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過客讀后感9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客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客讀后感1
相較于《曖昧的日本人》,我覺得《東瀛過客》清淺了許多,因為它遠沒有前面那本來的全面和深刻,如果《曖昧的日本人》稱得上文化研究的話,《東瀛過客》頂多就是一本讀來不太過癮的小品文集。
對于我們的鄰居日本,無論是從政治、社會還是人文、文化上,恐怕都是我們較易認知的國度,自然有距離的優(yōu)勢和糾葛的歷史引發(fā)的深厚淵源,更有很多留學(xué)或者在日本生活過的知名文化人對日本的全面闡述,李兆忠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筆。
從李兆忠的文字里,不難感覺到他對日本的復(fù)雜情感,好像親身經(jīng)歷過日本的人都有一種好與壞并存的矛盾態(tài)度,比如我的一位同事,就在日本留學(xué)過一年,而今,她提起日本,篤定的說日本太壓抑,日本人確實是比較變態(tài),但是又強調(diào)了日本社會的美好,和對日本的某種懷念。相較于薩蘇、毛丹青,總覺得李兆忠的復(fù)雜情感里“暗”的一面更多一些,特別是在《曖昧的日本人》一書里表達的淋漓盡致。
我一直覺得曖昧一詞用在日本人身上頗為合適,它是“我”對日本的感受,是日本之于“我”,而此書的過客一詞,是“我”之于日本,兩本書倒是極為呼應(yīng),正如作者在書后記中所言的“互文”,而內(nèi)容上也表現(xiàn)出了觀察和感知的不同側(cè)重點。
《東瀛過客》是記錄作者在日本游學(xué)四載的一個文集,多是以在日本的經(jīng)歷入文,見聞性遠大于研究性,很適合對日本了解較少的'讀者閱讀,它會讓你更清晰的認知日本的真實性,想來很多留學(xué)過日本的人都會找到共鳴,但是就文化研究上意義不大,不過輔以《曖昧的日本人》會相得益彰。
讀《曖昧的日本人》時,雖然很喜歡,但還是覺得缺少了些什么,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是其在文化文學(xué)文藝上缺少足夠熱情,過多的想要揭示國民性的差異,涉及的面兒很廣,但是不夠深,國民研究遠大于文化研究,不過《東瀛過客》這本純粹的親歷反而部分的彌補了這種不足,在這本書中有一章節(jié)為“吟味東洋風情”,對社會風俗文化有了更加細致的描述,而“另類日本人”里也對藝術(shù)有所涉獵,但是獨獨落下了文學(xué),不免遺憾,如日本的江戶情趣、對陰翳的禮贊、美與暴烈的極致追求等其實都可以在文學(xué)中覓得蹤跡,而這些又反襯出日本的民族性,未嘗不是了解這個國家的另一種方式。
過客讀后感2
日本是個什么樣子的國家?在很多人眼里,它是一個野蠻的國度,不承認某段歷史,不認錯,甚至有點另類的國家,可是那只是表象或者偏見,通過作者李兆忠旅日經(jīng)歷,以他的角度還原了一部分真實的日本,即使這是十多年后的再版,依舊能引發(fā)很多的思考。
作者當時作為一個留學(xué)生,在日本兼職工作時,這里面其實有著很多的想法。眾所周知,日本人普遍被認為工作認真、講求效率,守時、重信用、講禮節(jié),而且諸多的本土企業(yè)著稱于世,日本是一個干凈的國家,你很少看到亂涂亂畫,隨地扔垃圾,可以說日本人的國民素質(zhì)算是名列前茅了,事實上,中國在很多方面,都應(yīng)該向日本學(xué)習(xí)。
留學(xué)生困窘的生活,還有他最初也以以往的習(xí)慣來融入這個不一樣的世界,這有點格格不入吧,加上自己也不是擅長調(diào)酒工作,讓作者吃了點苦頭,日本一個十分嚴謹?shù)膰,如果你想投機取巧,無疑是自絕生路。而從作者的工作經(jīng)歷,也表示了一種態(tài)度,不要再抱怨生活的艱辛,仔細想想,奮斗讓我們充滿生機,原本也是幸福的.一種。
也許有人說了,日本不過是強在經(jīng)濟和科技,強在物質(zhì)而已,根本就沒什么文明或者文化。我想這個有點極端了。即使它不是泱泱大國,也沒有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可是他形成自己的文化,并且在不斷創(chuàng)新,也沒在吃老本。你祖宗有文化,并不代表你就有文化。等同于你買了一大堆書,說沒事聞聞書香,也可以稱作一個文化人,這不就是自欺欺人嗎。
看到日本社會百態(tài),那份特有的東瀛風情深層內(nèi)涵越發(fā)凸顯。日本人生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于叛變;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日本其實是一個十分矛盾的國家,看似簡單又不易捉摸,容易造成誤解。
在這個自來水全部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發(fā)達國家,很多的青少年有點無事可做了,較高青少年犯罪率,無不是在透露著這個大和民族有著深深地壓抑的沖突,導(dǎo)致人們的價值盲目,而青少年又以其相對脆弱對此更加難以承受。殘酷青春似乎成為了一個標簽。
相看仍似客,對于這個曖昧的鄰居,我們的心情同樣復(fù)雜。
過客讀后感3
中日文化,說是同根同源,實際上的卻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旅居日本的中國人難以真正地融入日本社會,而日本社會更是輕易不會接納中國人。在日本呆的時間越長,這種感覺就會越強烈。作者正是基于這樣的體驗和感受,稱自己為“過客”,落寞與抱憾的感覺不言而喻。這種無奈與失落,也被很多的留日、旅日的中國人稱為“宿命”。
我們常常這樣形容: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讀過作者的書后,我才能體會到:這所謂的“一衣帶水”所想要體現(xiàn)的親近感,恰恰是不能真正體味日本的國人的.認知和感受;而對于像作者這樣的資深知日者,那條“一衣帶”那么寬的小“水”,儼然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自是能有些許松動或改變的事物,沒有人會用“宿命”來形容吧。
本書的最動人之處在于,所有內(nèi)容都是作者的“親歷”、“親悟”。一般而言,描述經(jīng)歷的書,很容易會出現(xiàn)兩種“毛病”:要么就是平鋪乏陳,要么就是過于強調(diào)個體感受。這本《東瀛過客》完全不同,作者的“親歷”給書本增加了一些平易近人的感染力;而作者的“親悟”則是基于對日本文化和日本社會的整體理解,并不時給出一些獨到的見解。同時,為了更直觀地了解這些見解,本書在設(shè)計上采用了邊注的形式,把作者的一些見解語句和私人照片附注在了旁邊。(不過,個人覺得附注在整個頁面上顯得有點寬,正文有些被擠壓的感覺;附注里的小照片也有點不盡人意,又小又模糊,對于內(nèi)容的幫助意義不大。)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不失水準的好書,版面設(shè)計上的小瑕疵并不能掩蓋書本內(nèi)容的魅力。說到本書作者李兆忠,就不得不提他的另外一本書《曖昧的日本人》!稌崦恋娜毡救恕方^對是一本知日的好書,而這本《東瀛過客》對于《曖昧的日本人》來說,則有“原點”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本《東瀛過客》也值得一讀。讀過《曖昧的日本人》,再讀邊注里的那些見解語言,自然會有一種似曾相識和原來如此的恍悟。
時代是發(fā)展變化的,國人對于日本的認知也希望緊跟潮流。所以,我很自私地期盼:作者筆耕不輟,給讀者呈現(xiàn)更多更新更近的日本認知。
過客讀后感4
看過《曖昧的日本人》的讀者可能還會記得川端康成的那句“曖昧的日本的我”,也可能會對日本會有更溫情的理解,日本人并不是總是那么青面獠牙、面目猙獰;也可能對日本有更客觀的認識,他們謙卑的禮貌背后,也掩藏著他們的島國根性。這本《東瀛過客》沒有過多的理論分析,全部是以作者經(jīng)歷的故事集合而成,書中前面四個部分講述的'是作者在日本時候的對于日本和日本人的理解,在中國和一些日本人打交道的故事,等等。最后一部分《“全球化”的喜劇》似乎是在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猶太人等等也和日本人一樣,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著他們民族的特性,有著不為我們所知的個性。
我們中的很多人,也都是離開自己的父母到外面的世界闖蕩,最終在某一個城市安定下來,每天在工作之余也會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想起自己曾經(jīng)游戲、成長過的環(huán)境,只要不停地漂泊,這種相思將伴隨游子不停流浪。不過只要不離開這個熟悉的國度,那種“四海為家”的感覺仍留有溫情;更痛苦的應(yīng)該是到異域國度中的人了,他們即使再努力也難于融入到當?shù)氐奈幕,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外來者;即使是長期的相處與了解,也頂多成為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在一衣帶水的日本,李兆忠先生經(jīng)歷了這樣的感受,用他自己的經(jīng)歷講述了他認為的日本和日本人,用他特有的詼諧幽默了自己的艱難求學(xué)生活,正如我們經(jīng)常說的“生命過客”一樣,他稱自己為“東瀛過客”。
在這種熟悉的陌生人身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矛盾竟然天然地形成于一體。你說他陌生吧,日本很多的建筑以及日本人的長相、穿戴甚至是使用的漢字都會讓你覺得熟悉;你說他熟悉吧,他的語言、生活習(xí)性以及行為舉止和我們有大有不同。即使是深入到他們生活中的作者,也會被他們既謙卑又狂妄、既文明又野蠻、既現(xiàn)實又神話、既人工又天然的矛盾搞暈。日本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待人習(xí)性也是司空見慣。而在這樣的國度中,和這樣的人相處又能怎么樣呢?姑且享受一下過程,即使是艱難也當做是人生的一個歷練;姑且就把自己當做是熟悉的陌生人,當將來一天離開那里和那里的人,這種回憶反而會成為一種寶貴的經(jīng)歷,甚至?xí)o與別人一種分享,就像《東瀛過客》一樣。
過客讀后感5
《過客》很特別,首先是在于它的文體,雖是散文,但呈現(xiàn)方法卻更像一幕戲劇。戲劇式的散文定是由魯迅開辟先河。再是在于它的要素:三個人物,老翁、女孩、過客。背景也是“或一日的黃昏”,僅是這樣簡簡單單的畫面所表達出來的意味卻是耐人尋味,耐人尋思。
有人說“過客”其實就是魯迅本人,“眼光陰沉”,充滿著睿智,對于希望總是執(zhí)著到底。但我并不完全贊同。若說“過客”是一個帶有魯迅部分精神的人物塑造體,那將更好。一個人并非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作家筆下的人物也是難于完全相似于自己,只可以說帶有作家的影子。在過客身上我們更多的是看到魯迅的影子而非魯迅。然過客給我們展現(xiàn)更多的是一種迷茫與執(zhí)著。在老翁的問題下:“你是怎么稱呼的?”“你是從哪里來的?”“我可以問你到哪里去么?”過客對這三個問題均是以“不知道”來回答。因為前方的路,對于過客來說,是一個未知數(shù),他經(jīng)常問那女孩與老翁“前面是個什么地方”,所以內(nèi)心充滿了迷茫。但即使不知怎么走,他總是執(zhí)著的往前走,縱然前面可能是墳地,縱然老翁說別去,而他依然在內(nèi)心糾結(jié)之后選擇大步向前。這也便是迷茫中的執(zhí)著。幾次三番婉言拒絕老翁的好意挽留,只道是:“不,我不能,我還是走得好……”因此,過客內(nèi)心還帶著濃重的無奈與強烈的責任感,然在這種無法言表的氛圍下,過客又擁有著一種反抗精神,一種無望的抗爭,一種無望的進取心。在這種精神的催促下,他又只能放棄一切的好意的施舍,如謝絕女孩子的一塊布,因為這布象征的是溫暖、同情、愛,這對于過客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負重,對他的前行造成了一種障礙。一切愛與同情很容易受到施舍者的牽連。
老翁說前面是墳,女孩子說前面是花園。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天真浪漫的'女孩眼中定是那美好的事物,故她會說前面是一大片的野百合、野薔薇。老翁歷經(jīng)世俗變化,滄桑的他看待事物淡然鎮(zhèn)定,心中更多的是一片灰暗與悲傷,因此他會說前面是一片墳地。過客面對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說辭,雖然女孩給了他希望,老人告訴了他最有可能的結(jié)果,但他是位尋進者,也“不愿看見他們心底的眼淚,不要他們?yōu)槲冶А,這就是寧愿走向黑暗,走向空虛,也不愿到處都有名目、地主的牢籠里活著的反抗意志。是的,為絕望而反抗者比因希望而戰(zhàn)斗者更勇猛、更悲壯。而魯迅在這塑造的正是前者。
過客讀后感6
“一對貌似聰明的別扭男女,因為緣分相遇相識直至結(jié)婚,卻沒有學(xué)會應(yīng)該如何相處,“過客,匆匆”之讀后感。”沈安若與程少臣即是這樣的冤家,他們因“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奇妙緣分而相識,并順其自然而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卻因芝麻小事、磕磕碰碰而產(chǎn)生誤會,終因一時意氣用事而勞燕分飛。“兩個人的優(yōu)秀智商,都從來沒用在對的地方!逼鋵嵥麄儽臼菢O聰明之人,可偏偏都極具傲氣,兩人明明都愛著對方,卻吝嗇說一個“愛”字,也不曾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以至于彼此的誤會一步步加深,終錯失真愛……“其實沈安若要的不過是一份安全感,而程少臣要的只是被在乎!倍谝婚_始,沈安若一直所表現(xiàn)的不冷不熱與坦然處之,是她這樣女子的性情使然抑或是愛情降臨時的故意逃避?她幾乎不曾主動給程少臣打過電話,也不如其他妻子一般時不時問東問西抑或質(zhì)問丈夫的行蹤。
而程少臣的寡言少語,是因他出差、晚歸抑或應(yīng)酬所致,還是個性如斯?他也不曾為自己的行為多言多語或解釋什么。而他實際上從不曾背叛過安若,他認為她應(yīng)該明白,應(yīng)該理解,應(yīng)該清楚,其實他的要求并不多,僅僅只是一個被在乎,他想要安若在乎他。偏偏安若骨子里卻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逃避型,看到程少臣帶著香水味,領(lǐng)子印著唇印晚歸,她只是心里暗暗發(fā)冷,沒有質(zhì)問,便沒有解釋;聰明如她,自隱隱猜想到紫煙與少臣之間應(yīng)該有故事,沒有交流,便也沒有解釋。兩人終在誤會中分手,分手后,卻也不知道為什么分手!八麄兌家詾樽约旱貌坏,于是離開。”這或許是他們分手的原因。所幸,程少臣終于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離婚后重新追求前妻,他學(xué)會了交流,學(xué)會了解釋,學(xué)會了顧及安若的感受;當然,他用自己的`誠心再一次打動了安若,讓她相信愛情、相信婚姻,他們終究不是匆匆過客,他們終于冰釋前嫌,重新走到了一起。如我們所愿,故事是皆大歡喜的,兩個聰明的別扭男女終于“破鏡重圓”。然而,這畢竟不是現(xiàn)實,現(xiàn)實中“破鏡重圓”的例子猶如“鏡中花,水中月”……因為現(xiàn)實中的男子抑或女子很少有故事中程少臣的那份執(zhí)著與鍥而不舍……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會在不斷自省、改變后堅持自己的信念。而現(xiàn)實中更多上映的是:馬不停蹄的錯過,不知不覺地陌路—成為過客……
過客讀后感7
之前心動之下買了《曖昧的日本人》還沒來得及仔細看,作者又來了一本《東瀛過客》。然而,我想過客一說,只是他謙虛的說法,否則也沒有法子能有這么多經(jīng)歷去寫,有這么多感觸去思考。因為還沒有看過前一本,所以不知道二者有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拋開歷史因素的影響,可能喜歡日本的人不少——想想他們的數(shù)碼產(chǎn)品,動漫產(chǎn)品,就足夠誘惑一大片人的了——當然我也包括其中。
我沒有真實的接觸過,也只能憑借書中的種種去片面的了解。一直很羨慕那些閱歷豐富、博學(xué)多才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天有這種實力和魄力去追尋自己想要了解的東西,為了他而奮斗而去嘗試。
曾經(jīng)有人說了解一個國家需要看它幾個方面,市場和公廁。一個是菜籃子、一個是素質(zhì),物質(zhì)與精神的另類體現(xiàn)——當然,這本書并不是在講日本的這些,或者可以說是更直捷了當一些——從人講起。交流是人們生活中的必要部分,大部分人都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哪里都一樣,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整體是依靠個人來體現(xiàn)的,從這個角度講,如果語言相通,又有一定的包容性,接觸不同社會的不同個人,是了解他們的最好方式,并且,比單純的菜籃子和排泄物更直觀,畢竟有些宗教信仰濃厚的國家,說不定只喜歡吃素菜。
書中的男女老少,雖然相同的都是日本民族的人們,卻因為生長環(huán)境、職業(yè)背景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在這些特征當中我們又能很輕易的發(fā)現(xiàn)那些相似面,在作者幽默調(diào)侃,類似散文雜記的文字當中很輕而易舉的去客觀真實的去感受。
微觀而又客觀的描述,仿佛這就是我們在地圖上看來十分臨近的鄰居日本人。
當然,這里并沒有過多的評論性言語,這也是為什么在看這本書時,不會有壓力的重要原因。但是沒有評論性,并不代表沒有沖突——民族差異文化——否則也不能說是比較客觀的寫作了。因為是作者自己的經(jīng)歷接觸,所以會有自我的帶入,而這份帶入過程就好似讀者在去感受這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導(dǎo)致的我們思維上的不同感。
因為經(jīng)歷,所以真實;因為客觀,所以真實;因為情感,所以真實——不可否認的,只是個人之感覺,一本能從輕松詼諧之中了解民族的書,說起來容易,真正寫下來也不容易。
過客讀后感8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年清明總會在腦子里閃現(xiàn)出出杜牧的這首詩。往年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我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掃墓,今年卻例外的空閑。然而正像詩里的意境一樣,清明節(jié)總要下點小雨,似乎是為了配合那些吊念逝去親人的人而制造的悲思愁緒。
三天的假期,我沒什么心情外出,又逢雨天,打算就讀讀書來消磨時光了。在書架上找到一本路遙先生的小說集《匆匆過客》。翻開這本書,也翻起了幾年前我讀《平凡的世界》時的那些回憶。對于路遙,我本沒有過多的了解,只是《平凡的世界》勾起了我想了解他的強烈欲望。而今手里拿著他的小說集,我心里別提有多興奮了。
我坐在第一次看他的小說的地方認真的讀起書來。窗外春雨綿綿,正如杜甫先生描繪的那樣: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無心體會杜工部當年描寫的那種意境,靜靜的沉浸在路遙先生所描繪的那個“黃色”的世界里。
《輕松和小紅花》《月夜靜悄悄》《匆匆過客》《在困難的歲月里》……這本中小篇幅的小說集里收集的作品大致上寫的是在那個未完全開放年代里發(fā)生在“城鄉(xiāng)交叉地帶”的故事以及人們內(nèi)心的思想活動。那貧瘠的土地,那凄楚的生活,那可憐的農(nóng)民,那苦澀的愛情,那純潔的友誼以及人們那奮發(fā)向上的意志。多少畫面讓我不禁淚流滿面。那些都勾起了我無限的`幻想和向往場景,那些作者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意境在我腦海里漸漸升起,像放電影一樣連綿不斷。這些畫面如果用電影來表現(xiàn)也一樣很精彩,我想著;孟虢K究是幻想,小說還是小說,我還是要回到我現(xiàn)實的世界里。
天色已經(jīng)朦朧,我合上書本,回味這些深深觸動我神經(jīng)的作品。作者來自農(nóng)村來自貧困的家庭,他所寫的作品實際上一定程度上反應(yīng)了他自己的過去,是那么的真實,那么能深入人心,那么能引起人的共鳴。
我望著窗外好久,我問自己這些年我都在做什么?面對同樣的處境,人家是怎么做的,而我又是怎么做的。我很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我也曾告誡自己要努力奮斗,我也一樣有崇高的理想,但如今那些都到哪里去了?
過客讀后感9
李兆忠的這本《東瀛過客》確實書如其名。作者以過客的身份將在日本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用詼諧幽默的筆觸將故事展開收起,讓我們了解到日本這個民族特殊的社會文化以及與中國文化的差異,是一本實實在在的“中國留學(xué)生在日本”的隨筆。而難能可貴的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又能自然而然的給讀者以思考甚而回味。
全書共分5編,從歸納到演繹的'順序?qū)⒆髡叩娜毡玖魧W(xué)生活呈現(xiàn)出來。作者先是給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具象的日本人,再有感而發(fā)揭露島國的共性。雖然都是10余年前的故事,卻沒有腐朽的痕跡,作者抓住的都是那些真實中的真實,也就是說,不會過時的東西。如果你對日本有興趣,或者即將在日本開始一段人生的歷程,再或者是想回味一下曾經(jīng)的旅日時光,這應(yīng)該是一個合適的讀本。至于喜歡深刻深沉歷史沉重的讀者們,我不推薦。
書中講到了很多日本人的特性。例如工作上的一絲不茍,嚴謹負責;個人外貌上的整潔,過分講究;日本女人對男人的寬容態(tài)度;男女混浴的舊俗以及日本人崇洋等等。但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對日本“人情”與“義理”的深刻理解。
其實無論是從日本的影視劇上還是其他的一些方面,日本人的禮貌、客情是隨處可見的。在日語中說話是分階級的:家人之間,上下輩分之間,上下級之間,男女之間,正式非正式場合都有不同的說話方式。而在漢語中,英文中是沒有這個大大的麻煩的。為什么要這么費事?為了體現(xiàn)階級,為了表達禮貌。在日本妻子對丈夫都要用敬語,每天鞠躬,飯前飯后的固定用語……在日本的便利店里,不小心和一位阿姨后背相撞,馬上就聽到一句禮貌的“對不起”,而自己卻根本沒反應(yīng)過來。
日本的人情還體現(xiàn)在從不當人面說壞話,至于真實的想法,當然會在不當面的時候流露出來。書中這也被作者引用為“虛偽”,而很多的日本留學(xué)生都對此深有感觸。
至于日本的種種義理,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挺難接受的。這被作者剖析為“和”與“仁”的差別。日本對于有些事的容忍度是大大超越國人的。所以像《蠟筆小新》這樣的動畫片出現(xiàn)在日本就很自然,而“癡漢”只能在“和”文化下生存下去。
【過客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過客10-07
過客11-18
錯過的過客02-15
過客作文11-12
過客作文11-12
過客作文11-12
過客_1200字01-25
生命的過客作文03-07
過客優(yōu)秀作文10-05
過客匆匆作文03-23