-17
學校講座心得體會09-04
聽講座的心得體會05-24
考研講座心得體會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